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1996年 第4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1996-10-25
    化工学报
    SO_2在活性炭床层中的透过曲线
    程振民,蒋正兴,袁渭康
    CIESC Journal. 1996, 47(5):  515-521. 
    摘要 ( 568 )   PDF (340KB) ( 2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O_2在水蒸气和氧共存的条件下与活性炭接触将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变为硫酸蓄积在活性炭内部.SO_2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是一种特殊的操作过程,既不同于纯粹的物理吸附又不同于固定床操作.因此,用于这类反应器设计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本文建立了计算化学反应存在下吸附现象透过曲线的基本方程式,采用微分反应器进行了吸附等温线和反应速率方程式的测定,并以积分反应器对床层出口处浓度变化进行了检验.本文还对透过曲线的几何形状,床层内部透过曲线随时间的移动和床层出口透过曲线进行了预测.
    铂催化剂上乙烯和一氧化碳同时氧化反应多定态特性的实验研究
    朱建华,廖晖,张玮,李绍芬
    CIESC Journal. 1996, 47(5):  522-530. 
    摘要 ( 627 )   PDF (552KB) ( 1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铂催化剂上乙烯和一氧化碳同时氧化反应多定态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体系最多存在有两个稳定的定态,随乙烯和/或一氧化碳浓度的增加,系统的点火温度升高,熄火温度下降,存在多定态的操作参数区域增大;在较高的乙烯和/或一氧化碳浓度条件下,系统将出现自持,实验观测不到熄火现象。通过对体系多定态特性的分析可知,同时氧化反应体系的多定态特性并不等于两个单独氧化反应体系多定态特性的简单迭加,在两个反应之间,除了热量的相互作用外,还存在着动力学抑制作用。
    浸渍活性炭脱除H_2S固定床反应器模型(Ⅰ)──数值分析
    谭小耀,吴迪镛,袁权
    CIESC Journal. 1996, 47(5):  531-538. 
    摘要 ( 686 )   PDF (331KB) ( 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浸渍活性炭固定床脱硫反应器数学模型,并用逼近的微分──差分方法进行求解,以此讨论了固定床反应器内气体脱硫过程的一般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较低空速下操作以及使用较小颗粒的脱硫剂可以延长床层的使用寿命,提高操作硫容量,而与进料浓度无关.
    浸渍活性炭脱除H_2S固定床反应器模型(Ⅱ)──实验研究
    谭小耀,吴迪镛,袁权
    CIESC Journal. 1996, 47(5):  539-545. 
    摘要 ( 546 )   PDF (315KB) ( 1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测定了在不同条件下固定床脱硫反应器的透过曲线,并与应用数学模型的计算出来的结果进行了对照,两者吻合得很好,表明完全可以用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及解法来预测固定床脱硫反应器的操作行为.
    固体─超临界流体相平衡的分子热力学模型
    赵锁奇,王仁安,杨光华
    CIESC Journal. 1996, 47(5):  546-554. 
    摘要 ( 673 )   PDF (451KB) ( 1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分子热力学基础出发提出一个适用于固体-超临界流体相平衡的理论模型,溶液中溶质的化学位分解为无限稀溶液化学位及溶质浓度效应两部.无限稀溶液化学位由简化的Oz方程计算,其中包括斥力贡献、局部组成及长程引力项浓度对化学位的贡献由作者根据Kirkwood-Buff溶液理论提出的修正Wilson模型计算.用45个二元系862个数据点对此模型进行检验并和PR方程(vdw-2混合规则)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本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1.7%,而PR方程的结果为14.9%,对极性溶剂体系的计算结果有显著改善.用此模型直接推算的萘-Co_2体系萘的偏摩尔焓和文献数据相吻合
    二元醇/水溶液在渗透蒸发均质膜中的扩散模型
    陈俸荣,陈洪钫
    CIESC Journal. 1996, 47(5):  555-562. 
    摘要 ( 595 )   PDF (383KB) ( 1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交联聚乙烯酸膜对不同浓度的乙二醇/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分别进行了渗透蒸发实验研究.针对小分子在致密膜中的扩散行为提出了一个新见解,并借用改进的Vigne方程得到了一个新的热力学扩散系数方程,用此方程结合Lee-Thods方程、Wilke-Chang方程、Vrentas和Duda改进的自由体积理论、扩散方程和溶胀平衡方程预测了水和乙二醇分子在不同温度下通过交联聚乙烯醇膜的渗透蒸发行为,其预测结果与实验值基本一致.
    CSTR中苯乙烯本体热聚合过程模型化和仿真分析
    谢芳宁,潘勤敏,潘祖仁
    CIESC Journal. 1996, 47(5):  563-570. 
    摘要 ( 594 )   PDF (349KB) ( 2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苯乙烯本体热聚合过程模型,分析讨论了苯乙烯在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中进行热引发本体聚合行为.分别讨论了聚合温度和停留时间对苯乙烯的转化率、聚合速率、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粘度和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温度决定产物的相对分于质量及其分布,且对转化率、聚合速率及粘度均有较大影响;停留时间对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无明显的影响,对转化率、密度及粘度有较大影响.聚合温度和停留时间是苯乙烯本体聚合过程中的两个至关重要的操作条件,同时为方便工程应用提供了经验关联式.
    预测非理想多元混合物精馏点效率的新模型
    宋海华,王秀英,韩志群,吴剑华
    CIESC Journal. 1996, 47(5):  571-580. 
    摘要 ( 580 )   PDF (532KB) ( 1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一个新的计算非理想多元元精馏物系Murphree点效率的方法,在计算塔板上鼓泡液体中汽液两相间的传质通量时,充分考虑了在扩散路径上混合物组成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根据多相湍流动力学的原理计算了鼓泡液体中汽、液相的接触面积.利用这个新模型对6个多元非理想混合物的计算,表明它能够准确地预测某些组元点效率的奇异性,而且预测的精度明显地优于现有其他方法,证明它是一个有效的、可靠的非理想多元精馏点效率预测方法.
    熔铁氨合成催化剂中钾组分的水溶性及其对催化活性的作用
    郭宪吉,王文祥,李凡,赵合全
    CIESC Journal. 1996, 47(5):  581-586. 
    摘要 ( 600 )   PDF (354KB) ( 1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浸水处理后高强度A110-5Q球形氨合成催化剂各种物理化学性能的变化考察了两种铁酸钾KFeO_2、K_1+x_Fe_11o_17(x=o~1)的水溶性对溶铁氨合成催化剂(氧化态)中存在的水溶性钾和非水溶性钾进行了归属水溶性钾主要集中在Fe_3O_4晶粒间的边界上,以KFeO_2、KOH、K_2CO_3和KAlO_2等物相存在;非水溶性钾则是高度分散于Fe_3O_4晶粒内的非计量化合物K_1+x_Fe_11O_17(x=0~1)水溶性钾量远高于非水溶性钾的含量,但前者对催化活性的作用却不如后者明显,对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双颗粒提升管中细颗粒的混合行为研究(Ⅰ)──轴向混合行为
    魏飞,程易,金涌,俞芷青
    CIESC Journal. 1996, 47(5):  587-594. 
    摘要 ( 634 )   PDF (439KB) ( 1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磷光颗粒示踪技术对双颗粒提升管中细颗粒的轴向混合行为进行了研究测得反映细颗粒轴向扩散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呈双峰分布,这表明细颗粒存在两种类型的扩散形式:弥散颗粒扩散和颗粒团扩散本文提出的一维两组分扩散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双峰分布.实验结果表明细颗粒的两种轴向混合行为有较大的差别,而总包Peclet数几乎不随操作条件及床内粗细颗粒比例变化
    双颗粒提升管中细颗粒的混合行为研究(Ⅱ)──弥散颗粒的轴径向混合行为
    魏飞,程易,金涌,俞芷青
    CIESC Journal. 1996, 47(5):  595-600. 
    摘要 ( 461 )   PDF (319KB) ( 1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磷光颗粒示踪技术,使用点源示踪的方法在不同的径向位置测得反映颗粒径向扩散行为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并对弥散细颗粒的径向混合行为进行了分析.提出二维扩散模型描述所测量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特征.实验发现弥散细颗粒的径向扩散Peclet数随粗颗粒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细颗粒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几乎不随气速变化.给出了一个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并可适用于单颗粒提升管的关联式.
    内返料内分级喷浆造粒干燥机返料流量研究
    汪华林,黎德尧,吴东棣,陈文梅,杜燕
    CIESC Journal. 1996, 47(5):  601-606. 
    摘要 ( 500 )   PDF (296KB) ( 1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内返料内分级喷浆造粒于燥机的返料流量.通过分析粉料与螺旋通道进料口的相对运动揭示粉料进入螺旋通道的机理.利用积分法建立了返料流量的计算模型.返料流量等于螺旋通道进料口在单位时间内平均穿越的料层体积与有效返料系数之积讨论了有效返料系数的控制变量及其受装载系数的影响.
    含水粒子层的红外线干燥
    林金清
    CIESC Journal. 1996, 47(5):  607-614. 
    摘要 ( 467 )   PDF (347KB) ( 1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数值和实验两种方法研究了玻璃球粒子层的红外线干燥特性.首先建立了基于一维假设下的热量和质量传递的动态数学模型,并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求解.得到含水率、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和干燥特性曲还建立了一套实验装置,测量了干燥过程中含水率和层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结果表明,层内温度分布和干燥速度受辐射线波长、入射热量、粒子直径、粒子层厚度的影响.远红外线比近红外线具有更高的能量效率和干燥速度.
    喹诺酮类药物的溶解度模型
    王福安,曹庭珠,赵天源,赵燕,任保增
    CIESC Journal. 1996, 47(5):  615-620. 
    摘要 ( 757 )   PDF (312KB) ( 2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Glew-Hildebrand饱和技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实验测得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吡哌酸在不同温度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应用化工热力学理论,提出溶解度模型,用实验和文献数据作了检验.通过扩展增广距离矩阵,提出能表征杂原子、多重键和复杂环的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新的分子拓扑指数,由实测3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溶解度数据,得到分子结构-溶解度定量相关模型.据此模型预报氟罗沙星(Fleroxacin)等9种喹诺酮类新药在25℃和37℃时的溶解度,与实验值符合良好.
    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在金属配基PEG4000/Na_2SO_4体系中分配特性的研究
    谭天伟,王丙武,刘德华
    CIESC Journal. 1996, 47(5):  621-626. 
    摘要 ( 524 )   PDF (292KB) ( 1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Cu_(2+)-IDA-PEG20000的合成方法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在含有金属配基(Cu_(2+)-IDA-PEG20000)的PEG4000/Na_2SO_4双水相体系中分配系数模型.通过降低反应温度和分批加入SOCL_2可使PEG20000转化为PEG20000-Cl_2的转化率提高到98%.提出的金属亲和分配系数模型可用于关联和预测SOD在含有CU_(2+)-IDA-PEG20000的PEG4000/Na_2SO_4体系中的分配特性,实验值和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10%.
    梯形和矩形纵肋管束特性研究及性能比较
    高青,吴喜军
    CIESC Journal. 1996, 47(5):  627-632. 
    摘要 ( 659 )   PDF (284KB) ( 1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得出梯形和矩形纵肋管束传热性能及流阻性能关系式,并着重分析两种纵助管束换热器的特性差异深入探讨了管束节距、肋高及厚度对传热和流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同为纵助管束,由于肋片截面形式不同,其性能差异较大,换热程度相差-11%~34%,而流阻程度差距最高可达12倍梯形纵肋管束表现出更良好的低流阻特性和能量综合利用性能横向密排布置时,纵肋管束较光管管束具有更低的流阻特性和一定的传热增强作用,其中以梯形肋片更加明显
    MATMAC──AM反相悬浮聚合的稳定性和粒度变化规律
    郭睿威,刘双平,方道斌
    CIESC Journal. 1996, 47(5):  633-636. 
    摘要 ( 815 )   PDF (204KB) ( 1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元链状分子系统液液平衡的计算机模拟
    姜建文,严琪良,刘洪来,胡英
    CIESC Journal. 1996, 47(5):  637-641. 
    摘要 ( 530 )   PDF (221KB) ( 1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共沸混合工质在水平管束上的冷凝传热及强化
    张正国,王世平,耿建军,邓颂九
    CIESC Journal. 1996, 47(5):  642-644. 
    摘要 ( 524 )   PDF (167KB) ( 1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