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5年 第56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5-10-25
    综述与专论

    生物信息学应用于代谢物组学研究的进展

    吴晓建;李晶;刘昌孝;元英进
    CIESC Journal. 2005, 56(10):  1819-1825. 
    摘要 ( 650 )   PDF (626KB) ( 6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如何利用代谢物组的海量数据和信息,与其他领域整合并重构完整的生化网络,建立预测细胞表型、优化生化过程和评价药物安全性的崭新方法是生物信息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代谢物组数据分析中应用的主要生物信息学方法及关键问题,列举了各种方法在植物、微生物及哺乳动物体系的重要应用.最后对代谢物组学的前景进行展望.

    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研究进展

    姚俊芹;周少奇
    CIESC Journal. 2005, 56(10):  1826-1831. 
    摘要 ( 633 )   PDF (470KB) ( 6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94年,荷兰学者首先在一个反硝化流化床中发现了厌氧氨氧化(ANAMMOX)现象,后来的研究证明这是一种新型生物脱氮途径.由于ANAMMOX能同时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氮,且费用低,近10年来已成为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ANAMMOX的反应机理,ANAMMOX菌的基本生理生化特征,国内外学者成功启动ANAMMOX反应过程的多种反应器,基于ANAMMOX原理开发的OLAND、SHARON-ANAMMOX和CANON工艺,并简要报道了作者近期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的硝化活性污泥为驯化微生物,成功地在56 d里启动了ANAMMOX反应过程的结果.
    热力学
    UNIFAC基团贡献法预测混合制冷剂的气液相平衡
    吴献忠, 崔晓钰, 李美玲
    化工学报. 2005, 56(10):  1832-1836. 
    摘要 ( 1015 )   PDF (417KB) ( 1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UNIFAC基团贡献法成功地应用于HFCs混合制冷剂的气液相平衡热力学性质的预测.根据资料拟合得到了CH2、CF2、F三个主基团的相互作用参数, 用拟合的基团相互作用参数预测了新工质对R32/R227ea、R227ea/R134a和R152a/R227ea及三元混合制冷剂R32/R125/R134a的气液相平衡数据,并与实验进行了对比,两者基本吻合.本工作为今后HFCs混合制冷剂替代和制冷系统研究提供了极有推广价值的物性计算方法和数据,满足了新工质工程设计的要求.
    传递现象
    固体平壁上受热降膜分布模型
    张锋, 耿皎, 王宝荣, 张志炳
    化工学报. 2005, 56(10):  1837-1842. 
    摘要 ( 891 )   PDF (544KB) ( 3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降膜受热流动过程中,由于液膜边缘与膜中央之间存在速度差异,造成液膜横向温度分布不均,由此在液膜横向产生了表面张力梯度, 即引起了自液膜边缘向液膜中央的Marangoni流动,从而使得液膜收缩变形. Marangoni流动引起的收缩效应与液体润湿性及流动压力的扩展效应相互作用, 在液膜边缘形成了凸起区. 根据液膜边缘凸起区内的受力平衡和物料平衡关系,同时考虑温度引起的表面张力梯度对液膜流动的影响,建立了受热降膜收缩模型. 此模型显示, 较低的壁温、较小的固液接触角以及较大的液体流量有利于液膜在加热固体壁面上的扩展. 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显示,该模型较准确地预测了受热液膜下落初始过程中的液膜分布, 能够为传质传热过程及其设备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双搅拌釜中半胱氨酸亚铁溶液吸收NO的传质-反应动力学

    李伟;吴成志;马碧瑶;施耀
    CIESC Journal. 2005, 56(10):  1843-1848. 
    摘要 ( 654 )   PDF (458KB) ( 2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半胱氨酸亚铁络合物Fe(Ⅱ)(CyS)2作为吸收剂,在双搅拌釜内探讨了NO吸收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pH=8.0,T=323 K实验条件下,半胱氨酸亚铁溶液吸收NO气体为快速拟一级反应,得到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2=1.18×105 m3•mol-1•s-1.3种理论模型即膜模型、Danckwerts表面更新模型、Higbie渗透模型应用于该拟一级反应,增强因子的计算结果是相同的.实验获得的增强因子与模型计算值吻合较好,最大相对偏差不超过13%.

    微槽道内单相流动阻力与传热特性

    周继军;申盛;徐进良;陈勇
    CIESC Journal. 2005, 56(10):  1849-1855. 
    摘要 ( 720 )   PDF (997KB) ( 5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去离子水在微槽道中的单相流动阻力和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微槽道中的流动阻力特性及传热特性与常规尺度通道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实验的fRe值高于传统理论预测值,并且随Reynolds数的增加而增大,而传热系数则明显小于传统理论预测值,分析表明微槽道的表面粗糙度对流动和传热有重要的影响.在热阻相同的情况下,提高工质的入口温度或增加热流通量,可减小实验段的压降.同时给出了层流区的流动阻力计算关系式.

    碘化物-碘酸盐体系离集指数计算式的修正

    初广文;宋云华;陈建铭;杨海健;陈罕;陈建峰
    CIESC Journal. 2005, 56(10):  1856-1859. 
    摘要 ( 599 )   PDF (361KB) ( 5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吸附制冷用复合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崔群, 陈海军, 朱跃钊, 姚虎卿
    化工学报. 2005, 56(10):  1860-1864. 
    摘要 ( 751 )   PDF (501KB) ( 2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R22在水平双侧强化管外的凝结换热
    张定才, 刘启斌, 陶文铨, 何雅玲
    化工学报. 2005, 56(10):  1865-1868. 
    摘要 ( 656 )   PDF (717KB) ( 2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相流
    循环流化床中颗粒旋转特性
    骆仲泱, 吴学成, 王勤辉, 高琼, 方梦祥, 岑可法
    化工学报. 2005, 56(10):  1869-1874. 
    摘要 ( 705 )   PDF (1279KB) ( 5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由高速数字摄影设备及大功率激光构成的测试系统在一截面为200 mm×200 mm、高为4 m的冷态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进行了床内颗粒旋转特性的实验研究.对在距布风板3.54 m高度的稀相区的1/4截面内13个测试点拍摄获得的图像序列利用Matlab、PhotoShop和ACDSee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人工直接判别获得颗粒转速,用双帧频验证法进行颗粒转速校验.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气固两相流中固相颗粒普遍存在旋转现象,截面边壁区内的颗粒平均转速高于中心区域;粒径小或径向速度大的颗粒,其平均转速较大,反之亦然;不规则颗粒的平均转速明显高于球[JP2]形颗粒;当空截面气体速度Vg=5 m•s-1,固体质量循环流率Gs=1.5 kg•m-2•s-1,玻璃珠颗粒平均粒径dp=0.5 mm时,颗粒转速最高可达2000 r•s-1,平均转速300 r•s-1.
    油水两相流相含率的软测量方法
    赵鑫, 金宁德, 李伟波
    化工学报. 2005, 56(10):  1875-1879. 
    摘要 ( 688 )   PDF (1068KB) ( 2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垂直上升管中油水两相流流动测得的电导波动信号,从时频域内提取了11个反映油水两相流流动特性的特征量.频域内特征量提取采用了语音信号处理中的线性预测方法,时域内特征量提取采用了时间序列统计分析方法.将这些特征量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量,在总流量10~60 m3•d-1及含水率51%~91%范围内,采用基于Levenbery-Marquardt算法的BP人工神经网络作为相含率预估模型,较好地实现了油水两相流含水率预测,为两相流相含率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软测量途径.
    单孔及微孔曝气低气速鼓泡床内气泡行为比较
    梁斌, 胡强, 周慧, 张全忠, 沈伟
    化工学报. 2005, 56(10):  1880-1886. 
    摘要 ( 893 )   PDF (1889KB) ( 2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

    K2NiF4型Pr2-xSrxCoOλ的合成及催化氧化活性

    钟华;曾锡瑞;罗来涛
    CIESC Journal. 2005, 56(10):  1887-1891. 
    摘要 ( 617 )   PDF (572KB) ( 1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聚乙二醇凝胶法合成了Co系稀土复合氧化物Pr2-xSrxCoOλ(0.2≤x≤1.0),以CO和C3H8氧化为探针反应及XRD、TPD、TPR、XPS和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K2NiF4型结构,x=0.2和x=1.0时,样品中有少量杂相,0.2<x<1.0时,样品为单一A2BO4物相;随x的增大,Pr2-xSrxCoOλ催化剂的晶胞参数、晶胞体积和平均晶粒度递减,晶格畸变率、Co3+的含量、晶格氧的脱附量及氧空位浓度递增;x=0.2和x=0.4时,Pr2-xSrxCoOλ催化剂的O1s谱只有结合能在529 eV附近的脱附峰,而x为0.6~1.0时,其O1s谱呈双峰结构,且结合能在531 eV附近的脱附峰随x增加而增大;CO和C3H8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与Co3+、晶格氧及氧空位有密切联系.
    邻苯二酚与甲代烯丙基氯的醚化反应动力学
    魏小波, 王良芥, 罗和安
    化工学报. 2005, 56(10):  1892-1896. 
    摘要 ( 742 )   PDF (765KB) ( 4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ynthesis of allylamine in ethanol

    唐炳涛;张淑芬;杨锦宗
    CIESC Journal. 2005, 56(10):  1897-1900. 
    摘要 ( 919 )   PDF (266KB) ( 3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离工程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油的非线性色谱过程模拟
    陈朝晖, 庄华洁, 李希
    化工学报. 2005, 56(10):  1901-1906. 
    摘要 ( 650 )   PDF (471KB) ( 1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复合驱油过程是一个多相色谱过程.运用多相多组分非线性色谱模型,模拟了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油过程,用特征线法求出相饱和度和组分浓度波的特征速度,然后,用特征向量积分给出它们在物理空间上的分布剖面.结果表明,聚合物浓度激波先于表面活性剂激波出现;相饱和度受溶质运动的影响可以产生多重激波,这使油相流动能迅速形成油墙.利用该模型讨论了溶质浓度、驱替速度、吸附和分配参数对采收率的影响.
    皮胶原纤维固化单宁膜的制备及其对水溶液中铅和汞的吸附
    马贺伟, 廖学品, 王茹, 石碧
    化工学报. 2005, 56(10):  1907-1911. 
    摘要 ( 654 )   PDF (606KB) ( 1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caling salts removal in RO concentrates by inorganic induced method

    杨庆峰
    CIESC Journal. 2005, 56(10):  1912-1914. 
    摘要 ( 464 )   PDF (458KB) ( 1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过程系统工程

    基于操作域划分的聚丙烯熔融指数软测量

    李春富;王桂增;叶昊
    CIESC Journal. 2005, 56(10):  1915-1921. 
    摘要 ( 601 )   PDF (867KB) ( 4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讨论了如何建立聚丙烯熔融指数软测量模型及模型更新问题.首先根据聚丙烯反应器中的氢气浓度划分操作域,对于每个操作域,用一种新的非线性部分最小二乘方法建立熔融指数软测量子模型,然后将各个子模型进行组合,建立全局模型.为了使模型适应过程的变化,提出一种递推非线性部分最小二乘算法,利用新获得的数据对原模型进行更新.同时基于滑动窗方法,提出模型在线估计和更新策略.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模型取得了很好的估计性能,计算精度满足工业生产的实际要求.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其对有机化合物熔点的预测
    彭黔荣, 杨敏, 石炎福, 余华瑞, 刘钟祥
    化工学报. 2005, 56(10):  1922-1927. 
    摘要 ( 670 )   PDF (452KB) ( 4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避免BP神经网络在训练过程中收敛于局部极小的缺陷,采用自适应交叉变异、最优保存的混合遗传算法对BP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从而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该算法首先对一给定的网络结构,采用混合自适应交叉变异和最优保存策略,取各自的长处,用尽可能少的搜索代数找到问题的最优解,从而既防止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又保证算法有较好的平均适应值和最佳的适应值个体.采用上述优化策略的人工神经网络可明显改善收敛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并确保网络收敛于全局极小点.人工神经网络运用于物性数据的预测是一个具有潜力和有待开发的领域.运用该模型,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临界密度、正常沸点和偶极矩,对其熔点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提出的混合遗传算法神经网络优于其他算法神经网络,而且预测结果优于文献上已有的Joback方程和许氏方程的计算值.

    变邻域宽度的爬山微粒群优化算法及其应用

    陈国初;俞金寿
    CIESC Journal. 2005, 56(10):  1928-1931. 
    摘要 ( 761 )   PDF (366KB) ( 2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表面与界面工程

    离子液体反胶团中青霉素酰化酶的水解反应特性

    夏寒松;余江;刘会洲
    CIESC Journal. 2005, 56(10):  1932-1935. 
    摘要 ( 778 )   PDF (417KB) ( 5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能源和环境工程
    天然气-煤共气化制备合成气热态模拟
    欧阳朝斌, 段东平, 郭占成, 宋学平, 于宪溥
    化工学报. 2005, 56(10):  1936-1941. 
    摘要 ( 595 )   PDF (1720KB) ( 4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天然气-煤共气化制备通用合成气技术是基于天然气蒸汽转化法和煤气化过程开发的新工艺,通过技术原理分析,可以直接制备出H2/CO在1.0~2.0之间可调的粗合成气.应用移动床反应器进行热态模拟实验,主要研究了不同操作参数对火焰区温度及合成气有效成分(H2+CO)和H2/CO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气与氧气在同一位置喷入反应器,控制喷吹参数H2O/CH4/O2以及流量,在气化炉炉温不低于1000 ℃的条件下,煤或焦炭中挥发分基本裂解,可以直接制备出H2/CO在1.0~2.0之间,有效成分大于90.0%,残留的CH4小于2.0%的粗合成气.

    Fenton处理对氯酚过程中间产物对Fe3+的还原作用

    杜瑛珣;周明华;雷乐成
    CIESC Journal. 2005, 56(10):  1942-1947. 
    摘要 ( 669 )   PDF (593KB) ( 2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Fenton处理对氯酚(4-CP)过程中Fe2+再生的途径,考察了反应过程Fe2+的浓度变化,同时对4-CP降解中间产物和Fe3+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了研究.Fenton氧化对氯酚过程中Fe2+的浓度基本不变;而在•OH捕获剂丙醇的存在下,反应开始后1 min Fe2+的浓度急剧下降到10%.研究结果表明:H2O2•OH、HO2•与O-2•等自由基对Fe2+的再生净贡献较小,4-CP降解的中间产物对Fe3+的还原是Fe2+再生的主要途径.Fenton处理4-CP产生的中间产物有对苯二酚和对苯醌.对苯二酚能够快速还原Fe3+,使Fe2+得到再生;而对苯醌还原Fe3+的作用很微弱.这一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Fenton氧化过程中Fe2+的再生.
    新型燃烧方式下SO2脱除机理
    王宏, 董学文, 王泉海, 邱建荣, 郑楚光
    化工学报. 2005, 56(10):  1948-1954. 
    摘要 ( 574 )   PDF (547KB) ( 3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O2/CO2燃烧方式下SO2的脱除机理进行了研究.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燃烧方式有利于降低SO2的排放,SO2脱除存在均相脱硫和多相脱硫的协同作用;新型燃烧方式下高CO2浓度导致燃烧气氛中化学成分不同于传统的空气气氛,SO2与燃烧气氛中存在的其他组分反应,生成硫的不同形态产物,SO2只是其中的一种产物形态,导致SO2总量排放减少;同时 O2/CO2燃烧气氛使燃煤中硫的氧化程度减弱;燃煤中本身所含脱硫剂存在优化的微观结构,该种结构有利于脱硫和对底灰中硫的吸附,也导致SO2的排放量降低;CHEMKIN动力学计算结果进一步表征了以上机理.

    二口恶英类化合物多氯代二苯并呋喃色谱保留值与基团修饰指数的相关性

    堵锡华
    CIESC Journal. 2005, 56(10):  1955-1961. 
    摘要 ( 730 )   PDF (425KB) ( 2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的构效关系,采用基团修饰指数作为PCDFs的分子结构描述符,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色谱保留指数RI、相对保留时间RRT与分子结构描述符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各样本总体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在0.97以上,估算色谱保留指数RI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09%.利用方程对另外一些二口恶英分子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RI和相对保留时间RRT进行了预测,预测平均值和相同氯原子数的实验平均值较为吻合,预测能力优于文献.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去污过程的数值模型及应用
    薛强, 梁冰, 王惠芸
    化工学报. 2005, 56(10):  1962-1966. 
    摘要 ( 585 )   PDF (642KB) ( 2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多孔介质渗流力学和溶质运移理论,建立了描述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非饱和土壤中运移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利用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对土壤气体抽排状态下甲基叔丁基醚有机污染物的去污过程进行定量化模拟,并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连续抽排条件下污染气体的分布范围和浓度均明显减小,抽排前期对气体浓度分布有较大的影响,且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测试数据吻合较好,可为气体抽排系统工程设计及环境预测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的回收

    童东革;赖琼鈺;吉晓洋
    CIESC Journal. 2005, 56(10):  1967-1970. 
    摘要 ( 842 )   PDF (502KB) ( 9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强碱催化棉籽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动力学

    陈和;王金福
    CIESC Journal. 2005, 56(10):  1971-1974. 
    摘要 ( 694 )   PDF (387KB) ( 4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ovel biocatalyst with petroleum desulfurization potential
    佟明友, 蔡晓风, 张兆彬, 曾义勇, BLANKESPOOR Harvey , 张全, 许平
    化工学报. 2005, 56(10):  1975-1977. 
    摘要 ( 602 )   PDF (258KB) ( 2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半连续化直接缩聚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浆粕

    尤秀兰;刘兆峰;曹煜彤;胡祖明
    CIESC Journal. 2005, 56(10):  1978-1981. 
    摘要 ( 728 )   PDF (492KB) ( 3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啮合同向旋转的双螺杆挤出机作为主反应器,半连续化直接缩聚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浆粕.结果发现,较低的预缩聚反应温度有利于得到高相对分子质量的PPTA浆粕;而在双螺杆挤出机中主反应温度则应控制在70℃左右为宜;物料在双螺杆中的停留时间超过3 min,才满足制备PPTA浆粕的工艺要求.螺杆的转速对PPTA 浆粕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提高不显著,若转速太快,使物料在双螺杆中的停留时间缩短,反而不利于得到性能较好的PPTA浆粕.本研究为直接缩聚法制备PPTA浆粕的进一步放大打下了基础.

    双苯基七聚笼形倍半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

    张娟;李齐方;耿海萍
    CIESC Journal. 2005, 56(10):  1982-1986. 
    摘要 ( 652 )   PDF (1985KB) ( 6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环戊基三氯硅烷的可控水解,合成出七聚(环戊基)倍半硅氧烷三硅醇(化合物1),进一步控制反应物料配比,合成出一取代(三甲基硅氧基)七聚(环戊基)二硅醇(化合物2),化合物2与过量的苯基二甲基氯硅烷反应得到含有两个苯基官能团的笼形倍半硅氧烷(POSS)(化合物3).合成的产物分别用FTIR、1H NMR、29Si NMR方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此合成路线可得到高产率的结构清晰的双官能POSS,并提出了合成双官能POSS的新方案.

    N-苯基马来酰亚胺改性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

    周大鹏;范宏;卜志扬;李伯耿
    CIESC Journal. 2005, 56(10):  1987-1992. 
    摘要 ( 661 )   PDF (600KB) ( 4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滴加苯酚的方式合成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改性酚醛树脂(PPMF), 考察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PMI)参与酚醛缩聚反应的转化程度和树脂黏度特性的变化规律.发现延长苯酚滴加时间能提高PMI参与共缩聚反应的竞争能力和转化率;随着回流反应时间的增加,PMI转化率增加,树脂的黏度也随之增大;较高的反应温度或较大的PMI用量均会导致PMI转化率的显著下降.利用核磁、红外和元素分析等表征了改性酚醛树脂的结构及组成,确定N-苯基马来酰亚胺已共缩合于酚醛树脂中,其中PMI含量可达33%左右.利用DSC和TGA研究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改性酚醛树脂的固化特性和耐热性能,发现PPMF树脂经历了两个固化阶段, 第一阶段是少量羟甲基的缩合, 第二阶段为马来酰亚胺的双键打开自交联形成. PPMF树脂固化产物的耐热性能优于传统的热塑性酚醛树脂.
    玻纤增强酚醛注塑料的制备技术和性能
    范宏, 周大鹏, 刘雪美, 卜志扬, 李伯耿, 沈培林
    化工学报. 2005, 56(10):  1993-1997. 
    摘要 ( 622 )   PDF (738KB) ( 4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玻纤增强酚醛注塑料制备过程中基质树脂的选择、固化作用与交联结构的控制及玻纤分散技术,考察了不同基质树脂制备的酚醛注塑料的固化成型结构形态和固化流变特性.进一步采用热固性与热塑性酚醛树脂相复配的基质树脂体系,经配方和制备工艺的优化,制备了高填充量玻纤增强酚醛注塑料.该注塑料具有良好的注塑成型性能,注塑制品具有高强度, 冲击强度达到4.3 kJ•m-2,弯曲强度137.4 MPa,同时热变形温度为 245 ℃,阻燃性通过美国UL 94 V-0级认证,并具有优良的尺寸稳定性、电绝缘性能和低成本优势.
    AIBA·2HCl-NaHSO3引发下DMDAAC-AM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张万忠, 乔学亮, 陈建国, 李绵贵
    化工学报. 2005, 56(10):  1998-2003. 
    摘要 ( 821 )   PDF (466KB) ( 2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偶氮二异丁脒二盐酸盐(AIBA·2HCl)和NaHSO3(RH)组成的引发体系,研究了引发剂浓度、溶液的pH值、引发剂复配和加料方式等因素对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共聚合反应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 ℃、nAMnDMDAAC=4∶1、ω(monomer) =30%和引发剂AIBA·2HCl-RH的浓度为1.0×10-4 mol·L-1的条件下, pH=7.0时, DMDAAC-AM共聚物的特性黏数达11.56 dl·g-1;pH=10.0时,特性黏数最高达13.60 dl·g-1.采取连续加料方式,可获得阳离子度38.8%,特性黏数达11.61 dl·g-1的共聚物.进一步测得该引发体系30 ℃下,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3.25 kJ·mol-1,单体的竞聚率为γAM=6.800,γDMDAAC=0.174.
    腐殖酸-聚丙烯酸表面交联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初茉, 朱书全, 李华民, 黄占斌, 邹力壮
    化工学报. 2005, 56(10):  2004-2008. 
    摘要 ( 673 )   PDF (1153KB) ( 8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溶于甲醇溶液制成表面处理液,通过表面交联反应将磺化腐殖酸(HA)与聚丙烯酸(PAA)结合,制得一种适合于农林领域应用的腐殖酸-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HA-PAA).研究了表面处理液浓度、交联剂用量和腐殖酸量对HA-PAA吸水性能的影响规律和吸水机理,以及产物在沙土中的保水性能,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HA-PAA的表面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当含有10% HA时,HA-PAA耐电解质性能良好,吸水性能最佳;当沙土中添加0.2%的HA-PAA时,可明显改善沙土的贮水、保水性能.HA-PAA作为农林领域用保水剂,可发挥抗旱保墒和促进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
    高吸水性复合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张兰, 尹衍升, 龙飞, 杨荣兴
    化工学报. 2005, 56(10):  2009-2013. 
    摘要 ( 604 )   PDF (1131KB) ( 3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新的交联剂合成一种新型可自降解的高吸水性复合树脂.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柱撑膨润土层间的多羟基聚合铝阳离子为交联剂,膨润土、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采用水溶液共聚法合成高吸水性复合树脂.采用XRD测试法研究了膨润土的柱撑效果;通过研究高吸水性复合树脂吸去离子水和0.9%NaCl溶液的倍数探讨了柱撑膨润土和引发剂的最佳用量;通过观察高吸水性复合树脂吸水凝胶的状态初步探讨了复合树脂凝胶的自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多羟基聚合铝阳离子被引入膨润土的层间,柱撑效果很好;柱撑膨润土和引发剂的最佳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2.4%,0.34%;所制备的高吸水性复合树脂比其他的高吸水树脂的自降解性好,在65℃下25天就已完全降解.
    3,4,5-三甲氧基苯甲酰-3,5-二甲基苯甲酰甲壳素的制备与表征
    多英全, 陈煜, 罗运军, 谭惠民
    化工学报. 2005, 56(10):  2014-2018. 
    摘要 ( 646 )   PDF (521KB) ( 3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共酰化方法制备了3,4,5-三甲氧基苯甲酰-3,5-二甲基苯甲酰甲壳素,获得了一类新型的具有良好溶解性能的高分子紫外线吸收剂.通过元素分析的数据计算了两种酰基的取代度,FTIR表征表明了取代反应的发生,采用X射线衍射和TG等手段对酰化产物的结晶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紫外吸光度的测定计算出两种取代基的摩尔消光系数分别为9329.1 L•mol-1•cm-1和652.7 L•mol-1•cm-1,并对产物中的酰基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与元素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水在凝胶中的存在状态及其对凝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谭帼馨, 崔英德, 易国斌, 周家华
    化工学报. 2005, 56(10):  2019-2023. 
    摘要 ( 837 )   PDF (600KB) ( 10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化学引发聚合合成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二元共聚物和HEMA /NVP /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物水凝胶,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结合热重法(TG)研究了不同单体配比的共聚物水凝胶中水的状态,证明了凝胶中存在3种不同状态的水:非冻结结合水、可冻结结合水和可冻结自由水.结果发现可冻结水的含量主要由NVP含量所决定,NVP单元基本不能键合水,而非冻结水的含量主要受HEMA含量和疏水性单体甲基丙烯酸酯含量影响.疏水性单体的引入使材料的力学强度提高,对凝胶体系具有增塑作用的是非冻结水而不是可冻结的结合水和自由水.
    缓释材料用量对水溶性药物骨架片释放度的影响
    高迎春, 张亮, 卞正中
    化工学报. 2005, 56(10):  2024-2028. 
    摘要 ( 662 )   PDF (7217KB) ( 1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reparation of aqueous dispersion of epoxy curing agent with specially synthesized phase inversion emulsifier

    周继亮;涂伟萍;胡剑青
    CIESC Journal. 2005, 56(10):  2029-2032. 
    摘要 ( 698 )   PDF (294KB) ( 2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