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1981年 第3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1-03-25
    化工学报
    马丁-侯状态方程向液相发展
    侯虞钧,张彬,唐宏青
    CIESC Journal. 1981, 32(1):  1-10. 
    摘要 ( 821 )   PDF (450KB) ( 4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55年发表的气体状态方程式经过改进后,其应用范围扩展到液相。在原方程中增加了一个常数,B_4,即: P=RT/(V-b)+(A_2+B_2T+C_2e~(-5.475Tr))/(V-b)~2+(A_3B_3T+C_3e~(-5.475Tr))+(A_4+B_4T)/(V-b)~4+(B_5T)/(V-b)~5并且使方程式满足一个条件,integral from n=V_1 to V_0(PdV)=P_0(V_0-V_1),就可以求出常数B_4的数值。 改进后的方程对一般物质,如二氧化碳、正丁烷、氩、甲烷及氮等,在对比温度Tr约从0.65到临界温度,计算的饱和液相的摩尔容积与文献数据比较,平均偏差不到5%。同时,气相的摩尔容积基本上保持原来的精确度(偏差在1%以内)。并且,不须要增加所需的数据。
    大型塔板的模拟与板效率的研究(Ⅰ)——不均匀速度场的涡流扩散模型
    余国琮,黄洁
    CIESC Journal. 1981, 32(1):  11-19. 
    摘要 ( 606 )   PDF (468KB) ( 1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介绍了直径为2m的半圆筛板塔试验装置,并得出塔板上液体流动型式和速度分布的一些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塔板上存在着相当复杂的流动和分区。 根据实验结果,在本文描述流动的微分方程中,引入了速度分布函数,并成功地用有限元素法来求解传质问题,从而得出了在不均匀的速度场下大型塔板上的液相浓度分布以及塔板效率。
    采用激光示踪法观测流化床中气泡对固体颗粒运动的影响
    金涌,俞芷青,张礼,汪展文
    CIESC Journal. 1981, 32(1):  21-28. 
    摘要 ( 513 )   PDF (405KB) ( 2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流化床中固体颗粒的运动规律,对改进流化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是十分必需的。本文通过激光示踪法观察了固体颗粒在气泡作用下的不同运动方式,测定了在各种气泡直径下的尾涡更新长度及不同床层高度下颗粒的循环量。试验结果表明床内各截面颗粒循环量是随着该截面距分布板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在对尾涡体积与气泡体积之比f_ω进行推算后,提出f_ω随气泡体积增加而增加的假定,同时进行了理论分析。
    卧式进动离心机设计理论的探讨——结构性能与振动及稳定性的考虑
    王其祥
    CIESC Journal. 1981, 32(1):  29-38. 
    摘要 ( 594 )   PDF (482KB) ( 1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进动分离原理的卧式进动离心机是一种新型自动连续过滤式离心机。本文讨论了两个问题。 1.根据卧式进动离心机的结构特点,采用“刚体绕定点运动的稳定条件”的力学模型可以确定转鼓运动平稳运转的工作参数。从进动离心机结构性能的理论分析证明进动离心机与绕单一定轴运转的离心机的动力特性很相近。本文证明了:1)进动离心机以较小的分离因数完成其它高分离因数 离心机的生产能力;2)实心轴与空心轴的动能消耗比约为T_空/T_实≈sin~2θ。式中θ为方位角(实心轴与空心轴轴线的夹角)。 2.依据“刚体统定点运动的稳定条件”的力学模型,导出了该机在操作条件下的稳定工作条件与参数,其式为=(ω_1+ω_2cosθ)/ω_2=ω_1/ω_2=2J_z/(J_x+Jz)cosθ,且要避开J_x
    A系催化剂氨合成反应本征动力学的研究
    吕仲明
    CIESC Journal. 1981, 32(1):  39-50. 
    摘要 ( 571 )   PDF (645KB) ( 2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近似工业合成氨的实际条件下,研究了我国研制的A系工业催化剂表面上的本征动力学。在用简单的方程的修正表达式对实验数据作电算处理之后,证明了A系催化剂表面的氨合成动力学用方程来描述是基本适用的、有效的。经过电子计算机的优化计算,认为动力学参数a值取0.5较好。所求得的表观活化能与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相近。因此,本报告为A系催化剂的工程应用计算,推荐了一个适用的动力学模型以及相应的动力学参数。 通过动力学数据的比较,证实了A110催化剂比A106及国外同类型产品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及较低的活性温区。
    甲烷水蒸汽催化转化的动力学模型
    李绍芬,高文新,廖晖
    CIESC Journal. 1981, 32(1):  51-59. 
    摘要 ( 597 )   PDF (559KB) ( 4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常压下使用内循环式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Z102镍催化剂上甲烷水蒸汽催化转化反应的动力学。实验条件如下:反应温度500—700℃,H_2O/CH_4=2.5—4.5(克分子比),甲烷空速为2000—10000ml/h·g-cat。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作者认为在反应过程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同时生成的,即甲烷水蒸汽催化转化反应可用平行反应模型来表示。所得到的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生成速度方程分别为: rco=k,p_(CH_4)~(0.8)及 rco_2=k_2p_(CH_4)~(0.8) p_(H_2O)~(1.5)反应速度常数k_1及k_2与温度的关系均符合阿累尼乌斯方程。一些研究者认为在通常的操作条件下,甲烷水蒸汽催化转化反应过程中,水煤气变换反应很快就达到平衡,我们的实验数据计算证明这个见解是不妥的。
    会议消息
    杨宜年
    CIESC Journal. 1981, 32(1):  60-60. 
    摘要 ( 472 )   PDF (49KB) ( 1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化学工程学第三届校际报告会和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学会论文报告会于1981年3月10~16日在广州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单位有75个,代表231人,其中有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化工部、石油部、二机部、轻工部等领导部门的负责同志和高等院校、设计研究院所、工厂等部门的教授和工程师们。广东省“文教办”、高教局,省科委和华南工学院的领导参加了开幕式。
    石油馏份加氢精制的混合动力学模型
    黄志渊
    CIESC Journal. 1981, 32(1):  61-74. 
    摘要 ( 580 )   PDF (659KB) ( 2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首先对加氢精制类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做了简要的回顾,然后提出了一个混合反应动力学模型,可用以处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及作者提出的类二级反应模型所不能处理的实验数据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编制了一个可同时用一级反应,类二级反应模型或本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做出判断的电子计算机程序。
    聚丙烯淤浆液的流变特性以及与搅拌功率的关系
    唐福瑞,翁志学,顾培韵
    CIESC Journal. 1981, 32(1):  75-82. 
    摘要 ( 597 )   PDF (356KB) ( 2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粗分散的聚丙烯的淤浆液,由于动力上不稳定,特别是粘度测定中出现“壁效应”,是无法用一般粘度计来测定其流变特性的。 作者应用Brabender型粘度计定性地确定了聚丙烯淤浆液属于典型的宾汉型流体,然后利用化工上常用的螺带搅拌槽探讨了宾汉流体的搅拌功率准数与雷诺数的关系,求得聚丙烯淤浆液塑性粘度值和屈服值,为丙烯液相本体聚合过程的传热、混合、搅拌等方面提供了基础数据。
    液膜分离钾离子的研究——钾离子的促进迁移与活性迁移
    张秀娟,张兴泰,范琼嘉,刘振芳
    CIESC Journal. 1981, 32(1):  83-88. 
    摘要 ( 509 )   PDF (304KB) ( 1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目的是设计一个实用性K~+表面活性剂液膜分离的液膜体系。作者选择了一个合适的设计方法并对此法中所用装置作了适当的改变后,研究了K~+的促进迁移与活性迁移。作者预计:(1)KCl中含有NaCl时将使K~+的迁移量增加。(2)此Cl~-可作为K~+活性迁移所必需的能源。(3)如果用Br~-或I~-代替Cl~-将进一步使K~+的迁移量增加。实验结果均与预计相符。最后,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
    逐步回归法在废热锅炉水循环试验中的应用
    徐静安,黄鼎勋,靳桂林,黄士夫
    CIESC Journal. 1981, 32(1):  89-95. 
    摘要 ( 532 )   PDF (341KB) ( 1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工业性生产装置上,由于受到计量仪表的精度及试验工况的跳跃式调整之限制,故用试验法以求取生产过程的静态数学模型时,现有的正交试验法等就难以进行。本文是在对试验条件提出一定要求的情况下来进行的,然后以逐步回归法处理数据,求得了盘管式废热锅炉循环水量的回归方程,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加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