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1979年 第3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79-09-25
    化工学报
    裂解C_5烃萃取蒸馏数学模型计算
    史美仁,李泰谦
    CIESC Journal. 1979, 30(1):  1-16. 
    摘要 ( 695 )   PDF (778KB) ( 1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导C_5烃萃取蒸馏塔数学模型计算工作,包括一萃(分离C_5烷、烯和C_5双烯)以及二萃(分离异戊二烯和环戊二烯、异戊烯炔等)两个体系的萃取蒸馏计算。 基于用色谱法和平衡釜法测得的大量C_5烃在溶剂存在下的汽液平衡数据,我所曾推荐C_5烃在溶剂存在下用最简单的直线关联式:用此式,结合由全循环、全回流塔测得的γ_(ip)和χ_s及温度的关系,参照卢焕章提出的数模计算方法,作了一定的修改后,我所对C_5烃分离进行了逐板计算,并以我所的92块筛板、沿塔身共有9个取样口的模拟塔实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证明,无论是组份数多达20个左右的一萃,还是大多是微量组份的二萃,计算值和实测值都能基本符合。一萃平均偏差为0.36%,二萃常量组份平均偏差为0.20%,<1000ppm的微量组份平均偏差为27ppm,其中<10ppm的平均偏差为0.9ppm。一萃温度平均偏差2.5℃,二萃1.3℃。 上述结果说明,测得的基础数据,提出的汽液平衡关联式以及所采用的计算模型对C_5烃的DMF萃取蒸馏过程都是合适的。
    降膜式分子蒸馏设备基本理论的探讨
    余国琮,樊丽秋
    CIESC Journal. 1979, 30(1):  17-30. 
    摘要 ( 647 )   PDF (602KB) ( 3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篇结合传质微分方程,提出降膜式分子蒸馏设备的一维(径向)与二维(径向与轴向)扩散两种数学模型并求得其解。这两种数学模型的解析解与计算机解均与文献上的实验数据基本相符。文中并讨论了影响降膜式分子蒸馏器设计与操作的各种因素。
    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纤维用染料的研究 Ⅰ.用于锦纶染色的含β-羟乙基砜硫酸酯基活性分散染料
    侯毓汾
    CIESC Journal. 1979, 30(1):  31-40. 
    摘要 ( 653 )   PDF (517KB) ( 1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综合了应用于锦纶染色的弱酸性染料酸性浴上色的高竭染率,活性染料与纤维的共价键结合,分散染料在纤维上迁移、匀染、盖染性好等优点,提出一类含β-羟乙基砜硫酸酯基的活性分散染料。用分子较小的分散染料结构,以含β-羟乙基砜硫酸酯为活性基;在弱酸性浴中染色,再在弱碱性浴中与聚酰胺纤维反应成共价键结合。 合成了一系列偶氮型和蒽醌型染料。进行了合成工艺、对锦纶的染色性能以及染色锦纶的牢度等试验。并讨论了染料与聚酰胺纤维的结合 这类染料可用于锦纶66和锦纶6丝纺、弹力锦纶丝和针织品,还可用于桑丝、柞丝及其与人造丝的提花织物。这类染料在锦纶上色泽鲜艳,竭染率较高,益染性优良,耐晒、耐湿处理等牢度较好,适于各种锦纶织物的染色。这类活性分散染料,具有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和分散染料染锦纶的主要特点。
    气控式多层流化床及其在净化排放气中的应用
    刘大陆,李希光,郭慕孙,迟淑兰
    CIESC Journal. 1979, 30(1):  41-54. 
    摘要 ( 522 )   PDF (646KB) ( 1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溢流管是多层流化床的关键构件。本文设计的由下料料腿和锥斗组成的气控式锥形溢流管,由于物料在料腿中处于流态化状态,在锥斗中以气固顺流浓相向上输送,因此,这种溢流管可以防止物料在料腿中的架桥和喷料。 试验中测定了多气源和双气源两种气控式多层床的流动特性,包括各床层和溢流管压降以及固体停留时间分布。在回收低浓度二氯乙烷的中间工厂试验中,采用了具有同心圆的双气源多层流化床,获得以下主要结果: 吸附率>97%,排放气浓度<25mg/m~3,活性炭损失<0.1%。 这种能使固体物料由高压区输至低压区,或从低压区输至高压区的气控锥形溢流管结构,亦可用于旋风器料腿的返尘以及在循环系统中固体物料的连续加、排装置。
    导向筛板流体力学性能的研究
    周亚夫,史季芬,汪星明,叶yong恒
    CIESC Journal. 1979, 30(1):  55-66. 
    摘要 ( 605 )   PDF (749KB) ( 2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导向筛板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是以空气和水为介质,在矩形塔中进行的。为了研究表面张力和液体重度对塔板流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在部分实验中加入了表面活性剂,而在另一部分实验中以饱和食盐水代替清水。 文中详细报导了导向筛板的干板压降,液层压降,雾沫夹带以及漏液点的实验结果,并提出了可供设计应用的关联式及各种图表。由于在工业设计和生产核算中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其可靠性得到了验证。 在广泛的实验基础上标绘了导向筛板的充气系数β对于孔动能因子F_o和计算清液深度h_L的关联图。 必须强调指出,基于空气-水系统的β图在用于低表面张力系统的计算时将会产生显著误差。为此,特别提出了对充气系数β的校正式:该式亦可用于普通筛板及其它类型塔板。 鉴于各种有关报导中所取漏液点的基准不一,本文根据漏液对效率的影响和漏液量随气速而变化的规律综合考虑,认为确定相对漏液量q=10%为漏液点是适宜的。 文中还报导了清液高度和泡沫高度的实验结果和关联式。
    径向反应器流体均布设计的研究
    张成芳,朱子彬,徐懋生,朱炳辰
    CIESC Journal. 1979, 30(1):  67-90. 
    摘要 ( 535 )   PDF (1319KB) ( 3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探讨了径向反应器流体均布设施的合理设计。流体在主流道的动量可以用修正动量方程来描述 dp+2k(γ/g)wdw+(λ γw_2/D_e 2g)dx=0 这里P、γ/g、w、λ、D_e和x分别指流体静压、流体密度、主流道流速、管摩擦系数、主流道当量直径、主流道长度。动量交换系数k已经被测得。分流流道动量交换系数在0.65—0.72之间。集流流道k值稍大于1。分析了主流道的静压分布。在分流流道中,按照摩阻项和动量交换项的相对大小提出了四个流动模型。 条件 模型 λL/(6D_ek)1 动量交换控制 λL/(6D_ek)1 摩阻控制 λL/(4D_ek)<1 动量交换占优势 λL/(4D_ek)>1 摩阻占优势在分流流道中。由于动量交换项和摩阻项对静压有相反的影响,所以静压变化趋势依赖于各种模型。但是,在集流流道中,它们的影响是一致的,而总是使静压趋于下降。为了降低径向反应器中分、合流流道间静压变化的差异,当分流流道受动量交换所控制或动量交换占优势时,采用“Ⅱ”型分布是合理的。相反,如果分流流道受摩阻控制或摩阻占优势时,则“Z”型分布将是合适的。根据各种流动模型,推荐了分流流道与集流流道合适的截面比。分别测定了分、合流测
    计算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压强降的流路分析法
    黄鸿鼎,冯亚云
    CIESC Journal. 1979, 30(1):  91-108. 
    摘要 ( 1226 )   PDF (932KB) ( 3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流路分析法是计算壳程压强降及传热的最新方法。我们的工作是在Tinker的流动模型和美国传热研究公司的流路网络模拟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开展的。本文提出一个用以计算流路A和E的流量W_A及W_E的方法——“逐排计算法”。因“逐排计算法”用于具体设计计算时较为麻烦,所以经简化处理可得Δp_A≈1.10(Δp_束+Δp_缺)和Δp_E≈1.25(Δp_束+Δp_缺)。此结果对大多数情况来说,都很满意。 本文提出一个完整的数学模型,供计算压强降之用。 由于K值是雷诺数的函数,可将14个模型的实验数据关联以得到各流路阻力系数K的方程式。对K_缺来说,情况复杂,可表达为纯经验关联式: 利用上述数字模型及实验结果,可用试算法求解Δp_缺、Δp_束及各流路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