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6年 第5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6-05-25
    综述与专论

    气体水合物形成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进展

    孙长宇;黄强;陈光进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031-1039. 
    摘要 ( 634 )   PDF (528KB) ( 3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气体水合物形成过程中涉及复杂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本文对水合物热力学理论模型、水合物生成动力学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热力学方面重点介绍了基于等温吸附理论 (van der Waals-Platteeuw模型)和基于双过程水合物生成机理(Chen-Guo模型)的相平衡热力学模型,同时介绍水合物结构及其转变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动力学方面介绍了成簇成核、界面成核等成核机理模型以及成核后的水合物生长机理.另外还述及了目前水合物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中所涉及的微观、亚微观和宏观测量方法.针对目前水合物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了建议.
    石油生物脱硫过程和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李玉光, 李望良, 邢建民, 李信, 刘会洲
    化工学报. 2006, 57(5):  1040-1047. 
    摘要 ( 645 )   PDF (1208KB) ( 3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近年来石油生物催化脱硫反应器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搅拌釜反应器、气升式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等生物脱硫反应器的特点和应用状况,并分析其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了石油生物脱硫用于工业化的一般过程,提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热力学
    Monte Carlo模拟随机共聚高分子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行为
    孙蕾, 彭昌军, 刘洪来, 胡英
    化工学报. 2006, 57(5):  1048-1054. 
    摘要 ( 768 )   PDF (590KB) ( 1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Monte Carlo方法对无规共聚高分子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进行模拟,获得了固液界面区吸附链节的分布和吸附构型大小的分布等微观信息,以及总链节和吸附链节密度分布、链附着率、表面覆盖率、吸附量和吸附层厚度等宏观信息.考察了吸附性链节的对比吸附能εAa和无规共聚高分子中吸附性链节比率f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附近的高分子以尺寸较小的环式和卧式构型分布为主,而尾式构型分布较宽.当f增大时小环式构型迅速增加,卧式构型的分布则变宽.随着εAaf的增大,链附着率、表面覆盖率和吸附量等均随之增加,而吸附层厚度变薄.
    基于第一原理力场预测热力学参数的探讨
    孙淮, 武传杰, 李晓锋, 戴建兴
    化工学报. 2006, 57(5):  1055-1063. 
    摘要 ( 656 )   PDF (545KB) ( 4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讨论用第一原理全原子力场计算热力学参数的可行性.新开发的TEAM力场,在用气、液相基本性质验证后,不加任何参数调整,直接用于计算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分子液体在不同热力学状态下的密度、蒸发焓、混合焓、亨利常数、饱和蒸气压等热力学参数.初步结果表明:液体密度和蒸发焓的预测结果良好,在较大范围内可获得与实验数据相吻合的结果;而混合焓的准确预测需要纯液体内聚能的高精度模拟数据;亨利常数的计算对液体的密度极为敏感.后两种性质的计算均可用全原子力场但需要高质量的力场参数.为了采用全原子力场计算气液相平衡数据,提出了一种半经验的、基于积分Clausius-Clapeyron方程的循环自洽方法计算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生物质气催化合成甲醇的热力学分析
    付严, 鲁皓, 常杰, 汪俊峰
    化工学报. 2006, 57(5):  1064-1068. 
    摘要 ( 833 )   PDF (374KB) ( 3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生物质气合成甲醇是一复杂反应系统,本文计算了其中各个反应的反应热和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并以CO 21.5%、CO2 22.8%、H2 52.5%、N2 3.2%的气体模拟生物质气,用平衡常数法计算了在473.15~553.15 K、3~6 MPa下的平衡组成、碳的平衡转化率和所得甲醇的浓度.计算结果表明,这一体系中,主要是CO+H2生成甲醇.低温和高压有利于提高碳的平衡转化率和甲醇的浓度.并用工业C306催化剂验证了上述规律的正确性.由于反应既受热力学控制,又受动力学控制,在3 MPa时碳的转化率在533.15 K时达到最大,接近平衡转化率.随压力升高,甲醇产率及液相产物中的浓度逐渐升高.
    2-戊基蒽醌和2-乙基蒽醌在混合溶剂中溶解度测定及关联
    刘春雪, 米镇涛, 王莅, 王亚权
    化工学报. 2006, 57(5):  1069-1072. 
    摘要 ( 710 )   PDF (352KB) ( 4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溶解度;固液平衡;2-戊基蒽醌;2-乙基蒽醌
    传递现象
    杆栅支撑纵流壳程换热器壳侧流体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董其伍, 刘敏珊, 赵晓冬
    化工学报. 2006, 57(5):  1073-1078. 
    摘要 ( 617 )   PDF (2395KB) ( 3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杆栅支撑纵流壳程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对其进行简化,建立了周期性单元流道模型,应用CFD软件FLUENT对不同介质、不同Reynolds数、不同折流栅间距时的模型进行流动和传热的模拟、分析与比较,获得了流道内流体流动和传热的细观特征以及折流栅间距的最优取值范围,为纵流壳程换热器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非热平衡多孔介质内反应与传热传质耦合过程
    李明春, 田彦文, 翟玉春
    化工学报. 2006, 57(5):  1079-1083. 
    摘要 ( 691 )   PDF (420KB) ( 3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局部热不平衡假设,对发生强吸热化学反应的多孔介质体系建立了反应与传热、传质耦合问题的数学模型,采用Ergun-Forchheimer-Brinkman方程描述多孔介质中的流体流动.运用交替方向隐式(ADI)方法对模型离散求解,并采用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计算了不同条件下颗粒物料层内气体和固体骨架的温度场、产物气体浓度场以及固体转化率分布,以得到多孔介质体系内固有化学反应时的传热、传质规律.结果表明,不能忽略固体骨架与流体间的温度差.入口渗流速度、入口气体温度以及固体颗粒尺寸是影响系统反应特性的重要参数.研究结果对具有强吸热反应的固定床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管内流体换热式相变贮能系统的效率分析
    张海峰, 葛新石, 叶宏
    化工学报. 2006, 57(5):  1084-1088. 
    摘要 ( 745 )   PDF (1084KB) ( 3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管内流体换热和管外相变材料(PCM)发生相变的贮能换热系统模型的分析和求解,研究了贮能单元的尺度特性、Peclet数、Stefan数和PCM导热性能的影响,探讨优化系统效率的可行途径.对典型的以水为换热介质和以石蜡为PCM的贮能单元的研究结果表明,PCM内部的传热强化是提高贮能效率的关键因素.
    膜反转板式降膜吸收过程的理论研究
    崔晓钰, 李美玲
    化工学报. 2006, 57(5):  1089-1094. 
    摘要 ( 620 )   PDF (642KB) ( 2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板式降膜吸收和膜反转技术相结合,开发了一种新形式的降膜型吸收器,即膜反转板式降膜吸收器.通过对这种吸收器进行流动传热传质分析,建立了描述其物理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流函数将控制方程进行变换,用有限差分法将变换后的方程离散,由TDMA方法编程计算这种膜反转板式降膜吸收器溴化锂溶液降膜吸收的过程,对比分析板式、膜反转板式降膜吸收计算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条件下膜反转板式降膜吸收器比板式降膜吸收器传热传质性能更好.
    螺旋槽管槽深对定子水冷器传热与阻力特性的影响
    袁益超, 马有福, 刘聿拯, 李静芬
    化工学报. 2006, 57(5):  1095-1101. 
    摘要 ( 667 )   PDF (2493KB) ( 2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螺旋槽管与折流栅组合的高效水冷器的传热和阻力特性与其管、壳程的结构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就螺旋槽管槽深对水冷器管、壳程传热与阻力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壳程流速变化对水冷器传热系数的影响更加明显,即壳侧热阻相对较大,强化传热应以强化壳侧换热为主要目标;螺旋槽管槽深对水冷器传热系数的影响很大,应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确保实际槽深符合设计要求;槽深越深,管壳程阻力也相应增加,即传热的强化是以阻力增加为代价.根据实验结果还得到了不同结构水冷器的管、壳程换热与阻力计算关联式.

    板翅式换热器翅片通道中流体流动与传热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

    祝银海;厉彦忠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102-1106. 
    摘要 ( 726 )   PDF (669KB) ( 9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平直形和锯齿形两种不同翅片类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对板翅式换热器的微小通道进行了模拟,得出了通道中流体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情况下,平直形和锯齿形翅片中冷热流体的局部传热系数的最大值都出现在入口处;在锯齿形翅片的相邻2个锯齿的交错面上,流体的局部传热系数和压力存在突变,流体的边界层厚度要薄于在平直形翅片中的厚度,流体的局部换热系数要和压损大于其在平直形翅片中的值.

    膜式水冷壁结构燃磷塔的开发与传质传热的数值模拟(Ⅰ)模型建立

    刘宝庆;蒋家羚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107-1113. 
    摘要 ( 587 )   PDF (2358KB) ( 2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热法磷酸生产中一方面要求外部供热,另一方面又浪费自身燃烧热的现状,提出能回收余热的新工艺,开发成功膜式水冷壁结构新型燃磷塔.建立了考虑新型燃磷塔内流动、燃烧、传热过程的三维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塔内湍流场、温度场和组分浓度场的分布.模拟结果显示,燃磷塔内存在明显的涡流射流结构,磷的燃烧主要在喷磷枪雾化角范围内,塔内最高燃烧温度约为1790 K,出现在喷磷枪轴线上偏离燃磷塔中心的一侧.烟气出口温度约为970 K,与测量值符合较好.

    膜式水冷壁结构燃磷塔的开发与传质传热的数值模拟(Ⅱ)传热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刘宝庆;蒋家羚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114-1119. 
    摘要 ( 887 )   PDF (1688KB) ( 2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考察了燃磷量、过剩空气系数、壁面温度、辐射吸收系数对新型燃磷塔的最高燃烧温度、烟气排放温度、壁面最大热流和平均热流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无论过剩空气系数固定还是空气流量固定,随燃磷量的增大,最高燃烧温度、烟气出口温度、壁面平均热流和最大热流都呈上升趋势.在燃磷量不变情况下,最高燃烧温度、壁面最大热流和平均热流均随过剩空气系数的增大而减小,但烟气出口温度缓慢增加.壁面温度对最高燃烧温度、壁面最大热流和平均热流影响不明显,但烟气出口温度随壁面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较大.辐射吸收系数对最高燃烧温度和壁面最大热流影响很大,随辐射吸收系数的增大,最高燃烧温度和烟气出口温度会下降,而壁面最大热流和平均热流会上升.
    交叉导流式微型混沌混合器
    杨华勇, 阮晓东, 范毓润, 刘素芬, 傅新
    化工学报. 2006, 57(5):  1120-1126. 
    摘要 ( 609 )   PDF (1173KB) ( 4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微尺度混合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以玻璃湿法刻蚀加工技术为基础,基于混沌对流混合机理的三维静态微混合器.微通道内,周期排列的导流块在轴向的压力梯度作用下产生了横向的速度分量,可以诱发混沌对流,同时实现微通道内流体的快速混合.运用流场可视化实验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研究了微混合器的混沌混合行为.混合试验表明,SOR微混合器在低Reynolds数和高Reynolds数条件下都可以获得好的混合效果.

    人体血液灌注和代谢产热对低温手术过程的影响

    何琼;赵刚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127-1132. 
    摘要 ( 748 )   PDF (1114KB) ( 3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人体血液灌注和代谢产热对低温手术过程中组织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旦引入上述两种因素的影响后,即相当于在经典的传热方程中增加了非线性热源项;该热源项的出现,明显减慢了低温手术过程中冷刀附近组织的降温速率,增加了局部位置组织经历的温度梯度;不仅减慢了冷刀周围组织冻结面的生长速度,而且减小了手术过程中冰球的最大半径.该结果对低温手术的临床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多相流
    石英砂流化床床料的磨损实验与灰色关联分析
    王辉, 姜秀民, 刘建国, 袁德权
    化工学报. 2006, 57(5):  1133-1137. 
    摘要 ( 655 )   PDF (413KB) ( 4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工业装置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在综合热态流化床实验台上研究了不同运行参数下石英砂的磨损规律.实验的设计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不同运行参数(初始颗粒平均直径、床温、流化数、床料高度)对石英砂床料磨损的影响并作灰色关联分析,得到各运行参数的影响程度排序为:初始颗粒平均直径>床温>流化数>床料高度.
    槽式孔板的气液两相压降倍率特性
    耿艳峰, 冯叔初, 郑金吾
    化工学报. 2006, 57(5):  1138-1142. 
    摘要 ( 701 )   PDF (737KB) ( 2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要介绍了一种新型气液两相流量传感器——槽式孔板的工作原理,在分析两相流体与槽式孔板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详细分析了影响槽式孔板两相压降倍率的各种因素.利用曲面拟合技术给出了能够准确表征槽式孔板两相压降倍率与压力、气体Froude数、Lockhart-Martinelli参数之间的相关式,为凝析天然气计量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双喷嘴矩形导流管喷动床喷动压降

    张少峰;王淑华;赵斌;刘燕;赵剑波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143-1146. 
    摘要 ( 797 )   PDF (490KB) ( 3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

    苯分子在Y沸石中跳跃扩散机制的动力学Monte Carlo模拟

    张舟;刘辉;陈标华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147-1152. 
    摘要 ( 747 )   PDF (423KB) ( 1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动力学Monte Carlo (KMC)模拟方法计算了苯在Y沸石中扩散的自扩散系数,并考察了3种不同W-W位间跳跃扩散机制下的自扩散系数及其对温度和浓度的依赖关系.实验测量结果表明,苯在Y沸石中的长程运动主要是经S-W-S笼间的跳跃,基本不发生W-W之间的跳跃.相应得到的自扩散系数对温度的依赖关系较接近实验值;自扩散系数浓度依赖变化趋势为:先随覆盖量的增加而减小,到覆盖量大于S位的饱和覆盖量(每个超笼中4个分子)后,则随覆盖量增加先增后减,但也不会大于零覆盖量时扩散系数值,该情形与考虑W-W之间跳跃时完全不同.此外,模拟结果表明,使用正确的跳跃机制是KMC方法能正确模拟客体分子在沸石内扩散行为的关键.

    甲烷-四氢呋喃-水体系水合物生成动力学的实验和模型化研究

    罗艳托;朱建华;陈光进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153-1158. 
    摘要 ( 754 )   PDF (439KB) ( 4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透明鼓泡塔中含促进剂四氢呋喃(THF)体系中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动力学.分别考察了进气速率、温度、压力、水合物体积分数对甲烷消耗速率的影响.根据Chen-Guo水合物生成机理,采用基础水合物生成反应的量纲1 Gibbs自由焓变-ΔG/RT作为反应的推动力,建立了水合物生成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体系温度、压力和气液接触比表面积的影响.把模型应用于甲烷气体消耗速率的计算,其模型预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实验结果和反应动力学模型将有助于工业水合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条件的设定.

    浆态光催化反应器有机模拟废水光催化氧化特性与动力学

    张东翔;张凌云;黎汉生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159-1165. 
    摘要 ( 722 )   PDF (563KB) ( 3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循环式浆态光催化反应器对苯甲酰胺模拟废水光催化氧化特性和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系统地考察了操作条件对模拟污染物光催化降解的影响,并与搅拌式和鼓泡床式浆态光催化反应器中苯甲酰胺的降解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循环式浆态光催化反应器中光催化剂的用量、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和初始pH值对模拟污染物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存在适宜值;体系中H2PO-4、Cl-、Cu2+、Al3+对其光催化降解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传统的搅拌式和鼓泡床式浆态光催化反应器相比,循环式浆态光催化反应器中催化剂和废水的混合效果较好,光利用率高,较大程度上减少催化剂的用量和提高废水处理能力.同时,对不同催化剂的用量和污染物初始浓度下的光催化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此过程符合拟一级动力学,催化剂表面反应速率常数k0和催化剂吸附平衡常数KTiO2分别为0.0279 min-1和17.99 L•g-1.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性能的稳定性及其判据

    金仁村;胡宝兰;郑平;陈旭良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166-1170. 
    摘要 ( 740 )   PDF (442KB) ( 5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离工程

    十二烷基吗啉选择性浮选氯化钠颗粒的作用机理

    张婉萍;宋兴福;李晓松;于建国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171-1176. 
    摘要 ( 606 )   PDF (609KB) ( 3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研究十二烷基吗啉(DMP)在饱和卤水中对氯化钠颗粒的浮选行为,揭示了氯化钠颗粒通过增强体系泡沫的稳定性而提高了十二烷基吗啉的浮选性能;运用红外光谱法研究证明,DMP分子以物理作用力吸附于氯化钠颗粒表面;同时,研究了十二烷基吗啉分子在氯化钠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及精光卤石颗粒与各种条件下氯化钠颗粒表面的接触角.研究结果表明,十二烷基吗啉选择性浮选分离氯化钠颗粒的作用原理是:十二烷基吗啉分子在饱和卤水介质中由于受到很强的疏水力,选择性吸附于氯化钠颗粒表面;且因精光卤石(KCl•MgCl2•6H2O)颗粒表面有很强的水合斥力,十二烷基吗啉分子不能吸附于精光卤石颗粒表面;因此,在浮选过程中,吸附在气泡界面的DMP分子因受到疏水作用力,使气泡吸附在氯化钠颗粒表面,氯化钠颗粒被浮选分离.

    逆向法确定色氨酸对映体竞争型吸附等温线

    程明;李爽;张凤宝;张国亮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177-1181. 
    摘要 ( 934 )   PDF (417KB) ( 5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化学工程、制药、食品和天然产物加工

    加压二氧化碳对大肠杆菌的存活影响及其致死效果

    吴垠;姚善泾;关怡新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182-1186. 
    摘要 ( 603 )   PDF (413KB) ( 2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加压二氧化碳对E.coli有明显的致死作用,按照致死速率的快慢,整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缓慢死亡期和迅速死亡期.CO2进入水相和细胞的速率控制着缓慢死亡期的持续时间和致死速率.提高压力和温度有利于提高加压CO2E.coli的致死效果.较低的初始环境pH可以加快E.coli在加压CO2下的死亡.考察了搅拌和泄压方式对加压二氧化碳使E.coli致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善二氧化碳的传质速率是提高致死效果的关键.不同菌龄的细胞对加压二氧化碳的敏感程度不同,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更易致死.

    响应面法优化工程菌产细胞色素P450 BM-3的发酵条件

    陆燕;梅乐和;陆悦飞;盛清;姚善泾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187-1192. 
    摘要 ( 641 )   PDF (428KB) ( 2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快速有效的数学统计方法对工程菌产细胞色素P450 BM-3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众多影响产P450 BM-3的因素中筛选出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FeCl3含量、诱导时机、诱导时间和接种量.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响应面法中的杂合设计进行优化,通过拟合得到响应曲面函数,获得了最佳的实验条件.在该实验条件下,P450 BM-3酶活从37.6×10-3U•ml-1提高到57.9×10-3U•ml-1.

    角黄素合成新工艺

    杨泽慧;陈新志;钱超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193-1197. 
    摘要 ( 883 )   PDF (418KB) ( 3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二双键十五碳膦酸酯直接缩合法合成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选择性催化氧化合成角黄素.用单因素实验、均匀实验设计和单纯形寻优法研究β-胡萝卜素催化氧化工艺.1,3-二双键十五碳膦酸酯和2,7-二甲基-2,4,6-辛三烯-1,8-二醛缩合合成β-胡萝卜素,收率68%;催化氧化反应合适工艺条件:β-胡萝卜素6.8 g,复合催化剂0.45 g,二氯甲烷250 ml,饱和次氯酸钠溶液50 ml,CO2作酸碱调节剂和惰性气体, -5℃下反应40 min,角黄素收率89.6%.β-胡萝卜素和角黄素粗产物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微波辅助强化提取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的机理探讨

    郑成;杨铃;陈建辉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198-1203. 
    摘要 ( 837 )   PDF (1550KB) ( 4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显齿蛇葡萄叶为原料,采用微波破细胞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热水搅拌的方法提取显齿蛇葡萄中的二氢杨梅素.通过透射电镜对显齿蛇葡萄叶细胞微观构象进行观察,探讨不同微波照射条件对植物叶片微观结构的影响来解析微波强化提取机理.结果表明:在300 W和微波预处理时间5 min或微波功率达到600 W和处理时间为2 min 时,细胞壁出现褶皱并有部分破裂,之后随着照射功率的加大以及微波预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壁的破裂情况越来越明显.这就说明了细胞内的极性物质在吸收微波能后温度迅速上升,导致细胞内蒸汽压也随之迅速上升,超过了细胞壁膨胀的能力,最终使得细胞壁破裂,从而使细胞内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变得容易.这就是微波辅助提取植物胞内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大为提高的原故.

    微波辐射对木薯淀粉结构的影响

    熊犍;叶君;王茜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204-1208. 
    摘要 ( 669 )   PDF (707KB) ( 4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考察了不同含水量的木薯淀粉经不同形式(敞口和封口形式)微波辐射的温度变化曲线及其多层次结构.结果表明:无论以那种形式辐射,木薯淀粉样品含水量越低,样品温度升高幅度越大,且都会出现等温转换,含水量越高等温转换时间越长,敞口辐射较封口辐射的等温转换更显著; FTIR结果显示,微波辐射不破坏木薯淀粉分子的化学键,没有新的化合物产生,红外结晶指数略有降低;偏光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结果显示,木薯淀粉的结晶结构有所变化,而其形态结构没有变化.这些结果表明,经微波加工的木薯淀粉食品对人或其他生物是安全的.

    用大孔树脂从大豆乳清中纯化大豆异黄酮

    井乐刚;张永忠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209-1213. 
    摘要 ( 992 )   PDF (407KB) ( 4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能源和环境工程

    电晕放电自由基簇射过程中臭氧和NOx的生成

    吴祖良;高翔;骆仲泱;倪明江;岑可法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214-1219. 
    摘要 ( 746 )   PDF (1223KB) ( 7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电晕放电自由基簇射过程中产生的臭氧和NOx对NO氧化以及能耗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喷嘴电极入手,深入研究了喷嘴电极结构、数量以及放置方向对放电过程中臭氧以及NOx生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喷嘴半径和个数的增加能够扩大电晕区域,同时提高放电强度.随着喷嘴半径以及喷嘴个数的增加,臭氧的产生显著提高.但是由于电晕之间的屏蔽作用,过大的喷嘴半径以及过多的喷嘴个数,都会减少放电电流,从而减少臭氧的产生.本实验中最好采用φ3(14)喷嘴电极.喷嘴电极个数的增加只是提高了臭氧的最大产生值,但并没有提高臭氧生成的能量利用率.喷嘴电极竖放时能产生更多的臭氧.不同喷嘴电极结构下产生的NOx都较少,浓度在15 μl•L-1以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反相乳液五元体系淀粉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
    尚小琴, 童张法, 廖丹葵, 黄祖强, 张友全, 郑成
    化工学报. 2006, 57(5):  1220-1224. 
    摘要 ( 567 )   PDF (447KB) ( 2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在淀粉/单体/乳化剂/油/水五元反相乳液体系中引发淀粉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考察了引发剂和乳化剂浓度、单体和淀粉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单体浓度和淀粉浓度对聚合速率影响明显,聚合过程中快速链终止和慢速链终止反应同时存在,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93M1.28St1.47E0.61,聚合速率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35~55℃范围内,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2.01 kJ•mol-1.

    氢对不锈钢堆焊层的力学性能和断裂形貌的影响

    钟曼英;徐坚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225-1230. 
    摘要 ( 578 )   PDF (1592KB) ( 2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在模拟加氢反应器工况条件下,国产加氢反应器壁材料2(1/4)Cr-1Mo内壁上的309L和347L不锈钢堆焊层的力学性能和断裂形貌.结果表明:热渗氢后,明显降低了其断裂应力(σf)和塑性.对于309L和347L堆焊层,未经热渗氢的光滑试样与缺口试样(除缺口位置在309L区域试样外)均断裂在347L区域内.而经渗氢后,无论是起裂于2(1/4)Cr-1Mo和309L的熔合线,还是309L和347L的熔合线处,最后都断在309L区域内(除缺口位置在347L区域试样外).在对短裂纹的低周疲劳特性研究中,计算了裂纹扩展速率(da/dN)和门槛值(ΔJth).经热渗氢后,ΔJth有明显下降,da/dNJ曲线也向左移,提高了da/dN.SEM断口分析结果与上述结论一致,裂纹扩展以穿晶为主,热渗氢后有二次裂纹存在,说明热渗氢降低了其力学性能,增加了加氢反应器壁材料的断裂敏感性.

    含选矿捕收剂的铝酸钠溶液红外光谱

    于海燕;毕诗文;翟秀静;杨毅宏;严川伟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231-1235. 
    摘要 ( 775 )   PDF (939KB) ( 3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量长烃链脂肪酸型捕收剂吸附在铝土矿选精矿上,随选精矿进入拜耳法流程,使拜耳法重要中间物料铝酸钠溶液中有机物成分发生变化.本文采用膜加水的制样方法,测定长烃链脂肪酸型捕收剂存在下的铝酸钠溶液红外光谱,研究了其对铝酸钠溶液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加水制样方法测定铝酸钠溶液红外光谱,特征峰明显,能满足试验的要求;具有羧基官能团的长烃链脂肪酸型捕收剂的存在使苛性比αk=3.0、浓度ρNa2O=220 g•L-1αk=1.56、ρNa2O=160 g•L-1的铝酸钠溶液Al—O—Al键随捕收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多,而Al(OH)-4键峰强基本不变;同时发现αk=1.56、ρNa2O=160 g•L-1的铝酸钠溶液Al—O—Al振动带和Al—OH反对称弯曲振动带峰强高于αk=3.0、ρNa2O=220 g•L-1的铝酸钠溶液的峰强.

    低热固相合成碱式碳酸钠铝纳米晶及其数据挖掘

    吴洪特;宋宝玲;孙雅博;黄中央;韦一萍;廖森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236-1241. 
    摘要 ( 692 )   PDF (467KB) ( 2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合成碱式碳酸钠铝的新方法进行了研究,以聚乙二醇-400(PEG-400)为模板,硫酸铝为铝源,用低热固相反应一步法成功合成得到碱式碳酸钠铝.基于均匀设计实验方案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在数据挖掘成果的指导下进行了实验.XRD表征的结果表明,用最优工艺条件合成得到的产物为4.9 nm的NaAl(OH)2CO3,故同时优化控制了碱式碳酸钠铝的组成及粒度,从而得到比较纯净的碱式碳酸钠铝纳米晶体.

    超声波及压力处理的TiO2柱撑蒙脱土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

    那平;张海燕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242-1246. 
    摘要 ( 633 )   PDF (1066KB) ( 1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元有机小分子混合物在聚乙烯中的共溶

    姚文娟;胡晓萍;阳永荣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247-1250. 
    摘要 ( 847 )   PDF (397KB) ( 1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甲基硅基甲基纤维素的合成及膜的富氧性能

    张子勇;吴新华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251-1254. 
    摘要 ( 731 )   PDF (368KB) ( 3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稀土材料增强自由基减废技术

    黄丽容;金宗哲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255-1258. 
    摘要 ( 694 )   PDF (400KB) ( 2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氧化锌和氢氧化物对软聚氯乙烯阻燃性能的影响

    屈红强;武伟红;焦运红;徐建中
    CIESC Journal. 2006, 57(5):  1259-1263. 
    摘要 ( 699 )   PDF (398KB) ( 3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