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5年 第56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5-12-25
    热力学

    预测不同温度下有机纯质汽化热的新方程

    张宇英;张克武
    CIESC Journal. 2005, 56(12):  2259-2264. 
    摘要 ( 561 )   PDF (417KB) ( 1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阐明Watson公式的不足和缺陷,应用分子热力学理论揭示出液体的汽化热取决于液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导出预测不同温度下有机纯质汽化热的新方程,其物理意义明确.经用39种结构类型的310个实验值检验,平均误差0.69%.Watson式为3.06%,本法的精度比Watson式高4.4倍以上.
    传递现象

    振荡热管内的振荡及传热传质特性

    马永锡;张红;苏磊
    CIESC Journal. 2005, 56(12):  2265-2270. 
    摘要 ( 668 )   PDF (589KB) ( 2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分析振荡热管内部气液两相系统的受力和传热传质过程,对振荡热管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和假设,建立了详细的理论模型.以n型单液塞振荡热管为例,采用显示差分法求解建立的控制方程,并预测传热传质特性和液塞的振荡行为,结果显示:液塞在毛细管路内的运动既有宏观振荡又有局部振荡,振荡的幅度和频率在增大和减小中交替变化,没有固定的周期;液塞两侧气泡间的压差是其振荡的主要驱动力,当振荡热管非水平工作时,需考虑重力的影响,与其他力相比,毛细阻力对液塞振荡的影响可以忽略;液膜短时间内的干涸是诱发新一轮振荡以及强化传热的源动力.

    超亲水表面上滞止区水喷流沸腾的临界热通量

    刘振华;秋雨豪
    CIESC Journal. 2005, 56(12):  2271-2275. 
    摘要 ( 618 )   PDF (498KB) ( 2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轴流型换热器进口段流阻

    罗小平;王军
    CIESC Journal. 2005, 56(12):  2276-2279. 
    摘要 ( 696 )   PDF (363KB) ( 2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相流

    催化裂化沉降器新型高效旋流快分器内气固两相流动

    孙凤侠;卢春喜;时铭显
    CIESC Journal. 2005, 56(12):  2280-2287. 
    摘要 ( 621 )   PDF (1893KB) ( 2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CFX软件对催化裂化沉降器新型旋流快分器的气相流场进行了三维模拟,湍流模型采用雷诺应力输运方程模型.计算结果与用五孔探针测试的气相流场实验结果吻合很好.采用离散轨道模型对该旋流快分器内颗粒的运动情况进行了计算,并由此估算了旋流快分器的分级效率和总分离效率.模拟结果表明:该新型旋流头可消除现有旋流头喷出口附近的短路流,更有利于提高旋流快分器的效率.两种结构形式的旋流快分器分离效率的计算对比说明:在旋流头处加入一个内构件,是很有价值的改进.
    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用于快速液液微观混合研究
    骆培成, 程易, 汪展文, 金涌, 杨万宏
    化工学报. 2005, 56(12):  2288-2293. 
    摘要 ( 947 )   PDF (1036KB) ( 2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研究液液微观混合过程的实验方法,在无干扰流场条件下,研究了毫米尺度流道内、错流接触的两股液膜的时空混合行为,以可视化的手段揭示了液液微观混合过程的二维瞬态浓度场,发现了液膜快速错流接触后形成的有序波形涡结构,涡的尺度大小为1~2 mm,涡的发展过程是影响两股流体混合的主要因素.同时建立了混合过程的定量表征方法,用混合液膜中组分的离析度(intensity of segregation, IOS)定量描述了混合过程所达到的程度,获得了不同液膜流速下液液混合过程IOS值随着液体流动方向的变化趋势图,并分析了两股液膜之间的速率比以及混合液膜的Reynolds数对混合过程的影响.

    气液两相流差压波动信号的Hilbert-Huang变换特性

    丁浩;黄志尧;李海青
    CIESC Journal. 2005, 56(12):  2294-2302. 
    摘要 ( 607 )   PDF (2429KB) ( 1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Hilbert-Huang(HHT)变换应用于中小管径水平管气液两相流差压波动信号的分析.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把信号分解成多个内模函数(IMF),再对各内模函数进行Hilbert变换,得到信号的Hilbert谱,并提取各内模函数的信号能量特征.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不同管径下信号分析的结果,分析了不同频段的能量分布与流型变迁的关系,并讨论了小波变换和HHT两种信号处理方法各自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HHT可以用于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分析,提取的能量特征值反映了水平管气液两相流的流动状态和流型的变迁,该方法为水平管气液两相流差压波动信号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基于信息熵分析的喷动流化床流动特性

    钟文琪;章名耀
    CIESC Journal. 2005, 56(12):  2303-2308. 
    摘要 ( 761 )   PDF (1655KB) ( 3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300 mm×30 mm×2000 mm的喷动流化床煤气化炉冷态实验装置和多通道压力信号采集系统,引入压力波动时间序列的Shannon信息熵分析,讨论了不同喷动气速度和流化气流率下各床层区域的Shannon 信息熵,并结合高分辨率数码CCD相机所记录的流动状态,建立了Shannon信息熵与流型之间的联系.床层不同区域的Shannon 信息熵具有较大的差异,不同流型的Shannon 信息熵区分度较好.在较高的喷动气速度或流化气流率下,喷动流化床气固运动周期特性消失,呈现出明显的混沌特性,表现为床层各区域Shannon信息熵的急剧增长和床内不稳定的流动状态的发生.结果表明,Shannon信息熵分析有助于认识喷动流化床复杂的流型及其转变和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的混沌动力学特性.

    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撞击区压力波动的混沌分析

    张建伟;汪洋;汤慧华;焦丽
    CIESC Journal. 2005, 56(12):  2309-2314. 
    摘要 ( 598 )   PDF (1678KB) ( 5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撞击区的压力瞬态信号包含了该区域内流体的许多动态信息,为了分析这些动态信号,采用了一种新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即混沌分析.利用小波理论对信号进行过滤,采用重构相空间理论恢复已过滤信号的吸引子.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刻画混沌吸引子的3个特征参数:关联维、K熵和最大Lyapunov指数.对不同螺旋桨转速及同一y平面上不同测量点位置上算得的特征参数值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撞击区流体具有混沌特性,而且3个特征参数在不同的螺旋桨转速下及不同的测量点位置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
    CO催化偶联制草酸二乙酯催化剂的宏观反应动力学
    李振花, 何翠英, 尹东学, 王保伟, 马新宾, 许根慧
    化工学报. 2005, 56(12):  2315-2319. 
    摘要 ( 673 )   PDF (417KB) ( 5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固定床积分反应器,研究了自制的负载型钯系催化剂上CO气相催化偶联主、副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模型.所采用的催化剂是经过模式1000 h连续运转、性能稳定的φ1.5 mm×(3~5)mm圆柱状催化剂.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测定了动力学实验数据,并采用一维拟均相模型建立了微分方程组.使用了幂函数宏观动力学模型,采用Runge-Kutta法解微分方程组,并用单纯形法确定动力学模型参数,同时进行了残差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所得的动力学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可以为草酸二乙酯合成反应器设计和放大提供依据.

    Cu-Zr-Ce-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CO选择性氧化性能

    邹汉波;董新法;林维明
    CIESC Journal. 2005, 56(12):  2320-2325. 
    摘要 ( 688 )   PDF (464KB) ( 2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共沉淀法制备的Cu-Zr-Ce-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应用于富氢气体中CO的选择性氧化反应,研究了ZrO2掺杂量及预处理方法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通过H2-TPR、CO-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杂ZrO2的Cu1Zr1Ce9Oδ催化剂在160~200℃之间具有99%以上的CO转化率和相对较高的选择性.掺杂适量的ZrO2能够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储氧能力,促进催化剂表面吸附氧向晶格氧的转化.经氧气预处理的Cu1Zr1Ce9Oδ催化剂活性最高.催化剂上Cu+/Cu2+氧化还原离子对和表面的晶格氧含量均影响催化剂的活性,但在富氢气氛下,表面的晶格氧对催化剂的性能影响较大.
    甲醇制烯烃反应动力学
    齐国祯, 马涛, 刘红星, 谢在库, 张成芳, 陈庆龄
    化工学报. 2005, 56(12):  2326-2331. 
    摘要 ( 605 )   PDF (870KB) ( 5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固定床等温积分反应器内进行了甲醇制烯烃反应动力学研究,借助集总动力学的概念,充分考虑到水和积炭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得到甲醇制烯烃反应动力学模型方程.采用Runge-Kutta法求解动力学微分方程,并优化动力学参数,最终得到了可计算各集总组分反应速率的总动力学方程.然后根据乙烯、丙烯、丁烯相互之间的比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分别计算出乙烯、丙烯、丁烯在任一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方程.通过统计检验及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比较,结果较为满意.
    低活性无烟煤二氧化碳催化气化动力学——热天平等温热重法
    林荣英, 张济宇
    化工学报. 2005, 56(12):  2332-2341. 
    摘要 ( 592 )   PDF (1103KB) ( 4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碳酸钠为催化剂,用热天平的等温热重法研究了4种低活性无烟煤(挥发分含量Vad=2.69%~4.35%)常压下二氧化碳催化气化反应动力学.考察了消除内外扩散影响的化学反应控制实验条件.测定了温度为750~950℃低活性无烟煤的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并对这一关系用缩芯模型、均相模型以及修正模型进行了拟合关联,得出4种低活性无烟煤二氧化碳催化气化反应的活化能、指前因子和反应速率常数,其活性大小顺序为:上京煤>永安加筛>永安丰筛>永定煤,活化能区间范围:122.27~214.72 kJ•mol-1,与文献给出的高活性煤种催化气化活化能范围相一致.
    新型Ziegler-Natta催化剂用于丙烯多段聚合制备抗冲聚丙烯
    姜涛, 陈伟, 赵峰, 刘月祥, 覃雪
    化工学报. 2005, 56(12):  2342-2345. 
    摘要 ( 542 )   PDF (1409KB) ( 1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离工程

    三烷基氧膦反应萃取一元羧酸的规律

    单欣昌;秦炜;戴猷元
    CIESC Journal. 2005, 56(12):  2346-2350. 
    摘要 ( 615 )   PDF (428KB) ( 3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化学萃取法对有机羧酸稀溶液的分离具有高效性和高选择性.萃取剂的相对碱性是表征萃取剂性质的重要参数.选取三烷基氧膦(TRPO)为萃取剂,煤油为稀释剂,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己酸、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乳酸9种一元羧酸为被萃溶质,研究了溶质种类、TRPO浓度对萃取剂相对溶质的相对碱度(pKa,BS)的影响,探索了从化学反应基本理论出发研究络合萃取平衡规律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对于TRPO/煤油萃取剂体系,pKa,BS值不随TRPO的浓度而变化;而溶质的亲油性和酸性对pKa,BS值影响显著;从基本理论出发推证的只包含溶质的pKa以及萃取剂的pKa,BS的描述反应萃取平衡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可以预测TRPO萃取有机羧酸的平衡规律,并对水溶性较小或萃取平衡分配系数较小体系的pKa,BS值测定提出了简单、易行的修正方法.
    分离啤酒中风味物质的渗透汽化特性研究——进料温度的影响
    谭淑娟, 李 磊, 罗 莹, 张志炳, 肖泽仪
    化工学报. 2005, 56(12):  2351-2356. 
    摘要 ( 637 )   PDF (435KB) ( 3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啤酒的风味组成,配制了含有7种主要风味物质的多元有机-水溶液,考察了不同进料液温度下,风味物质的渗透汽化(PV)分离特性以及乙醇与风味物质间的耦合作用对传质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风味物质的存在使乙醇的PV性能受到一定的抑制,而且温度越低影响越大;乙醇对风味物质PV性能的影响与组分在乙醇和水中的溶解度有关;虽然存在多种耦合作用,酒精饮料PV过程的总渗透通量及各风味物质的渗透通量仍然可以用Arrhenius定律进行表征.
    双组分无机电解质溶液的纳滤膜分离性能
    苏萌, 王大新, 王晓琳, 安藤雅明, 新谷卓司
    化工学报. 2005, 56(12):  2357-2360. 
    摘要 ( 626 )   PDF (360KB) ( 2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过程系统工程
    进化规划-蚁群优化算法的构建并用于化工过程操作优化
    程志刚, 陈德钊, 吴晓华, 张兵
    化工学报. 2005, 56(12):  2361-2366. 
    摘要 ( 619 )   PDF (483KB) ( 3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典蚁群优化(ACO)算法搜优效率高,但只适用于求解组合优化等离散问题.以搜索最优食物源为目标,并引入进化规划(EP)简洁的进化机制,用以改造ACO,使之适于连续问题.又将蚁群分工为全局和局部蚂蚁,分别引领个体进行全局探索式和局部挖掘式寻优,并在各个体上释放信息素,供蚁群共享,由此继承了ACO正反馈、互激励的优点,并在优进策略的支持下,构建为EP-ACO算法.经复杂测试函数的优化检验,显示出EP-ACO适于连续问题,且全局搜优效率高,对高维问题适应性强.将EP-ACO应用于二甲苯异构化装置的操作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其他方法相比,优越性明显.
    面向服务的开放架构复杂过程系统模型化与优化
    陈韬, 邵之江, Arthur W Westerberg
    化工学报. 2005, 56(12):  2367-2372. 
    摘要 ( 550 )   PDF (1142KB) ( 1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复杂过程系统建模优化软件的需求与现状,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的开放架构的应用模式.以复杂系统开放方程建模软件ASCEND为基础,对其内在结构、运行模式、外部接口等进行了重组,在AUTOMATION技术支持下实现了AscendServer建模优化核心服务器(组件),能提供基于组件化封装、消息驱动机制和进程间协同工作的一种应用程序接口,使得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建模与优化能够具有更广泛的数据交互、更弹性的应用模式、更强的适应性.某石化企业PTA生产过程水平衡数据调和计算实例验证了这种开放架构优化求解服务的有效性.
    表面与界面工程

    模拟土壤介质中仿古铸铁腐蚀产物的形貌及其生长过程

    许淳淳;王紫色;王菊琳
    CIESC Journal. 2005, 56(12):  2373-2379. 
    摘要 ( 660 )   PDF (2020KB) ( 7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金相、显微激光拉曼和X射线衍射等技术研究了仿古铸铁在模拟土壤介质(0.06 mol•L-1 NaCl+0.03 mol•L-1 Na2SO4+0.01 mol•L-1 NaHCO3溶液)中的腐蚀形态、腐蚀产物的形貌及其生长和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在最初的34 h内,铸铁发生铁的选择性腐蚀,在试样表面留下许多白色圈状的Fe(OH)2沉淀,圈内则是分散状的Fe(OH)2;浸泡120 h时,观察到试样表面有一层深绿色的腐蚀产物,其组分主要为GR(Cl-)(化学式为Fe3Fe(OH)8Cl•2H2O)和GR(SO2-4)(化学式为Fe4Fe2(OH)12SO4•2H2O),绿锈表面呈黄色;约288 h后,腐蚀产物呈现分层,内层主要由黑色结晶状的FeO和Fe3O4组成,外层主要为疏松多孔的砖红色γ-FeOOH,后者是铁器表面的一种有害锈.
    电沉积铁氰化镍薄膜的电控离子交换性能
    郝晓刚, 郭金霞, 张忠林, 刘世斌, 孙彦平
    化工学报. 2005, 56(12):  2380-2386. 
    摘要 ( 642 )   PDF (580KB) ( 4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电沉积方法在不同导电基体上制备出具有电化学控制离子交换(ESIX)性能的电活性NiHCF(nickel hexacyanoferrate)薄膜.在1 mol•L-1 KNO3溶液中采用电势循环可逆地置入与释放碱金属离子,比较了铂、铝和石墨基体上薄膜的电活性、离子交换容量及再生能力;在1 mol•L-1(KNO3+CsNO3)混合溶液中测定了不同浓度下薄膜的伏安特性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分析了薄膜对Cs/K离子的选择性.重点考察了制膜液组成对薄膜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EDS测定薄膜组成并结合循环伏安曲线分析了薄膜组成和结构与其电化学特性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3种基体材料上均能制得性能稳定的NiHCF膜,铝和石墨基体上的NiHCF薄膜同样具有良好的ESIX性能;控制制膜液组成可得到不同组分占优的膜,由此可筛选较为理想的ESIX膜材料.
    生物化学工程、制药、食品和天然产物加工
    基于蛋白质结构知识解析活性多肽的酶解制备反应行为(Ⅰ)酶解反应动态特性的3-D图形表征
    齐崴, 何志敏, 何明霞
    化工学报. 2005, 56(12):  2387-2391. 
    摘要 ( 694 )   PDF (1150KB) ( 2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基于生物信息学知识与凝胶排阻色谱技术及图形拟合处理相结合的生物大分子复杂酶解反应行为定量分析、直观表征及模拟解析的新方法.研究中以全酪蛋白-胰蛋白酶为模式水解体系,根据完整的HPSEC实验谱图,经分子模拟多肽结构,获得了大量产物多肽信息;绘制了表征酶解反应动态特性的3-D曲面图与21/2维伪彩色图,并对拟合曲面方程进行了数学分析,为调控酶解反应、定向和定量地高效获取目标活性多肽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蛋白质结构知识解析活性多肽的酶解制备反应行为(Ⅱ)酶解反应过程的集总动力学模型
    何志敏, 齐崴, 于艳军, 史德青
    化工学报. 2005, 56(12):  2392-2397. 
    摘要 ( 650 )   PDF (507KB) ( 2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酪蛋白-胰蛋白酶反应体系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非均相酶解反应四集总动力学模型.研究中根据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及目标多肽所在区间,按分子量大小将酶解产物分段集总;依据反应机理与基本假设,构建集总反应网络;用包含酶失活、底物抑制和产物抑制常数的本征动力学方程描述各集总组分的反应行为,得到微分方程组形式的动力学模型;采用膜截分方法制得各集总组分,经实验测定和Marquardt法估算得到各集总组分动力学常数与反应网络各动力学参数;模型拟合与验证结果表明:所建多参数集总动力学机理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性与外推性.
    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Geobacter metallireducens异化还原铁氧化物
    周良, 刘志丹, 连静, 李福生, 杜竹玮, 李浩然
    化工学报. 2005, 56(12):  2398-2403. 
    摘要 ( 1067 )   PDF (632KB) ( 2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生物异化还原金属氧化物的过程中, 关键问题是微生物如何把电子传递给最终的固态电子受体.利用新颖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体系,可以更细致、准确地研究这一胞外电子传递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Geobacter metallireducens还原铁氧化物过程中, 直接接触是一种重要的电子传递方式; 而电子传递中间体,在金属氧化物表面完全被微生物细胞覆盖后, 也即在金属氧化物表面形成成熟的生物膜后, 其加速电子传递速率的作用减弱.
    磷源对产甘油假丝酵母发酵生产甘油的影响及动力学分析
    谢涛, 方慧英, 诸葛健
    化工学报. 2005, 56(12):  2404-2409. 
    摘要 ( 752 )   PDF (460KB) ( 2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能源和环境工程
    煤在O2/CO2中燃烧的NOx释放规律
    孟德润, 赵翔, 周俊虎, 岑可法
    化工学报. 2005, 56(12):  2410-2414. 
    摘要 ( 708 )   PDF (402KB) ( 2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一维沉降炉,对3种煤在O2/CO2和空气两种气氛下燃烧NOx析出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炉膛温度、过量空气系数对NOx生成量的影响,并对O2/CO2气氛下NOx的生成和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两种气氛下NOx都有一个峰值出现,挥发分含量高的煤种峰值靠前, 挥发分含量低的煤种峰值靠后,O2/CO2条件下,峰值出现较空气条件下提前且有所下降;空气条件下NOx的生成量随温度提高较快地增加,而O2/CO2气氛中NOx的生成量随温度变化比较缓慢;在两种气氛下NOx的峰值均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而增加,高挥发分煤在O2/CO2气氛下NOx峰值低于空气条件下峰值,而低挥发分煤则受影响较小.
    材料科学与工程

    基于热传导逆问题方法预测材料热物性参数

    杨晨;Ulrich Gross
    CIESC Journal. 2005, 56(12):  2415-2420. 
    摘要 ( 660 )   PDF (453KB) ( 3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一种应用Levenberg-Marquardt迭代过程求解非线性热传导逆问题用于预测材料热物性的方法.以平板内的一维非稳态热传导为研究对象,在准确的数值计算结果上施加非均匀随机误差来模拟瞬态温度实验数据,应用该方法分别对热传导系数为常数、热传导系数和容积比热容为常数以及热传导系数和容积比热容为温度的函数3种情况进行了预测.参数预测结果表明,方法对基于瞬态实验方法进行热物性预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适用于分析多类热传导逆问题,该方法还能为优化实验提供有效信息.

    注塑冷却快速边界元算法

    石宪章;赵振峰;申长雨
    CIESC Journal. 2005, 56(12):  2421-2428. 
    摘要 ( 509 )   PDF (3545KB) ( 1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用边界元方法进行注塑冷却分析时,形成的矩阵方程为满阵,当单元数目超过一定值时,计算机则变得无能为力.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首先将单元分组,求出组内单元的平均温度,再利用得到的结果进一步计算组内每一个单元上的温度.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缩短计算时间,使计算时间仅为常规方法的1/4甚至更少.另外,通过单元合并减少了计算的数据量,改善了因计算机截断误差积累导致计算结果异常的情况,使得冷却分析能处理的单元数目较常规方法提高1倍以上.

    增容剂LDPE-g-MAH对木质素/聚乙烯吹塑薄膜形貌与性能的影响

    黎先发;罗学刚
    CIESC Journal. 2005, 56(12):  2429-2433. 
    摘要 ( 735 )   PDF (2534KB) ( 3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低密度聚乙烯与马来酸酐的接枝共聚物LDPE-g-MAH对木质素/低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热性能、红外光谱分析力学性能、流变行为以及微观形态的影响.DSC-TG综合热分析表明添加增容剂的共混物的熔融温度降低,热稳定性提高;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木质素与LDPE-g-MAH之间存在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流变性能分析表明共混物体系具有可加工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显示添加增容剂后分散相尺寸明显减小,分散程度提高;PE-g-MAH有效提高了木质素/聚乙烯吹塑薄膜的力学性能,且当木质素、聚乙烯和LDPE-g-MAH质量比为25/75/10时,力学性能最优.
    添加剂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附聚及二次成核的影响
    吴玉胜, 于海燕, 杨毅宏, 毕诗文
    化工学报. 2005, 56(12):  2434-2439. 
    摘要 ( 636 )   PDF (718KB) ( 3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添加剂I3、I32和I33对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附聚和二次成核的影响,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并利用电子显微镜(SEM)对产品的结晶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添加剂的应用促进了不同颗粒间附聚的进行,提高了附聚颗粒的临界半径,并有效抑制了二次成核的发生.添加剂I33在40 ml•L-1时,附聚产物小于30 μm的细粒子个数分数降低26.1%,平均粒度增加21.08 μm(相对空白样).晶体形貌分析表明,添加剂促进了晶体间的交互生长.
    一种新型磺化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的合成与表征
    尚玉明, 谢晓峰, 刘洋, 徐景明, 毛宗强
    化工学报. 2005, 56(12):  2440-2443. 
    摘要 ( 685 )   PDF (611KB) ( 4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