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1997年 第4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7-06-25
    化工学报
    异丙醇铝在超临界丙烷中的溶解度与粒子制备
    汪朝晖,董军航,徐南平,时钧
    CIESC Journal. 1997, 48(3):  257-263. 
    摘要 ( 673 )   PDF (429KB) ( 2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丙烷作溶剂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Rapid Expansion of Su-percritical Solution-RESS)制备异丙醇铝超细粒子的实验研究。同时用流动法装置测定了温度为388.15K和403.15K、压力为(21.5~30.5)MPa条件下异丙醇铝在超临界丙烷中的溶解度,并对其进行了关联计算。
    聚合物流动分子水平的数值模拟
    方建农,范毓润,范西俊,戴志潜
    CIESC Journal. 1997, 48(3):  264-269. 
    摘要 ( 544 )   PDF (316KB) ( 3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一种新的聚合物流动分子水平的模拟方法,即将流线有限元与分子模型的Brown动力学模拟相结合,求解聚合物复杂流动问题。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成功地对平行平板间的绕圆柱流进行了模拟。研究的流体介质为Oldroyd-B流体,该流体对应虎克哑铃分子模型的牛顿溶剂稀溶液。通过和采用本构方程的计算结果对比,对这一新方法进行了评价。
    活性炭纤维吸附填充床突破曲线预测(Ⅰ)精确解与近似解
    修国华,李平,金革
    CIESC Journal. 1997, 48(3):  270-277. 
    摘要 ( 812 )   PDF (333KB) ( 2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活性炭纤维吸附填充床,当吸附等温方程为线性时,考虑轴向弥散、纤维内扩散以及纤维外对流传质阻力,获得了阶跃进样时突破曲线的精确解以及拟对数概率密度函数近似解和二次方近似解。并在讨论模型参数对突破曲线影响的同时,对精确解和两种近似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较宽的模型参数范围内,两种近似解与精确解均吻合较好,但二次方近似解复杂,计算困难;而拟对数概率密度函数近似解简单,计算方便。
    活性炭纤维吸附填充床突破曲线预测(Ⅱ)实验及模型的验证
    李平,修国华,金革
    CIESC Journal. 1997, 48(3):  278-283. 
    摘要 ( 936 )   PDF (304KB) ( 1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测定了活性炭纤维填充床吸附水中微量铅离子的突破曲线和吸附等温平衡数据,研究了活性炭纤维填充床的吸附性能。应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填充床突破曲线的精确解和两种近似解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均吻合较好;简单、计算速度快的拟对数概率密度函数近似解适用于模拟活性炭纤维填充床突破曲线;由突破曲线实验数据可方便准确地估算平衡常数;活性炭纤维吸附填充床内轴向弥散对突破曲线有较大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多孔固体表面扩散问题中Fick定律交叉项扩散系数的确定
    马国瑜,周游,张根秀
    CIESC Journal. 1997, 48(3):  284-293. 
    摘要 ( 605 )   PDF (355KB) ( 1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多孔固体表面扩散二元系统给出Fick定律交叉项扩散系数矩阵形式的计算式,并将其推广到三元及多元扩散系统,得到Fick定律交叉项扩散系数普遍化的计算式。
    初始饱和度对微波冷冻干燥过程传热传质的影响
    王朝晖,施明恒
    CIESC Journal. 1997, 48(3):  294-299. 
    摘要 ( 818 )   PDF (313KB) ( 1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非饱和含湿牛肉为例,进行了微波冷冻干燥实验研究。获得了干燥时间与物料初始饱和度近似成正比的结论。与升华面模型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升华冷凝模型更符合实验规律,证实了非饱和含湿多孔介质微波冷冻干燥时升华冷凝区的存在。
    花生四烯酸发酵过程动力学模型
    鲍时翔,朱法科,林炜铁,姚汝华
    CIESC Journal. 1997, 48(3):  300-303. 
    摘要 ( 560 )   PDF (185KB) ( 1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被孢霉发酵生产花生四烯酸过程的分析,建立了菌体生长、油脂形成动力学模型。应用实验数据回归了动力学模型参数,并将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较吻合。
    管式反应器中苯乙烯连续本体热聚合过程模型化和数值模拟
    谢芳宁,潘勤敏,潘祖仁
    CIESC Journal. 1997, 48(3):  304-314. 
    摘要 ( 601 )   PDF (426KB) ( 1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管式层流反应器中苯乙烯本体热聚合过程的模型。数值模拟了反应介质流速和温度沿反应器的轴向和径向的分布,考察了反应器的几何尺寸、壁温、反应介质入口温度和流量对反应器出口转化率和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器的几何尺寸和反应器壁温及进料质量流量对单体转化率影响较大,而入口温度影响不大。
    双环戊二烯聚合初始动力学的研究
    米镇涛,刘廷斌
    CIESC Journal. 1997, 48(3):  315-319. 
    摘要 ( 618 )   PDF (209KB) ( 1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双环戊二烯聚合生成聚双环戊二烯的前期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采用的催化体系由五氯化钼和二乙基氯化铝组成,溶剂为正己烷。根据金属-碳烯活性中心引发的链式开环聚合机理确定了双环戊二烯开环聚合的动力学方程,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Pow-ell法)拟合,得到有关参数。
    双锂引发剂研究异戊二烯阴离子聚合的动力学
    韩丙勇,金关泰
    CIESC Journal. 1997, 48(3):  320-328. 
    摘要 ( 835 )   PDF (376KB) ( 1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环已烷为溶剂,R([THF]/[Li])=1时,以齐聚异戊二烯双锂为引发剂,对异戊二烯聚合增长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长反应速度对单体浓度[M]呈一级关系,对引发剂浓度[C_0]的反应级数(β)小于1并随聚合温度上升而增加。推导出普适的动力学方程。并由此分别得出了体系中在一定条件下活性种的四缔合态与二缔合态、二缔合态与游离态之间的平衡常数K_1、K_2,以及缔合态和游离态的平衡浓度;同时也求得了四缔合态解缔为二缔合态,再进一步解缔为游离态这两步的解缔焓。此外,分别计算出了该体系的表观活化能E_(ap)和真实活化能E_p。
    液相物性对壳侧不互溶双组分两相流流型的影响及通用流型图
    黄兴华,王启杰,甘太祥
    CIESC Journal. 1997, 48(3):  329-335. 
    摘要 ( 620 )   PDF (333KB) ( 1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用空气-水,空气-0~#柴油研究的基础上,用空气与质量浓度为30%的甘油水溶液研究了理想管壳式换热器壳侧两相流型,以期进一步考察液相物性对壳侧两相流动流型的影响。研究表明,液相物性对某些流型的转变有明显影响,而对另外一些流型转变的影响并不明显,提出了考虑液相物性影响的通用流型图。
    射流携带床气化炉内宏观混合过程研究(Ⅲ)过程分析与模拟
    王辅臣,吴韬,于建国,龚欣,于遵宏
    CIESC Journal. 1997, 48(3):  336-346. 
    摘要 ( 567 )   PDF (549KB) ( 2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射流携带床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气化过程的机理模型;建立了射流携带床气化炉的数学模型,对工业操作条件下的渣油和水煤浆气化炉进行了模拟,预测了工艺条件对气化结果的影响。
    模糊非线性内模控制算法及其在pH值控制中的应用
    王寅,荣冈,金晓明
    CIESC Journal. 1997, 48(3):  347-353. 
    摘要 ( 552 )   PDF (300KB) ( 2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H值控制过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历来是过程控制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针对pH值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推理网的非线性内模控制算法(FNIMC)。模糊推理网用于辨识对象的模糊模型;FNIMC由一个逆模控制器和具有一个可调参数的鲁棒滤波器组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优于非线性PID调节器,且计算效率高。
    氨合成催化剂母体相组成对还原性能的影响
    刘化章,李小年
    CIESC Journal. 1997, 48(3):  354-362. 
    摘要 ( 586 )   PDF (465KB) ( 1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Shimadzu DT-40型热分析仪,研究了不同原始铁氧化物组成对氨合成熔铁催化剂的还原性能的影响。发现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和活性与母体相组成的关系具有相似的规律性。当母体中两种物相共存时,催化剂的还原过程是按物相分阶段依次进行的,其结果使还原速度变慢,还原温度升高,亦使还原后催化剂的活性降低。氨合成催化剂的还原性能与其活性具有一致性,愈易还原的催化剂,其活性亦愈高。研究结果表明,在熔铁催化剂中,Fe_(1-x)O基氨合成催化剂还原速度最快、还原温度最低,其活性亦最高。
    注射成型中聚合物熔体充填流动的数值模拟
    林兰芬,马泽恩
    CIESC Journal. 1997, 48(3):  363-368. 
    摘要 ( 704 )   PDF (316KB) ( 1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建立聚合物熔体充填三维流道—浇口—型腔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混合有限元/有限差分方法求解,并对入口结点的压力计算以及熔体前沿推进时时间步长的确定准则作了修改。编制程序实现提出的算法,给出两个算例说明数值模拟的结果。
    透明管内的喷射升膜蒸发
    郭雪岩,李莉,夏清,林载祁,林纪方
    CIESC Journal. 1997, 48(3):  369-373. 
    摘要 ( 528 )   PDF (234KB) ( 1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在化工、食品和制药工业中经常遇到热敏性物料的浓缩问题。液膜式蒸发器属于一次通过式蒸发器,其停留时间足够短,可减压操作,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浓缩。液膜式蒸发器分升膜、降膜和升降膜式,升膜和升降膜蒸发器的升膜部分的输送动力通常用料液泵。郭雪岩等为蒸发浓缩小处理量的热敏性物料而开发了一种新型蒸发器,其升膜的输送动力用蒸气喷射,尽管前人对绝热两相流和垂直管内的流动沸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这种特殊的流动沸腾的研究仍是必要的。文献[2]对蒸气加热的恒壁温条件下的蒸气喷射升液的升膜蒸发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本文的喷射升膜蒸发实验研究是在透明的石英管内,在恒热通量下进行,在石英玻璃管外壁镀一层极薄的透明导电膜,这既可以电加热又不影响观察管内的流动现象。本研究包括对蒸气喷射升膜流动状态的观测和恒热通量条件下喷射蒸发传热的实验研究。
    二氧化碳共聚反应系统压力估算
    陈立班,杨淑英,何树杰,张文君,余爱芳
    CIESC Journal. 1997, 48(3):  374-377. 
    摘要 ( 612 )   PDF (188KB) ( 1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含二氧化碳、环氧单体和溶剂的聚合反应系统,压力是一个重要参数,是研究该类系统的汽液平衡和动力学所必需的,通常反应在接近临界温度的情况下进行,二氧化碳因压缩和溶解作用部分液化,其压力不能简单地用气体方程估计,而要依靠实验测定。但是作者在研究反应体系相平衡和动力学的规律时发现,如果反应是在规定温度和投料配比的情况下进行的,则系统的压力可以用已知的参数计算出来。
    喷射环流反应器中甲苯气相三氧化硫磺化
    汪宝和,吴金川,张德利,袁继堂,刘邦孚
    CIESC Journal. 1997, 48(3):  378-381. 
    摘要 ( 894 )   PDF (177KB) ( 1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对甲苯磺酸是制备对甲酚的重要中间体。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甲苯浓硫酸磺化的方法生产,该方法硫酸利用率低,生产过程产生大量废酸,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同时,由于磺化产物中,间甲苯磺酸含量高达4%以上,以此为原料生产高纯对甲酚的收率低、成本高、工艺复杂,以SO_3为磺化剂能克服以上不足。对于大相对分子质量的烷基苯(如十二烷基苯)的SO_3磺化早已工业化,关于小相对分子质量烷基苯(如甲苯)的磺化,1983年,Sohrabi建立了气液传质模型,Davidsohn提出了多釜串联生产对甲苯磺酸的专利技术,但至今未见有工业化报道,针对SO_3磺化甲苯具有反应速度快,放热量大等特点,本文首次将用于生化反应过程的喷射环流反应器用于气相SO_3磺化甲苯的反应过程,克服了釜式磺化反应器传质比表面积小、体积大及降膜磺化反应器内易出现局部过热、结构复杂等不足。通过实验,对反应产物的物性变化情况、反应器内的气含率特性及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工程放大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普遍化立方型状态方程中Wong-Sandler型混合规则的建立
    杨涛,陈光进,阎炜,郭天民
    CIESC Journal. 1997, 48(3):  382-388. 
    摘要 ( 683 )   PDF (249KB) ( 1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自70年代末期Huron和Vidal将过量Gibbs自由能模型引入状态方程的混合规则以来,状态方程新混合规则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重要成就,已成功地将状态方程推广到多种复杂体系的计算,其中近年来由Wong和Sandler等发展的Wong-San-dler(WS)混合规则模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他们工作的意义在于可以使用由低压汽液平衡数据得到的活度系数模型参数及二元交互作用参数直接推算高压汽液平衡。 但该模型的导出仅限于两参数的立方型状态方程,这样对于广泛应用WS型混合规则势必产生局限性,因此将此类型的混合规则推广到普遍化的立方型状态方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报道了以五参数的Modified Kumar-Starling(MKS)立方型状态方程为工作方程,建立了将WS型混合规则推广到多参数立方型状态方程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