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1997年 第4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7-08-25
    化工学报
    酮苯脱蜡溶剂回收系统的节能与优化
    何小荣,孙柏铭,陈丙珍,涂仁强
    CIESC Journal. 1997, 48(4):  389-394. 
    摘要 ( 582 )   PDF (351KB) ( 1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炼油厂酮苯脱蜡溶剂回收(多效蒸发)系统用能状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重油蜡液、轻油蜡下油和轻油脱油蜡三个子系统的节能改造优化策略:根据夹点理论找出各子系统的用能极限,综合初始网络得出一个局部最优解,在局部最优解的基础上对系统的操作参数进行优化,从而使初始网络进一步逼近全局最优解,收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自由旋转珠杆链分子模型的Brown动力学模拟
    方建农,范西俊
    CIESC Journal. 1997, 48(4):  395-400. 
    摘要 ( 593 )   PDF (304KB) ( 1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聚合物分子理论,推导了自由旋转珠杆链分子模型在广义坐标下的伊藤型随机微分方程(朗之万方程),构造了相应的Brown动力学模拟算法,首次研究了该模型在定常剪切流和拉伸流中的动力学行为及其流变性质,并在微机上利用MATHE-MATICA软件实现了流动中高分子微观结构形态演变的动态显示.
    结晶垢结垢过程的传热传质模型
    刘中良,施明恒,戴锅生
    CIESC Journal. 1997, 48(4):  401-407. 
    摘要 ( 579 )   PDF (419KB) ( 1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结晶垢结垢过程传热传质机理的分析,证明了垢层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会对结垢过程产生重大影响.据此提出了考虑垢层表面温度变化的描述结垢过程的传热传质模型.对恒壁温和恒热流条件下的结垢过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对恒壁温情况必须考虑垢层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导致结垢过程渐近特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对恒热流情况,垢层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很小,可以忽略它所带来的对结垢过程的影响.与实验数据比较表明,模型预测是正确可靠的.
    苏云金杆菌生长的结构动力学模型
    陈锦权,黄志鹏,林建平,岑沛霖,吴平东
    CIESC Journal. 1997, 48(4):  408-416. 
    摘要 ( 517 )   PDF (436KB) ( 1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考察了苏云金杆菌(Bt)的间歇及流加培养.根据对Bt间歇发酵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一个基于Williams分室模型的四组分结构模型,并从实验数据确定了各组分的初值.该模型能较好地拟合Bt间歇发酵实验数据.从间歇发酵获得的模型参数推算出流加培养曲线与实验值也基本吻合.
    气体不平衡状态理论方程的推广应用(Ⅶ)——液体定压比热容理论方程
    张克武,张宇英
    CIESC Journal. 1997, 48(4):  417-423. 
    摘要 ( 472 )   PDF (418KB) ( 1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由氩模型微分方程创立的气体不平衡状态理论方程推广应用于液体,导出液体定压比热容理论方程,经以极性与非极性等32种结构类型220种纯质的986个实验数据检验,平均误差为0.85%,优于前人公式,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广泛的应用价值.
    高聚物双流体配位溶液理论——混合物体系的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蒋文华,韩世钧
    CIESC Journal. 1997, 48(4):  424-430. 
    摘要 ( 549 )   PDF (330KB) ( 1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双流体高聚物统计热力学模型,推导出高聚物混合体系的状态方程,并对聚异丁烯/环己烷、聚异丁烯/苯、聚二甲基硅氧烷/苯、聚二甲基硅氧烷/二甲基硅氧己烷等四个体系的pVT数据进行了关联,关联结果令人满意,并提出了流动因子τ的概念,此τ值可以从平衡性质(pVT数据)推算得到,用它可以定性地预测聚合物流体的流动性.
    催化裂化反应再生系统的先进控制策略
    杨马英,王树青,王骥程
    CIESC Journal. 1997, 48(4):  431-436. 
    摘要 ( 590 )   PDF (291KB) ( 1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催化裂化装置具有复杂的过程动态特性,操作约束与经济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从而为自动控制提出了深入的研究课题.从过程控制的角度讨论了催化裂化反应再生系统的过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测控制与协调决策一体化的先进控制策略.实际工业对象的应用结果表明,这样的控制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多目的间歇化工过程最优设计——SA/LP算法
    袁希钢,陈中州
    CIESC Journal. 1997, 48(4):  437-446. 
    摘要 ( 613 )   PDF (482KB) ( 2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具有多条生产路线的多目的间歇化工过程最优设计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模型,该模型允许同时设立同步、异步平行单元以及中间储罐,并允许设备尺寸离散变化.在结合模拟退火(SA)和线性规划(LP)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求解上述MINLP问题的SA/LP算法,该算法结合了SA全局收敛性好和LP可处理连续变量与约束方程的优点.计算表明,上述模型与算法实施简便,得到了文献算例中未得到的全局最优解,且在计算速度、内存占用上都远远优于文献中的方法.
    采用双反应系统从含硫化氢气体中制取氢气和硫黄
    王崇智,赵永丰,俞英
    CIESC Journal. 1997, 48(4):  447-452. 
    摘要 ( 577 )   PDF (298KB) ( 1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述了氧化吸收反应和电解再生反应相结合的双反应系统从硫化氢中同时制取氢气和硫黄的方法.在氧化吸收反应过程中,采用了鼓泡塔式氧化吸收反应器,反应具有较高的转化率和速率.在电解再生反应过程中,采用了石墨纤维布和镀铂石墨纤维布为电极的板框式电解反应器.
    分形在催化剂筛选和活性考察中的应用
    纪红兵,林维明
    CIESC Journal. 1997, 48(4):  453-456. 
    摘要 ( 488 )   PDF (209KB) ( 2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于甲烷、二氧化碳与氧气催化氧化重整反应,在利用盒子维法测定催化剂表面分形维数的基础上,考察了表面分形维数与催化剂筛选、催化剂制备方法、稀土元素添加量和催化剂反应前后的处理等之间的关系,实验证明分形是一种有效的工具.
    基于分形概念的煤焦颗粒气化模型
    胡国新,骆仲泱,沈珞婵,倪明江,岑可法
    CIESC Journal. 1997, 48(4):  457-464. 
    摘要 ( 503 )   PDF (438KB) ( 2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分形概念描述煤焦颗粒内部微观孔洞形态,用Bethe网络模化颗粒孔隙空间拓扑结构,这种方法提供了一种真实自然的框架来描述颗粒的孔洞结构及其伴随着气化过程进行的孔隙开通、增大、汇聚现象.模型还描述了气化过程的逾渗破碎现象,因而可以用来模化各种工况下的实验数据.
    流态化结晶过程中晶体生长的湍流传质模型
    张小平,钱宇
    CIESC Journal. 1997, 48(4):  465-470. 
    摘要 ( 538 )   PDF (271KB) ( 2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流态化结晶过程的流体处于湍流运动的事实,将多相湍流理论应用于晶体的生长过程,建立该过程的湍流传质动力学模型.模型计算与实验数据比较表明,湍流传质模型对扩散传质控制的晶体生长过程是可靠的.
    并流下行循环流化床反应器气固传质模型
    晏东,罗保林
    CIESC Journal. 1997, 48(4):  471-476. 
    摘要 ( 532 )   PDF (285KB) ( 1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并流下行循环流化床反应器气固吸附传质模型,并采用稳态示踪的实验研究方法,测定了下行床中气相示踪剂浓度的轴向分布,进而利用Marquardt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求得了模型参数即轴向扩散系数和传质系数的值.实验结果的回归得到了模型参数与操作条件的经验关联式.该模型能很好的预计传质过程,包括轴向扩散系数和传质扩散系数的值以反应器中组分浓度的轴向分布,因此可用于描述并流下行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气固吸附传质过程.
    气液固三相提升管中液相扩散特性
    韩社教,周俭,杨卫国,金涌,汪展文
    CIESC Journal. 1997, 48(4):  477-484. 
    摘要 ( 574 )   PDF (370KB) ( 1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气液固三相提升管内液相扩散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气速、液速以及颗粒循环量等操作因素对液相扩散系数的影响规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轴向、径向扩散系数随气速的增大均增大;轴向扩散系数随液速的变化基本保持不变,径向扩散系数随液速的增大而减小;轴向、径向扩散系数随颗粒循环量的增大均增大.与传统的气液固三相流化床相比,气液固三相提升管反应器更接近理想的平推流反应器.
    异形竖板上降落液膜破裂特性
    徐尧润,刘振义,卢晓江,席华,宋继田
    CIESC Journal. 1997, 48(4):  485-491. 
    摘要 ( 725 )   PDF (365KB) ( 2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表面蒸发条件下沿异形竖板的降落液膜破裂特性作了简化理论分析,得出了液膜暂时破裂临界状态与永久破裂临界状态的准数关系式,以预测液膜破裂条件.
    啮合同向旋转双螺杆挤出机四面体间隙的研究
    刘慧,曹达鹏
    CIESC Journal. 1997, 48(4):  492-497. 
    摘要 ( 725 )   PDF (280KB) ( 1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啮合同向旋转双螺杆几何学和无间隙全啮合双螺杆四面体间隙的几何形状与体积做了详细的探讨,并建立了四面体间隙的数学模型.澄清了过去对四面体间隙形状的种种推测,为提高双螺杆机械的设计水平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依据.
    双酚A-苯酚加合物热力学性质的研究
    张敏华,刘宗章,李传兆,钱胜华
    CIESC Journal. 1997, 48(4):  498-502. 
    摘要 ( 957 )   PDF (247KB) ( 1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 引言 双酚A是生产聚碳酸酯、环氧树脂的关键原料.双酚A-苯酚加合物晶体是双酚A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该加合物晶体是由双酚A和苯酚形成的等摩尔比的结晶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
    多段滴流床中苯酚丙酮缩合反应分离新工艺
    吕惠生,张敏华,袁继堂,张宗礼,谈遒
    CIESC Journal. 1997, 48(4):  503-508. 
    摘要 ( 978 )   PDF (344KB) ( 1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 引言 双酚A(BPA)是制造聚碳酸酯、聚砜及改性酚醛树脂等的重要中间体.工业上BPA均由苯酚和丙酮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缩合而成.其反应式为
    下喷自吸环流反应器中气-液局部相际传质模型
    闻建平,张金利,刘明言,胡宗定
    CIESC Journal. 1997, 48(4):  509-511. 
    摘要 ( 587 )   PDF (159KB) ( 1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 引言 下喷自吸环流反应器是在结合喷射、环流、自吸等优点基础上而开发出的一种新型高效反应器,开展该反应器内局部气液传质模型的研究,对于该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及放大具有极重要的理论意义.多年来,经典传质理论的不足与局限都在经历不断的修正与改进.其中,激光多普勒测试在传质研究中的应用使得人们对湍流在传质中的重要性有了
    螺旋槽管阻力与换热特性研究
    金安,帅志明
    CIESC Journal. 1997, 48(4):  512-516. 
    摘要 ( 553 )   PDF (220KB) ( 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 引言 螺旋槽管是一种优良的换热元件.许多学者对其换热强化机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一方面由于螺旋槽的引导作用使得近壁处流体发生旋转,加强了径向扰动;另一方面,发生了绕流脱体,形成了回流区,在再附点处换热最强.同时由于流体的旋转和脱体使得摩擦阻力较大地增大.流体在管内流动过程很复杂,对螺旋槽管的研究基本上是以实验为主的数据拟合,有的学者虽对其进行了数学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关联式,但不能表征出流体在管内旋转和脱体的实际流动情况,因此不能对二者的相互耦合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本文以流体在螺旋槽管内的流态为基础,以期建立能够反映其流动特性的阻力和换热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