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0年 第6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0-11-05
    综述与专论
    液雾燃烧大涡模拟的应用研究进展
    周力行,李科,王方,宋金瓯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769-2775. 
    摘要 ( 1176 )   PDF (515KB) ( 10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液雾燃烧数值模拟在能源、交通、化工冶金和航天航空等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大涡模拟研究尤其受到重视,不仅在基础研究领域中,而且在朝着工程应用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内燃机燃烧室和燃气轮机燃烧室液雾燃烧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目前液雾燃烧大涡模拟被认为是工程上最有应用前途的CFD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显示流动和燃烧发展的动态过程,而且其统计结果比雷诺平均模拟(RANS)的更精确。但是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亚网格模型和模拟结果的详细实验检验。本文就此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作者最近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讨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热力学
    DMSO、DMF和H2O体系相平衡数据的测定和预测
    李果,沈冲,孟洪,李春喜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776-2782. 
    摘要 ( 1790 )   PDF (836KB) ( 7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拟静态沸点仪法 测定了二元体系二甲基亚砜(DMSO)-N,N-二甲基甲酰胺(DMF)、DMSO-H2O和三元体系DMSO-DMF-H2O在不同组成时的饱和蒸气压数据。用NRTL模型对二元数据进行了关联,用关联得到的二元模型参数计算了三元体系的饱和蒸气压数据,理论计算与实验值符合良好。利用NRTL模型预测了DMF占DMSO质量分数分别为1%、5%、10%流体力学与传递现象

    边界形状的红外识别算法
    范春利,孙丰瑞,杨立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783-2788. 
    摘要 ( 1003 )   PDF (1653KB) ( 7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表面测温的边界形状识别是导热反问题的重要研究内容,同时也是红外无损检测技术从定性到定量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边界识别类导热反问题,由于需要在迭代过程中不断改变不规则的求解区域的形状,所以其计算复杂性较大,计算时间也相对比较长,直接影响到实际算法的应用。本文基于试件整体对传热的宏观影响规律提出了基于有效热导率评估的边界识别方法。该方法将不规则求解区域上的边界识别问题转化为一个规则求解区域上的有效热导率的识别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边界形状迭代求解的复杂性和计算所需时间。数值算例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边界的初始假设可以忽略。算法没有明显放大温度测量的误差。

    基于EMD和ICA的AR模型在两相
    孙斌,白宏震,黄咏梅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789-2795. 
    摘要 ( 1289 )   PDF (1921KB) ( 3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对气液两相流流型进行准确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和独立成分分析(ICA)的AR模型的流型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气液两相流动态差压信号,通过EMD技术对其进行分解,对分解出来的高频模态进行小波包消噪,然后通过ICA技术实现原始信号的降维处理。对通过ICA得到的独立分量建立AR模型,将模型参数和残差方差作为特征向量,建立不同流型的模板向量。计算未知流型信号的特征向量与模板特征向量的综合Mahalanobis距离,通过比较各判别距离的大小得到流型识别的结果。对40 mm水平管气水两相流进行实验,利用文丘里管采集动态差压信号,采用上述处理过程可以对泡状流、弹状流、塞状流进行有效识别,识别率达94.3%。该方法受环境条件影响小,可以有效滤除信号中的噪声成分,识别率高,易于工程实现。

    螺旋半圆管夹套内充分发展层流流动与换热特性
    李雅侠 ,王航 ,吴剑华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796-2803. 
    摘要 ( 1365 )   PDF (3481KB) ( 6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螺旋半圆管夹套的结构特点,提出了简化的物理模型;采用数值方法求解了恒定热负荷条件下夹套内流体充分发展的层流流场和温度场,并与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测得的速度场和已有的传热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夹套的结构和换热流体Prandtl数Pr对夹套内流体流动及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层流状态下,夹套管的横截面上存在两涡结构的二次流;随着曲率k的增大,二次流函数值增大,二次涡的强度增强,流动阻力增加。二次流对夹套内的换热起强化作用,k值越大,换热流体的Pr越小,二次流的相对强化换热作用越明显。增大kPr可以强化夹套内的换热,但强化效果不同;夹套内换热面的中心部位是需要强化换热的重点部位。

    热湿条件下溶液除湿空调的性能分析
    唐易达 ,郑文亨 ,贾彬 ,唐中华 ,梁才航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804-2809. 
    摘要 ( 1115 )   PDF (1269KB) ( 4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理论,结合热湿地区的气候特点,设计了复合型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CSLDAS),通过建立热质传递控制方程,模拟分析了CSLDAS的除湿/再生性能和运行能耗。结果表明,CSLDAS能够综合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有效降低空调能耗,并可有效增强除湿器/再生器的除湿/再生能力,减小对太阳辐射强度的依赖。本研究可为溶液除湿空调在热湿地区的节能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固定床吸附过程传热传质耦合影响数值模拟
    李立清,孙政,邢俊冬,刘伟,宋剑飞,刘铮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810-2816. 
    摘要 ( 996 )   PDF (2836KB) ( 6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曳力模型对模拟鼓泡塔气含率的影响
    吴宗应,杨宁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817-2822. 
    摘要 ( 1376 )   PDF (1124KB) ( 5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
    活性炭负载磷钼酸催化α-蒎烯甲氧基化反应
    姚兴东,柴坤刚,纪红兵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823-2828. 
    摘要 ( 1013 )   PDF (1095KB) ( 6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简单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负载量的活性炭负载磷钼酸(PMA/C)催化剂,运用FTIR、XRD、BET及TG进行了PMA/C催化剂的表征。研究了PMA/C催化α-蒎烯的甲氧基化反应,反应主要得到加成产物α-松油基甲醚(TME)和α-蒎烯异构产物。以TME产率为指标,考察了PMA

    偶氮染料在气-液-固循环浆态光催化反应器中的降解脱氮
    全学军,杨露,程治良,蒋丽,徐云兰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829-2835. 
    摘要 ( 1058 )   PDF (1734KB) ( 4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偶氮染料废水是一种集中量大的重要污染物,其中的偶氮键可被环境微生物降解生成具有毒性的芳香胺类化合物。本文从光量子效率、脱氮速率、脱氮能耗等方面,对比研究了一种新设计的气-液-固循环浆态光催化反应器和环隙式光催化反应器对偶氮染料降解脱氮的性能。结果表明,由于空气的引入,使气-液-固循环浆态光催化反应器的量子收率有一定程度下降,同时造成单位数量级脱氮能耗也有一定增大,但偶氮染料脱氮速率比在环隙式反应器中的情况有大幅度提高,表明气-液-固循环浆态反应器在偶氮染料废水光催化降解脱氮方面具有较大应用前景。

    分离工程
    SO2对钙基吸收剂吸收NO的作用机理
    高继慧,陈国庆,付晓林,杜谦,高建民,秦裕琨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836-2842. 
    摘要 ( 1018 )   PDF (2153KB) ( 5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低温条件下SO2对Ca(OH)2吸收NO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烟气中O2和H2O对SO2促进Ca(OH)2吸收NO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烟气不含SO2时,Ca(OH)2对NO基本无吸收作用;烟气中SO2的存在对NO

    海带工业中甘露醇的纳滤膜渗滤纯化(Ⅰ) 纳滤提取甘露醇的机理与实践
    蔡邦肖,夏仙兵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843-2848. 
    摘要 ( 1154 )   PDF (817KB) ( 1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己内酰胺在硫酸铵晶体表面吸附特性
    何晓辉,雍玉梅, 禹耕之, 张广积,杨超,金鑫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849-2854. 
    摘要 ( 942 )   PDF (1128KB) ( 5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过程系统工程
    基于协同量子粒子算法的透平蒸汽流量软测量
    汤奇峰,赵亮,祁荣宾,钱锋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855-2860. 
    摘要 ( 1078 )   PDF (3759KB) ( 4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透平蒸汽流量是分析透平运行效率的重要参数,由于现场大量缺乏检测信息,且针对传统测量方法存在可靠性差,非接触式测量成本高、安装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协同量子粒子算法(CQGAPSO),同时优化神经网络(NN)结构和参数的透平蒸汽流量的软测量建模方法。该方法利用节点间的连接开关,有效消除冗余连接对神经网络逼近能力的影响,引入量子概率幅编码和协同机制来提高神经网络的学习效率、逼近精度和泛化能力。透平蒸汽流量软测量的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全连接神经网络和其他模型,所述方法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和鲁棒性。

    融合交叉变异和混沌的新型混合粒子群算法
    刘朝,祁荣宾,钱锋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861-2867. 
    摘要 ( 905 )   PDF (3557KB) ( 3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粒子群算法在多峰函数优化中极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交叉、变异以及混沌的新型混合粒子群算法。该算法采用混沌初始化所有粒子位置和速度,保证初始粒子在解空间均匀分布;在每代进化过程中引入交叉操作增加种群的多样性;并且在算法后期,粒子陷入局部极值时,采用一种新的自适应混沌扰动机制和变异机制,以确保粒子跳出局部最优位置。选用4个标准测试函数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对比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有效的全局寻优能力。

    一种基于Alopex的参数自适应进化算法及其在软测量建模中的应用
    李飞,李绍军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868-2874. 
    摘要 ( 1016 )   PDF (626KB) ( 4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基于Alopex的参数自适应进化算法(SaAEA)。SaAEA算法将进化分为两个层面,即种群个体利用AEA算法进化,算法参数利用粒子群算法进化,实现参数的自适应调整。并将差分算法中使用的交叉操作引入到AEA算法以改善种群多样性。SaAEA算法在14个典型测试函数上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与基本的AEA算法相比,SaAEA算法寻优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获得的解的质量和收敛速度均有明显提高。最后,将SaAEA算法应用于乙烯裂解深度神经网络软测量建模,得到的模型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有并行设备的多目的间歇生产调度
    史彬,鄢烈祥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875-2880. 
    摘要 ( 978 )   PDF (828KB) ( 3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有并行设备的多目的间歇生产调度问题,建立了以所有订单生产步骤排序和订单各阶段所选用分配规则为决策变量的调度优化模型,并提出了列队竞争算法求解该模型的有效个体表示方法及变异操作策略。实例计算表明:所提出方法的求解效率优于文献中所报道的方法,特别在求解有多台并行设备的调度问题时能得到比文献更好的结果,表现出其求解大规模复杂多目的调度问题的潜力。

    基于活跃约束条件辅助目标的进化算法求解油品调合问题
    崔承刚,吴铁军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881-2888. 
    摘要 ( 1013 )   PDF (624KB) ( 4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油品调合问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活跃约束条件辅助目标的求解约束优化问题的新方法。该方法根据进化算法种群中的可行解和不可行解共同辨识约束优化问题的活跃约束条件。然后,通过增加活跃约束条件辅助目标的方法将单目标约束优化问题转换为多目标约束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通过该方法,相应的进化算法可以利用油品调合问题的活跃约束条件信息,从而达到提高进化算法求解油品调合问题的搜索效率和避免局部最优解的目的。最后,通过仿真研究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知识改进的文化算法及其在化工动态优化中的应用
    刘宗其,杜文莉,祁荣宾,钱锋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889-2895. 
    摘要 ( 1033 )   PDF (2011KB) ( 5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化工以及生化过程的动态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知识引导的文化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控制搜索域与时间域分别进行了等分和离散化,利用“软约束”思想编码控制序列,采用“种群产生”-“控制域进化”-“种群寻优”迭代过程实现对控制序列的逐步寻优;其次在种群空间采用遗传算法,在信度空间采用差分算法,并将进化过程中的已有种群信息设计为3种知识,通过分析知识、提取知识、管理知识来指导进化过程。由于引入了文化进化理念和机制,大大提高了动态优化问题的搜索效率。通过3种典型化工动态优化问题的仿真实例,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寻优效率以及更好的优化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在解决具有非线性动态约束问题的有效性。

    基于改进空间映射方法的注塑过程参数优化
    刘阳,王福利,常玉清,李闯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896-2901. 
    摘要 ( 865 )   PDF (375KB) ( 3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现有注塑过程参数优化方法存在的需要付出较高代价的问题,提出将广泛应用于电路设计优化问题的主动空间映射方法应用于注塑过程参数优化问题。针对应用过程中主动空间映射方法所无法解决的粗糙模型与精确模型在响应值空间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空间映射方法,该方法引入一种新的参数提取方法,并将主动空间映射方法与输出空间映射方法相结合,一方面考虑粗糙模型与精确模型在参数空间中存在的差异,另一方面考虑粗糙模型与精确模型在响应值空间中存在的差异。针对注塑制品的尺寸指标,将本文提出的方法在Moldflow模流分析软件上进行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利用粗糙模型结果以及少量精确模型结果获得满足设定值的注塑过程参数。

    表面与界面工程
    一种由表面改性纳米颗粒制备的新型纳米流体
    杨雪飞,刘振华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902-2905. 
    摘要 ( 1452 )   PDF (914KB) ( 7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表面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制备了一种稳定性能优异的纳米流体,制备的纳米流体可以均匀稳定分布,长期静置没有沉淀,而且表面改性的纳米颗粒在高浓度时也不团聚,在水中具有很好的溶解能力。介绍了纳米颗粒表面改性的方法,并测试了改性纳米颗粒和所制备纳米流体的性能参数。与水相比,改性纳米流体的热导率仅略有增加,而黏度有大幅度增加。

    新型柠檬酸碱性镀铜工艺中镀层厚度的预测模型
    付丽敏,柴欣生,胡立新,占稳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906-2911. 
    摘要 ( 1183 )   PDF (544KB) ( 7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不同电流密度下柠檬酸碱性镀铜过程中镀层厚度随电镀时间的变化规律。在对镀层成分、阴极极化曲线等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工艺条件下镀层厚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对镀层厚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可准确地预测不同电流密度、电镀时间下的镀层厚度。基于该模型还建立了该电镀过程中电流效率与相关工艺参数的数学关系。这些将为柠檬酸碱性镀铜的生产实践提供很好的指导。

    能源和环境工程
    石油焦的成浆性及水焦浆的流变性和稳定性
    高夫燕,刘建忠,王传成,虞育杰,程军,张彦威,周俊虎,岑可法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912-2918. 
    摘要 ( 826 )   PDF (509KB) ( 5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某石油焦在加入不同添加剂后的成浆特性以及水焦浆的温升特性、流变特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加入不同添加剂后各浆样的定黏浓度均在70%左右,石油焦成浆性良好;水焦浆的表观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水焦浆的流变特性和稳定性在不同的添加剂下呈现出较大的差别,当使用亚甲基萘磺酸钠-苯乙烯磺酸钠-马来酸钠(NSM)和亚甲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NC)添加剂时,水焦浆呈胀流性,且稳定性差。当使用木质素磺酸盐(LS)和石油磺酸盐(PS)时,水焦浆在较高浓度下呈假塑性,且稳定性较好。浆体浓度越大,稳定性越好。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
    颜彬航,王琦,金涌,程易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919-2923. 
    摘要 ( 801 )   PDF (866KB) ( 5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一种简单结构的直流电弧反应器,在无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高效率地实现了毫秒级甲烷二氧化碳的重整反应,产物选择性好,并且在反应过程中几乎没有积炭生成。在恒定输入功率(170 W)的条件下考察了气体总流量和二氧化碳/甲烷摩尔比对反应结果的影响。提高反应气体的输入能量密度可以提高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副产物的生成。当二氧化碳/甲烷摩尔比为1时,二氧化碳转化率为89.8%,甲烷转化率为96.3%,氢气和一氧化碳的选择性分别为99.6%和99.3%。二氧化碳过量可显著促进甲烷的转化以及同时获得合成气的高选择性。采用比能耗对该过程的能量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以期指导反应条件优化以提高过程的能量利用效率。

    高效能两段组合式煤气化过程热态试验
    黄桃花, 王亦飞, 焦延涛, 金渭龙, 苏攀
    化工学报. 2010, 61(11):  2924-2930. 
    摘要 ( 1001 )   PDF (638KB) ( 4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现有气流床气化技术在显热回收方面的不足,华东理工大学洁净煤技术研究所创新性开发煤基两段组合式气化工艺。在所建立的两段组合式煤气化炉热态试验装置上,考察了二段处理煤量和一段出口煤气组成对出口煤气热值、有效气浓度、二段碳转化率、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转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此气化工艺能有效利用一段炉煤气中的显热,提高气化炉出口煤气热值;二段适宜加入褐煤量为1400 g,是一段处理量的10%;二段加煤量过多会降低二段煤层反应温度和促使焦油的生成;随着一段气化炉出口煤气所含水蒸气、CO2等气化剂浓度的增加,其对显热回收的作用就更明显;该工艺能减少CO2排放,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短程硝化颗粒污泥SBR的快速启动与维持
    吴蕾,彭永臻,王淑莹,马勇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931-2937. 
    摘要 ( 991 )   PDF (1540KB) ( 5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短程硝化污泥快速颗粒化的最佳条件,采用SBR反应器,在温度28℃,曝气量0. 2 m3·h-1,溶解氧(DO)>2.0 mg·L-1,污泥龄(SRT)为15d的运行工况下,缩短沉降时间为2min,通过以pH作为氨氧化过程的控制参数,优化曝气时间,防止过曝气,经过80周期(19d)成功实现短程硝化絮状污泥的颗粒化,并维持稳定。形成的颗粒污泥粒径在1.5

    甲醇为碳源时C/N对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曹相生, 付昆明, 钱栋, 朱兆亮, 孟雪征
    化工学报. 2010, 61(11):  2939-2943. 
    摘要 ( 2153 )   PDF (1158KB) ( 81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如何获得稳定的NO-2-N作为厌氧氨氧化细菌的电子受体是城镇污水通过厌氧氨氧化途径脱氮的瓶颈问题。为此考虑利用反硝化途径获取稳定的NO-2-N。以甲醇为碳源,采用小试装置的SBR反应器,通过控制进水C/N(COD与NO-3-N质量浓度比)的策略,研究了反硝化过程中的NO-2-N积累的状况。试验结果表明以甲醇为碳源且投加量不足时(C/N<3.2),反硝化过程中和反硝化结束后会产生稳定的NO-2-N积累;在C/N不足的前提下,NO-2-N积累量随甲醇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进水

    原水深度处理过程中的生物稳定性和分子量分布
    李德生, 姚智文, 王占生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944-2950. 
    摘要 ( 1225 )   PDF (1634KB) ( 12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水源水在“预臭氧+常规+主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净化中的各工艺段出水有机物及分子量的变化特征,建立了生物稳定性与有机物分子量的关系,实现了对深度处理后供水水质生物稳定性的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预臭氧可将大分子的天然有机物分解为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并提高水的可生化性;导致常规处理工艺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效率降低;主臭氧可将有机物进一步氧化,并将部分氧化成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的有机物;生物活性炭可提高出水的生物稳定性,但对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去除有限;分子量越小生物稳定性越差,越不容易被去除。此研究结果为评估水源水质深度处理的生物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株耐温耐盐烃降解菌Geobacillus sp. XDF-4性能
    夏文杰,董汉平,俞理,黄立信,赵婷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951-2959. 
    摘要 ( 1228 )   PDF (1590KB) ( 9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大庆油田龙虎泡区块采油地层水中分离得到一株性能很好的耐盐耐温的兼性烃降解菌XDF-4,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p.。该菌在45~75℃、pH 6.5~9.0、盐的质量分数0~10%下生长良好,其最适生长温度为65℃,最适盐的质量分数为 3.0%。研究发现,该菌株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并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 发酵

    内阻差异对锂离子电池组安全性能的影响
    于申军,周永超,李贺,陈志奎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960-2964. 
    摘要 ( 1202 )   PDF (1217KB) ( 10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内阻差异对不同连接方式锂离子电池组安全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内阻差异电池的内阻值逐渐增大,壳体温度逐渐升高,放电容量不断衰减,进而导致阻值差异性不断增大,最终该电池发生失效。失效原因是内阻值不同所导致的该单电池发生的过充电现象。研究表明,内阻差异性是影响电池组安全性能的重要因素。与其他单电池相比,电池组中内阻差异越大的单电池的安全性能越差,连接方式中并联方式的安全性能要好于串联方式。

    模拟微通道光生物反应器内光合细菌的成膜及产氢特性
    朱恂,高晓玉,屈晓凡,王永忠,田鑫,廖强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965-2970. 
    摘要 ( 959 )   PDF (1211KB) ( 4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吸附-电催化联合处理苯酚废水及动力学
    丛燕青,伏芳霞,马香娟,黄文英,任华海,丁梦婕,张荣荣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971-2977. 
    摘要 ( 904 )   PDF (1164KB) ( 4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
    MF包封DCPD自修复微胶囊的合成
    胡剑峰,夏正斌,司徒粤,陈焕钦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978-2984. 
    摘要 ( 1052 )   PDF (2046KB) ( 3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修复材料是目前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它是由包封有活性物质的微胶囊、能使活性物质发生快速交联固化的催化剂和树脂组成。自修复用微胶囊的粒径与壁厚对微胶囊的力学性能有决定性影响,而微胶囊力学性能对自修复材料的应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为壳材料,双环戊二烯(DCPD)为芯材料,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自修复材料用微胶囊。并使用马尔文粒径分析仪以及透射电镜等仪器研究酸值、反应时间以及乳化搅拌速率等条件对微胶囊粒径和壁厚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pH较低,粒径分布较差,pH对壁厚影响不大;反应时间越长,微胶囊壁厚越厚,反应时间对粒径没有明显影响;乳化搅拌速率越大,粒径分布越好,乳化搅拌速率对微胶囊壁厚没有明显影响。

    高频宽带超声衰减谱表征纳米颗粒粒度的方法
    呼剑,苏明旭,蔡小舒,侯怀书,董学金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985-2991. 
    摘要 ( 2344 )   PDF (1329KB) ( 9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纳米颗粒粒度的表征,在“长波长”条件下,通过提高超声波频率、增加频带宽度以及提高纳米颗粒悬浊液中超声波检测的稳定性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纳米级颗粒粒度分布的准确测量。实验中,采用中心频率50MHz宽频超声换能器,通过缓冲块内一次回波校验和变声程方法,以体积分数0.5%的纳米银-水悬浊液为验证性测量对象,获得了频率为25~62MHz的宽带声衰减谱。粒度反演过程中,采用McClements&BLBL理论模型结合最优正则化算法,将实测声衰减谱进行反演计算获得了纳米银颗粒的粒度分布,并证实了在50MHz频率下的理论测量下限可以达到5nm。与CPS离心沉降纳米颗粒测量仪、TEM图像等结果相比较,表明超声衰减谱法测量纳米颗粒的结果是可信的。

    2-(2-乙酰氧基-5-溴甲基苯基)-2H-苯并三唑的合成
    马威,刘勇,张淑芬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992-2998. 
    摘要 ( 766 )   PDF (1023KB) ( 1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羟基-5-甲基苯基)-2H-苯并三唑(UV-P)经过羟基乙酰化、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溴代,合成了具有高反应活性的2-(2-乙酰氧基-5-溴甲基苯基

    细胞皿微型塑件注射成型工艺
    徐斌,王敏杰,于同敏,徐华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2999-3005. 
    摘要 ( 770 )   PDF (2023KB) ( 8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尺度聚合物熔体充模流动过程较复杂,涉及影响因素较多,针对微尺度聚合物熔体的充模流动特点,以细胞皿塑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变模温、抽真空排气及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设计制造了微注塑模具。基于Taguchi实验设计方法,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聚甲醛(POM)两种材料研究了工艺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微塑件成型质量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对于HDPE材料,模具温度对填充率的影响最大,保压压力次之,熔体温度和保压时间影响相对较小;对于POM材料,熔体温度对填充率的影响最大,保压压力次之,模具温度和保压时间影响相对较小。

    染料木黄酮钙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清除自由基和抑菌活性
    刘潇,刘宁张永忠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3006-3013. 
    摘要 ( 1007 )   PDF (1411KB) ( 5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染料木黄酮和氢氧化钙为原料合成了染料木黄酮钙配合物,并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及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Fenton反应-邻二氮菲光度法和DPPH自由基方法分别测定配体与配合物清除超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并且考察了它们的抑菌性质,测定了其抑制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李斯特氏菌的能力。结果表明:染料木黄酮以分子中的4位羰基O和5位羟基O与Ca2+配位而形成分子式为 [Ca(C15H9O5)2]·2H2O的配合物。在相同浓度下,配合物清除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能力明显强于配体,而清除

    共反应剂法均相合成长链脂肪酸纤维素酯
    哈丽丹·买买提,库尔班江·肉孜,阿不利米提,阿依努尔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3014-3019. 
    摘要 ( 1623 )   PDF (1605KB) ( 5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纤维素LiCl/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均相溶液体系中,以对甲苯磺酰氯(TosCl)为共反应剂,原位活化脂肪酸(RCOOH),合成了长链脂肪酸纤维素酯。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X射线衍射、热重等分析手段对产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脂肪酸含碳原子个数、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酯化条件对产品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物纤维素葡萄糖苷(AGU)∶RCOOH∶TosCl=1∶3∶3,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24 h时,产品取代度最高,且随着长链脂肪酸碳原子数目的增加,<

    壳聚糖在离子液体中的均相接枝共聚
    韩小进,程春祖,朱庆松,武长城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3020-3024. 
    摘要 ( 955 )   PDF (1026KB) ( 4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为反应介质,壳聚糖(CS)与L-丙交酯(L-LA)发生均相接枝共聚反应,得到了壳聚糖与L-丙交酯的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单体和催化剂的用量、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热重分析等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证实了L-丙交酯在壳聚糖分子链上发生了接枝共聚。实验结果表明,在[BMIM]Cl中进行的L-丙交酯与壳聚糖的均相接枝共聚反应效率高于非均相反应。

    氯化镁溶液氨气鼓泡反应制备纳米氢氧化镁
    范天博,李雪,马超,刘云义
    CIESC Journal. 2010, 61(11):  3025-3032. 
    摘要 ( 1400 )   PDF (4011KB) ( 11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