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5年 第56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5-07-25
    热力学
    含(CH4+CO2+H2S)酸性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实验与计算
    黄强, 孙长宇, 陈光进, 杨兰英
    化工学报. 2005, 56(7):  1159-1163. 
    摘要 ( 698 )   PDF (412KB) ( 2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高压全透明蓝宝石水合物相平衡装置,测定了(CH4+CO2+H2S)三元酸性天然气在纯水条件下的水合物生成条件数据.实验温度范围为274.2~299.7 K,压力范围为0.58~8.68 MPa.混合物气体中H2S和CO2的浓度分别为 4.95%(mol)~26.62%(mol)和6.81%(mol)~10.77%(mol).采用Chen-Guo水合物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的H2S浓度下,Chen-Guo水合物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CSMHYD 模型.随着H2S浓度的增加,计算的绝对偏差增大.针对H2S浓度较高[>10%(mol)]的体系,该两种水合物模型均有待改进.

    离子交换纤维吸附儿茶素的热力学

    李明愉;曾庆轩;冯长根;孙伟娜
    CIESC Journal. 2005, 56(7):  1164-1168. 
    摘要 ( 842 )   PDF (447KB) ( 5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自制离子交换纤维对儿茶素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温度为286~328 K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离子交换纤维对儿茶素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和等量吸附焓表明:离子交换纤维对儿茶素吸附是吸热过程.对儿茶素在离子交换纤维上的吸附焓、自由能、吸附熵的计算表明,该离子交换纤维对儿茶素的吸附没有化学键生成,并对吸附行为作了合理解释.

    氧气(1)-乙酸(2)-水(3)三元系平衡溶解度的测定及关联

    杨文玲;马沛生;王春芳;刘迎祥
    CIESC Journal. 2005, 56(7):  1169-1174. 
    摘要 ( 765 )   PDF (417KB) ( 5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测定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的实验装置,该装置一次进料能够连续测定多种压力下的溶解度数据,并测定了25~80 ℃氧气在乙酸-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建立了氧气在乙酸-水混合缔合溶剂中溶解度的计算模型,给出了模型参数,模型计算平均相对误差不超过±3.0%.
    传递现象

    结构化金属填充床传递特性的数值模拟

    梅红;李成岳;刘辉;张建文;季生福
    CIESC Journal. 2005, 56(7):  1175-1180. 
    摘要 ( 897 )   PDF (478KB) ( 2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与计算传热(CHT)方法,对结构化金属填充床内的流体动力学和传热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模拟,以预测其流场和温度场.分析了床层结构参数和物性的变化对结构化金属填充床传热性能的影响,发现在Re较小且结构化材料和床层空隙率相同的情况下,气固相之间换热的比表面积越大,传热效果越好.进一步将模拟结果与传统颗粒填充床的压降与传热特性进行对照,从而推断结构化金属填充床具有很好的传递性能.

    梯度磁场作用下自然对流换热强化

    杨立军;杨昆仑;任建勋;宋耀祖
    CIESC Journal. 2005, 56(7):  1181-1186. 
    摘要 ( 725 )   PDF (1713KB) ( 4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验证梯度磁场作用下自然对流换热的变化规律,揭示热磁对流现象的机理,利用钕铁硼永磁体构建了楔形梯度磁场空间,并对位于该空间的封闭腔内的氧气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获得了氧气自然对流的激光散斑干涉图像,通过数据处理得到了氧气自然对流的温度场,进而获得了壁面局部Nu分布.结果表明,磁加速度近似与重力加速度方向相同的永磁梯度磁场布置可使氧气自然对流换热过程得到强化.
    超临界流体增强聚酯薄膜中的质量传递
    蒋春跃, 程榕, 高建荣, 潘勤敏
    化工学报. 2005, 56(7):  1187-1191. 
    摘要 ( 816 )   PDF (433KB) ( 1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合物中杂质/挥分的存在对聚合物的终端使用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将其除去.传统的脱挥方法效率有限,使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可增强脱挥效率.测定了温度为343 K、压力为30 MPa、CO2流量为4.0 L•min-1条件下,PET聚酯薄膜中的乙二醇单体挥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以研究聚合物系超临界流体脱挥过程中的质量传递规律;根据传质理论建立了一个理想的超临界流体脱挥过程的质量传递模型,并用该模型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聚合物系超临界流体脱挥过程的基本特征.
    铝电解槽用矩形燃烧器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
    伍成波, 张丙怀, 梁小平, 常宝龙
    化工学报. 2005, 56(7):  1192-1196. 
    摘要 ( 587 )   PDF (735KB) ( 2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燃料加热启动法是铝电解槽加热启动的一种新方法,用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来加热启动铝电解槽,即烟气加热技术,可克服燃料加热法的不足,是较理想的铝电解槽加热方法,研究结构合理的燃烧器是保证烟气加热效果的关键.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烟气加热用燃烧器内的燃烧过程进行了研究,预测了燃烧器的燃烧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认为燃烧器设置预燃室有利于提高燃烧器的完全燃烧度,紧靠燃烧室壁面的三次风有利于降低燃烧室内壁温度,研究结果为燃烧器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多相流
    DSMC-LES方法研究循环流化床内颗粒团聚物的流动特性
    刘欢鹏, 王淑彦, 陆慧林, 刘文铁, 沈志恒
    化工学报. 2005, 56(7):  1197-1205. 
    摘要 ( 778 )   PDF (834KB) ( 2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直接模拟Monte Carlo方法法DSMC)模拟颗粒间的碰撞,采用考虑颗粒脉动流动对气相湍流流动影响的大涡模拟(LES)研究气相湍流.单颗粒运动满足牛顿第二定律,颗粒相和气相相间作用的双向耦合由牛顿第三定律确定.数值模拟垂直管内气固两相上升流动,对管内气相速度和颗粒相速度、浓度以及聚团流动进行分析.研究平均单个颗粒团聚物的存在时间、颗粒团聚物的时间份额和颗粒团聚物的生成频率分布特性,模拟结果与文献的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射流稀疏颗粒图像PIV算法应用

    虞建;李荣先;周力行
    CIESC Journal. 2005, 56(7):  1206-1208. 
    摘要 ( 709 )   PDF (323KB) ( 2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气溶胶在毛细管中输运Monte Carlo模拟

    杨通在;陈银亮;伍怀龙
    CIESC Journal. 2005, 56(7):  1209-1212. 
    摘要 ( 772 )   PDF (492KB) ( 2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相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行为
    张同旺, 高继贤, 王铁锋, 王金福
    化工学报. 2005, 56(7):  1213-1217. 
    摘要 ( 661 )   PDF (454KB) ( 4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

    旋转填充床内微观混合化学反应计算数学模型

    邱崑玉;吕和祥;陈建峰
    CIESC Journal. 2005, 56(7):  1218-1224. 
    摘要 ( 8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层状扩散模型的基础上, 以1-萘酚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在旋转填充床内发生的竞争串联偶氮化合反应为例,探讨了填充床内的微观混合情况.引进了两个调整反应物与生成物关系的参数,对整个反应过程建立了一个计算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计算预测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在规律上和数值上都较好符合.

    活性炭负载钌基氨合成催化剂的制备

    韩文锋;刘化章;赵波;霍超;唐浩东;李小年
    CIESC Journal. 2005, 56(7):  1225-1229. 
    摘要 ( 692 )   PDF (578KB) ( 2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浸渍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钌基氨合成催化剂,讨论了影响钌分散度与氨合成催化活性的若干因素. 研究发现,若活性炭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和较好的孔结构将有利于活性组分的分散. 同时,在浸渍之前,样品需在100~200 ℃干燥6~8 h. 催化剂各组分浸渍后对载体的表面结构影响不同,实验发现,Ba的添加可能为Ru的分散提供了合适的表面,而K主要填充于载体中孔并和Ru充分接触,并为Ru提供电子.同时要控制母体钌水溶液的pH值,并选用合适的浸渍顺序,方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硝基苯对傅克酰基化反应制备羧基化聚苯乙烯的影响
    魏荣卿, 汪海萍, 沈斌, 刘晓宁, 欧阳平凯
    化工学报. 2005, 56(7):  1230-1235. 
    摘要 ( 785 )   PDF (562KB) ( 8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常用的傅克反应溶剂二氯甲烷中添加另一种傅克反应溶剂硝基苯,且酰基化试剂邻苯二甲酸酐(PA)与硝基苯的摩尔比为1时,可大大提高PA的转化率.研究发现,作为傅克酰基化反应的常用溶剂,二氯甲烷和硝基苯的作用是不同的,硝基苯可能参与了傅克酰基化反应的中间过程;研究还发现,硝基苯的加料方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与PA与硝基苯的摩尔比例有关.通过傅克酰基化反应制备了羧基化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间苯二酚与丙酮反应的机理
    王继勇, 程珏, 孙志铭, 杨万泰
    化工学报. 2005, 56(7):  1236-1241. 
    摘要 ( 1189 )   PDF (546KB) ( 7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间苯二酚和丙酮为原料单体,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合成了具有一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新型齐聚物.首先,通过1H NMR、13C NMR对单体反应前后苯环上的活泼氢及相关的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间苯二酚中2号位的活性氢,因活性明显低于4、6号位的氢而不能参加反应,间苯二酚单体在该反应中的官能度为2.称重法分析表明:当丙酮大大过量时,齐聚物中丙酮与间苯二酚的比例依然小于2.另外,溶解性实验表明:合成的齐聚物能够很好地溶解于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中.以上实验现象从不同角度证明了合成的齐聚物是线型结构,而非体型结构.其次,根据FT-IR谱图分析结果确定了齐聚物的分子链结构.最后,提出了间苯二酚与丙酮的反应机理.

    金属盐和油层矿物存在下的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动力学

    刘永建;刘春天;程显彪
    CIESC Journal. 2005, 56(7):  1242-1246. 
    摘要 ( 632 )   PDF (548KB) ( 1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金属盐和油层矿物存在下的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实验结果,建立包括气体、饱和烃、芳香烃、胶质和沥青质在内的五集总动力学模型,并求取模型中的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胶质作为主要反应中心,是气体、芳香烃和饱和烃等轻组分含量增长的主要来源.沥青质主要转化成胶质,裂化产物较少.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较吻合,所提出的五集总动力学模型可用来描述金属盐和油层矿物存在下的稠油水热裂解反应规律.
    分离工程

    溶剂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子识别能力的影响:实验研究与计算量子化学分析

    董文国;闫明;吴国是;刘铮
    CIESC Journal. 2005, 56(7):  1247-1252. 
    摘要 ( 671 )   PDF (771KB) ( 4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茶碱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以氯仿、二甲基亚砜和四氢呋喃为溶剂,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并测定了其对茶碱分子的识别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在氯仿中合成的MIPs的分子识别性能最佳.综合Scatchard分析吸附行为、1H NMR测定氢键以及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计算印迹分子和单体分子的溶剂化能等方法,研究聚合反应的溶剂体系对于印迹聚合物分子识别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计算结果显示:采用与印迹分子和单体相互作用力较弱的溶剂体系所合成的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识别性能.这与1H NMR分析结果和吸附测定实验结果具有一致性.上述结果表明,溶剂对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而计算量子化学分析对于分子印迹介质合成时的溶剂体系选取和优化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φ50 mm折流板脉冲萃取柱吹气法测量存留分数

    王悦云;景山;王兴海;吴秋林;陈靖
    CIESC Journal. 2005, 56(7):  1253-1259. 
    摘要 ( 705 )   PDF (537KB) ( 3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柱径为50 mm的折流板脉冲萃取柱中,首先利用吹气法研究了硝酸水溶液和30%TRPO-煤油水溶液体系的单相流时均摩擦压降Δpf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A′ω≠0,且uc=0时,Δpf可以忽略;而当=0时,Δpfuc满足Noh模型的线性关系.在Noh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计算Aω≠0时单相流时均摩擦压降的模型,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相一致.在单相流摩擦压降的基础上,又研究了连续相分别为硝酸溶液和30%TRPO-煤油溶液体系的两相流时均摩擦压降Δpf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两相流时均摩擦压降Δpf可用于计算分散相存留分数,其近似由连续相所对应的Noh单相流模型求得,并可用于折流板脉冲萃取柱分散相存留分数的确定.

    乙酸-水-乙酸正丁酯三相体系的热力学分析与共沸精馏过程模拟

    王丽军;李希;张宏建
    CIESC Journal. 2005, 56(7):  1260-1266. 
    摘要 ( 1057 )   PDF (646KB) ( 6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乙酸-水-乙酸正丁酯体系的分离是汽-液-液三相共沸精馏过程,相分裂的判断和精馏塔算法的改进是进行该精馏过程模拟的两个主要问题.本文根据现有的基础数据给出了该体系的逸度和活度因子计算模型,然后讨论了Gibbs自由能的变化规律和热力学稳定性条件,给出了该体系相分裂判据,并得到了完整的相分裂区;最后,根据多相精馏的特点对现有的精馏塔算法进行了改进,对该三元非均相共沸精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所得沿塔温度和各组分浓度分布曲线与工业实测数据吻合.

    4-氨基吡啶树脂吸附钼(Ⅵ)

    熊春华;舒增年;王永江
    CIESC Journal. 2005, 56(7):  1267-1270. 
    摘要 ( 971 )   PDF (416KB) ( 4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过程系统工程
    RBF-CSR-EHCGA模型及其在脉冲萃取中的应用
    成飙, 陈德钊, 吴晓华
    化工学报. 2005, 56(7):  1271-1275. 
    摘要 ( 700 )   PDF (635KB) ( 1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径向基函数-循环子空间回归(RBF-CSR)是一种有效的非线性网络模型,以高斯条为基函数,性能更优,但其参数多,且难以选定,将显著影响模型性能.为此,本文提出基于优进策略的混合编码遗传算法(EHCGA),以不同的方式为各类参数编码,并引入确定性的Powell算子,提高全局搜优效率.EHCGA算法以模型预报性能为目标,优选参数,以此建立RBF-CSR-EHCGA模型,它的预报精度高、稳定性良好.已成功应用于回收己内酰胺的脉冲萃取过程建模,效果良好,明显优于其他网络模型,也优于近似机理模型.
    分级优化用于边值固定的化工动态优化问题
    张兵, 陈德钊, 吴晓华
    化工学报. 2005, 56(7):  1276-1280. 
    摘要 ( 784 )   PDF (417KB) ( 2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边值固定的化工动态优化问题, 提出了分级优化策略, 包括约束优先与目标优先两种方案, 它们的基本思想是将原问题转化为一系列的边值无约束问题, 采用目前成熟的优化算法加以集成即可实现. 对于控制变量受箱型约束的问题, 采用三角函数转换将其转化为控制无约束问题. 分级优化策略避免了罚函数策略的缺陷. 实例研究显示了分级优化策略能以足够的精度满足边值约束, 三角函数转换法是可行的.

    头孢菌素C发酵过程状态变量及效益函数预报方法

    李运锋;袁景淇
    CIESC Journal. 2005, 56(7):  1281-1283. 
    摘要 ( 679 )   PDF (349KB) ( 2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表面与界面工程
    一体式陶瓷外膜直接乳化法制备单分散水包油乳液
    吴俊, 景文珩, 邢卫红, 徐南平
    化工学报. 2005, 56(7):  1284-1287. 
    摘要 ( 648 )   PDF (386KB) ( 2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化学工程、制药、食品和天然产物加工
    表面活性剂辅助重组蛋白质复性
    王君, 杨君秋, 刘铮, Jan-Christer Janson
    化工学报. 2005, 56(7):  1288-1294. 
    摘要 ( 789 )   PDF (688KB) ( 5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重组人溶菌酶(rhLys)与重组β-甘露聚糖酶(rMan)为体系,综合采用活性测定、非还原性SDS-PAGE以及荧光发射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CTAB与β-环糊精(β-CD)组成的人工分子伴侣以及其他种类复性助剂对重组蛋白质复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TAB及人工分子伴侣均可有效地辅助rhLys复性,且rhLys与鸡卵清溶菌酶(Lys)呈现出类似的复性过程特性;人工分子伴侣可显著地提高rMan在高浓度下的复性率;表面活性剂带电性质、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摩尔比以及变性蛋白质的浓度等是影响复性率及复性产品分布的主要因素.这些结果对于此类复性技术应用于重组蛋白体系时的工艺选择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微杆菌ZD-M2降解二苯并噻吩的特性及其生长条件优化

    张英;李伟;王妙冬;施耀
    CIESC Journal. 2005, 56(7):  1295-1299. 
    摘要 ( 592 )   PDF (877KB) ( 2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离得到的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ZD-M2是一株专一性脱硫菌,GC-MS分析表明该菌能选择性地脱除二苯并噻吩(DBT)中的硫,沿“4S途径”代谢的终产物2-羟基联苯(2-HBP)会进一步氧化为2-甲氧基联苯(2-MBP),同时降解产物中还有联苯(还原产物)存在.在水溶液中降解DBT的结果表明:该菌的适宜生长pH范围为6.5~9.5,最适生长温度为30 ℃,氯化铵为最佳氮源,生长的最佳浓度为1.0 g•L-1.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硫源进行生长,但以甘油和DBT为最佳,最适浓度分别为2.0 g•L-1和0.2 mmol•L-1.
    微波辅助提取淫羊藿饮片中淫羊藿苷的热质同向传递数值模拟
    黄瑞华, 韩伟, 周永传, 邓修
    化工学报. 2005, 56(7):  1300-1304. 
    摘要 ( 851 )   PDF (431KB) ( 2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微波辅助水提过程热质同向传递的数学模型,模型中既考虑了体系内部温度梯度对扩散系数De的影响,也考虑了物料的孔隙率ε随提取时间t的变化,从而使De成为体系内部平均温度和提取时间t的函数;以淫羊藿饮片中淫羊藿苷的提取为代表体系,对提取模型一维平板的抛物线偏微分方程采用隐式差分法求解,得出饮片内部温度和淫羊藿苷浓度随饮片的厚度和时间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微波辐射的结果使饮片内形成由内到外的温度梯度,与传质方向一致;用溶剂主体中淫羊藿苷的浓度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二者最大误差不超过10%.为验证模型,本文还对传统提取过程进行了模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能源和环境工程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两相流动和传递现象的三维数值模拟

    胡桂林;陈松;樊建人;岑可法
    CIESC Journal. 2005, 56(7):  1305-1310. 
    摘要 ( 658 )   PDF (719KB) ( 3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更好地模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内的复杂传递过程,发展了一个三维稳态的、非等温的气液两相流模型,模型综合考虑电池内的流动、传热、传质等过程,以及水的相变过程对电池内传质和温度场的影响.本模型的特性是可以详细地模拟和估计电极电化学动力学,考虑电子在扩散层和催化层,以及质子在膜相中的传递规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详细的组分浓度、电位和温度等在电池内的空间分布.比较了估算的极化性能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两者较好地相符合.

    负载动态变化时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响应特性

    汪茂海;郭航;马重芳
    CIESC Journal. 2005, 56(7):  1311-1316. 
    摘要 ( 729 )   PDF (719KB) ( 2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动态特性的研究对于实际应用来说非常重要.实验研究了直接甲醇单体燃料电池电流动态变化时电压的响应. 基于计算机控制的负载变化,得到了各种电流变化波形及不同的加载电流、放电/开路时间、加载斜率下的电池电压动态响应.结果表明电池电压对电流动态变换变化时的响应很迅速,动态运行时电池的开路电压要比稳态时的高,加载斜率对电池动态响应特性有重要影响. 电池内部电化学反应和传热传质瞬态变化的相互作用是电池动态响应的关键.

    硫化氢间接电解制氢中试阴极动力学

    袁长忠;邢定峰;俞英
    CIESC Journal. 2005, 56(7):  1317-1321. 
    摘要 ( 596 )   PDF (540KB) ( 1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硫化氢间接电解制氢中试的阴极过程出发,对传质过程与电化学反应过程分别进行了考察,并通过理论模型将两者结合起来,根据中试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阴极析氢过程宏观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在实验测量的范围内,得到了较好的验证;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确立了硫化氢间接电解制氢中试阴极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氢离子浓度、槽压和电解液温度,其中槽压的影响最大.本模型为后续的中试和工业生产提高析氢速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CaSO4与CaS在N2气氛下反应动力学
    肖海平, 周俊虎, 刘建忠, 曹欣玉, 范红宇, 岑可法
    化工学报. 2005, 56(7):  1322-1326. 
    摘要 ( 738 )   PDF (1081KB) ( 2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不同摩尔比下的硫酸钙和硫化钙混合物在N2气氛下的反应特性,探讨了其化学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CaSO4和CaS的固-固反应是CaS氧化生成CaO反应的速率控制反应.当CaSO4过量时,CaSO4与CaS的反应分两个阶段.在890~1120 ℃温度范围内CaSO4与CaS发生固-固反应.在1160~1330 ℃温度范围内,剩余的CaSO4发生自身分解.当CaSO4与CaS的摩尔比为3∶1时,反应的活化能最大.CaSO4和CaS的反应机理可以采用液态共熔体模型来解释.
    对氨基酚直接电还原合成过程中Nafion膜的污染与清洗再生
    赵建宏, 徐海升, 杨许召, 王留成, 宋成盈, 王福安
    化工学报. 2005, 56(7):  1327-1331. 
    摘要 ( 721 )   PDF (880KB) ( 3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材料科学与工程
    氢气分子与碳纳米管缺陷相互作用的量子化学计算
    王宝俊, 赵清艳, 吴红丽, 李晋平, 谢克昌
    化工学报. 2005, 56(7):  1332-1337. 
    摘要 ( 651 )   PDF (645KB) ( 2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计算了氢气分子与椅式(5,5)、(6,6)和齿式(10,0)碳纳米管上两类缺陷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和微观参数的变化.碳纳米管的原子平均能量可以反映碳纳米管张力大小和共轭表面扭曲程度.在各类缺陷中,通过分析计算得到的吸附能和键能、键级、净电荷等微观参数,发现氢气分子经由去掉一个碳原子所形成且位于碳纳米管中部的缺陷进入管内的趋势最大;与此类缺陷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与氢气分子几何距离最接近的3个碳原子上,通过它们对整个缺陷的微观性质发生影响,缺陷对称性有所降低,并且明显地富集了较多的负电荷,使净电荷的分布更为不均匀.

    水热法制备CdS/TiO2及其光活性

    丘永樑;陈洪龄;徐南平
    CIESC Journal. 2005, 56(7):  1338-1342. 
    摘要 ( 887 )   PDF (918KB) ( 5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CdS/TiO2光催化的耦合效应.以TiO2、CdCl2和Na2S为原料在200 ℃、6 h水热反应条件下一次合成CdS含量不同的CdS/TiO2,通过XRD、SEM、EDS和IR对样品进行表征,并通过谢乐公式(Scherrer equation)估算出样品晶粒的粒径.XRD图表明CdS/TiO2为锐钛矿型TiO2、立方相和六方相CdS的混合相.SEM表明CdS粒径为20~50 nm,TiO2粒径为50~100 nm.通过罗丹明B(rhodamine B)光降解脱色,表征了样品的光活性,结果表明当CdS∶TiO2为1.0时,CdS/TiO2开始出现耦合效应,当CdS∶TiO2为1.5时,CdS/TiO2的光活性最强,在30 min内紫外光降解4 mg•L-1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率达74.3%.

    碳纤维镀铜及其对铜基复合材料界面影响

    杨连威;姚广春;王东署
    CIESC Journal. 2005, 56(7):  1343-1348. 
    摘要 ( 812 )   PDF (835KB) ( 5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碳纤维与铜之间的润湿性很差,导致碳纤维-铜复合材料的界面问题十分突出,给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具有的优异性能带来很大的影响.用化学反应法在碳纤维表面镀铜,然后再与铜复合,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但由于碳纤维具有纤细疏水、表面惰性的特点,对它镀铜很难.本文以CuSO4为主盐,锌粉为还原剂,研究了4种不同类型添加剂: A(烷基苯磺酸盐)、B(烷基磺酸盐)、C(十二烷基脂肪酸盐)和D(十二烷基脂肪酸盐+乙酸钠)对碳纤维镀铜的影响.结果表明:D型添加剂最有利于碳纤维镀铜, 它能有效地解决碳纤维镀铜时经常发生的碳纤维束“黑心”问题.在实验中观察到整束碳纤维被均匀、连续地镀上了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在镀铜碳纤维的断面上可以看到镀层和碳纤维结合得很牢固;在镀铜碳纤维与铜复合所得的复合材料中碳纤维与铜之间的界面结合得十分紧密.
    水热改性条件对制备氢氧化镁阻燃剂中试研究的影响
    李志强, 吴庆流, 向兰, 魏飞
    化工学报. 2005, 56(7):  1349-1354. 
    摘要 ( 656 )   PDF (2128KB) ( 6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自行研制的中试设备上用氢氧化钠合成法-水热改性法制备出了高分散氢氧化镁阻燃剂,分析了水热改性条件对制备氢氧化镁的影响.研究发现水热改性温度、水热改性时间、改性剂添加量和水热浆液固含均对水热产物的形貌和一次粒径有一定的影响.在合理的水热改性条件下,能够制备出大晶型、低比表面积、高分散的规则六方片状氢氧化镁阻燃剂.

    胶乳共混法制备聚合物/MMT纳米复合膜及其性能

    罗英武;戴绍明
    CIESC Journal. 2005, 56(7):  1355-1359. 
    摘要 ( 569 )   PDF (544KB) ( 1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纯纳米氢氧化镁制备工艺
    王相田, 郑乾, 汪瑾, 宋兴福, 于建国
    化工学报. 2005, 56(7):  1360-1362. 
    摘要 ( 666 )   PDF (631KB) ( 3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十二烷基硫醇对铜在酸性介质中的缓蚀行为

    闻荻江;冯芳
    CIESC Journal. 2005, 56(7):  1363-1367. 
    摘要 ( 736 )   PDF (522KB) ( 2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浇注型耐热聚氨酯树脂材料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
    莫健华, 罗华
    化工学报. 2005, 56(7):  1368-1371. 
    摘要 ( 756 )   PDF (872KB) ( 3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支撑体孔径大小对Al2O3微滤膜完整性的影响
    刘有智, 谢五喜, 张芳, 杨毅伟, 张文俊, 谷磊
    化工学报. 2005, 56(7):  1372-1375. 
    摘要 ( 614 )   PDF (1335KB) ( 1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