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4年 第5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4-05-25
    热力学
    超临界丙烷分级聚苯乙烯
    王靖岱, 陈纪忠, 阳永荣
    化工学报. 2004, 55(5):  689-694. 
    摘要 ( 694 )   PDF (461KB) ( 3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剂强度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和超临界流体泄压至常压时溶质完全析出的特点,采用超临界丙烷取代常规溶剂对聚苯乙烯进行分级研究,以期柔性地调节操作温度和压力,获得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合物级分.结果表明,对多分散系数为4.225的聚苯乙烯进行等温超临界分级和等压超临界分级实验能够得到多分散系数分别为1.0~2.0和1.3~2.0的级分.并且发现,压力和温度越高,溶剂的溶解能力越大,分级得到的级分分子量越大.同时,从高聚物溶液理论出发,结合超临界溶液的溶解特性,建立了超临界流体分级高聚物的级分分子量的预测模型.利用实验数据对模型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当压力大于25 MPa时,超临界等温分级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32%;当温度大于413.15 K时,超临界等压分级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8.03%.
    传递现象
    铝酸钠溶液中过饱和氧化硅的稳定性
    张亦飞, 郑诗礼, 张懿
    化工学报. 2004, 55(5):  695-698. 
    摘要 ( 731 )   PDF (473KB) ( 3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铝酸钠溶液分解条件下溶液中SiO2稳定期与温度、氧化铝浓度、碱浓度和SiO2过饱和度的相互关系,并应用结晶成核的动力学理论进一步得出了铝酸钠溶液中超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此式可方便地用于计算铝酸钠溶液不同水解度时所允许的溶液中最大SiO2浓度,用于指导碱法生产氧化铝工艺中的脱硅和铝酸钠溶液水解操作.
    纵流壳程换热器的三维流场
    王定标, 向飒, 董其伍, 刘敏珊, 魏新利
    化工学报. 2004, 55(5):  699-703. 
    摘要 ( 767 )   PDF (612KB) ( 2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纵流壳程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和流动特点,提出其简化的物理模型;基于黏性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建立了流体流动和传热的数学模型;采用Galerkin有限元法,利用算子分裂思想,推导出离散化方程组. 为了验证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利用两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纵流壳程换热器 7个截面上壳程流体的流速进行了测试,将数值解和实验解进行比较,误差控制在7%~20%,两者基本吻合.实验表明:将纵流壳程换热器分为进口段、周期性发展段、出口段3段进行数值模拟是可行的;数值计算理论和程序是正确的.

    蒸汽喷射器喷射系数计算的热力学模型

    徐海涛;桑芝富
    CIESC Journal. 2004, 55(5):  704-710. 
    摘要 ( 1253 )   PDF (871KB) ( 11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蒸汽喷射器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从热力学参数的角度出发,建立了蒸汽喷射器喷射系数计算的理想模型、动量守恒模型及动能守恒模型.采用IAPWS-IF97公式计算蒸汽热力参数,对喷嘴、混合段及扩散段的效率对单级蒸汽喷射器火用效率的影响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动量守恒模型虽在数学上与理想模型有一定的差异,但若采用适当的效率系数可以取得与经验数据满意的一致性;而动能守恒模型虽然当所有效率等于1时能与理想模型相一致,却很难找到一组系数使之与经验值相吻合.实际中,采用动量守恒模型计算喷射系数及压缩压力,动能守恒模型分析喷射器的火用效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间歇热源对吸附式制冷系统运行特性影响
    王德昌, 吴静怡, 许煜雄
    化工学报. 2004, 55(5):  711-715. 
    摘要 ( 701 )   PDF (427KB) ( 1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实验研究了双床连续吸附式制冷系统在间歇热源驱动下的动态运行性能,获得了系统各参数在间歇热源驱动下的变化规律.对有蓄热和无蓄热两种条件下系统在间歇热源驱动下的动态运行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热源切断时间长短对系统解吸过程的影响,并讨论了蓄热在热源切断期间的作用,指出添加蓄热设备是减小间歇热源不利影响的有效手段之一.
    多相流
    两相体系宏观拟颗粒模拟并行算法
    王小伟, 郭力, 唐德翔, 葛蔚, 杨章远, 李静海
    化工学报. 2004, 55(5):  716-720. 
    摘要 ( 571 )   PDF (1521KB) ( 3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流体处理为离散粒子的宏观拟颗粒模型,具有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类似的算法,是进行两相流直接模拟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其计算量非常大.为此,本文工作改进了针对该模型的区域分解算法,并在可扩展的集群系统上得以实现,取得了较高的并行计算效率.
    气固错流移动颗粒床过滤器除尘效率
    赵建涛, 黄戒介, 吴晋沪, 张建民, 张永奇, 王洋
    化工学报. 2004, 55(5):  721-726. 
    摘要 ( 633 )   PDF (563KB) ( 3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气固错流移动颗粒床过滤器除尘效率与表观过滤气速、颗粒层移动速度、过滤气体粉尘含量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粉尘在颗粒层内的沉积对除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层内粉尘沉积量较低时,沉积的粉尘有效地促进了颗粒层除尘效率的提高,但随粉尘沉积量增大,沉积粉尘的二次飞扬变得严重,其促进效应逐渐减小.在考虑了沉积粉尘对除尘效率影响和颗粒层内粉尘沉积不均匀性的基础上,基于捕集单元的收缩管模型,建立了计算移动颗粒层除尘效率和床层内粉尘沉积分布的数学模型.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比较表明,在操作气速0.1~0.3m•s-1范围内,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据此对除尘效率和床层内粉尘沉积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分析.

    表面活性剂添加对气液两相流摩阻压降特性的影响

    夏国栋; 王敏; 鹿院卫; 马重芳;麦维斯
    CIESC Journal. 2004, 55(5):  727-731. 
    摘要 ( 703 )   PDF (422KB) ( 5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添加对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摩阻压降特性的影响.实验中选用了环境友好的纯度为95%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减阻添加剂,浓度为100 mg•kg-1.结果表明阻力减小率与流型有关,分层流型的阻力减小率可达83.3%、塞状流型和弹状流型的阻力减小率可达83.2%、环状流型的阻力减小率可达31.2%.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改变液体物性和改变流型两个方面来影响气液两相流摩擦压降.
    两流体颗粒间最小液膜厚度的靠近-减薄耦合模型
    魏超, 罗和安, 王良芥
    化工学报. 2004, 55(5):  732-736. 
    摘要 ( 626 )   PDF (404KB) ( 4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平面膜概念将两流体颗粒靠近接触过程与所挟持液膜的排液减薄过程结合起来,建立了两流体颗粒接触挟持液膜最小厚度模型,并讨论了粒径比、初始相对速度、界面张力和连续相黏度等因素对最小膜厚度的影响.通过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的比较说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分离工程
    预分散溶剂萃取平衡与传质特性
    王运东, 陈敏, 戴猷元
    化工学报. 2004, 55(5):  737-741. 
    摘要 ( 742 )   PDF (447KB) ( 2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预分散溶剂萃取(predispersed solvent extraction,简称PDSE)是一种新型的液-液萃取方法.该过程首先将溶剂制成胶质液体泡沫(colloidal liquid aphron ,简称CLA),同时借助胶质气体泡沫(colloidal gas aphron,简称CGA)实现溶质的分离.本文以磷酸三丁酯(TBP)-煤油为溶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水相表面活性剂,以TWEEN 80为油相表面活性剂制备了胶质液体泡沫(CLA).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HTAB)为水相表面活性剂制备了胶质气体泡沫(CGA). 利用半间歇式PDSE过程萃取苯酚溶液.研究了pH值、表面活性剂浓度、相比等对萃取率和平衡分配系数的影响.实验发现,PDSE过程更适用于小相比(油相∶水相为1∶1000或更小)和极稀溶液的萃取.实验还发现, PDSE过程的萃取率随着CLA中TBP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随相比的增加而提高.利用刚性球模型计算了CLA的传质系数,并与传统的液滴进行了比较.在相同的粒径下,CLA比传统的液滴具有更高的分散相总传质系数;与传统萃取塔中存在的液滴相比,CLA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对于两者Kda的比较,更体现了CLA的优越性.
    过程系统工程

    利用B样条神经网络实现聚合反应分子量分布的建模与控制

    曹柳林;吴海燕
    CIESC Journal. 2004, 55(5):  742-746. 
    摘要 ( 804 )   PDF (623KB) ( 5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以B样条函数作为基函数的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和特性,提出了利用B样条神经网络建立聚合物分子量分布(MWD)模型的方法和拓扑结构,以及基于模型预估的控制MWD的新方法.根据预估的分子量分布数据和事先确定的性能指标,使用最优化方法,计算出控制序列,使过程输出达到给定的理想分布.以某实验室规模的苯乙烯聚合反应为仿真对象,研究了此方法的建模与控制实现,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表面与界面工程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进行聚砜膜的表面改性
    詹劲, 郭志刚, 王保国, 蒲以康, 刘铮
    化工学报. 2004, 55(5):  747-751. 
    摘要 ( 597 )   PDF (928KB) ( 1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引发接枝反应,在表面带负电的聚砜膜上引入带正电的单体聚合物,从而减少膜表面净电荷.通过测定膜的电渗流量来确定其表面电荷以作为膜表面改性效果的定量评价标准.考察了照射时间、照射功率和接枝反应时间对膜改性效果的影响,并对比了原膜与改性膜的膜污染特性.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膜表面净电荷减少,抗污染特性提高.

    基于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的埋地管道防护层现场检测与评价方法

    高志明;宋诗哲;王守琰;陈世利;赖广森
    CIESC Journal. 2004, 55(5):  752-756. 
    摘要 ( 763 )   PDF (616KB) ( 3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密间隔电位(CIPS)和恒电流瞬态响应技术对埋地管道防护层进行现场测试.以密间隔电位(CIPS)小波变换方法对防护层进行初步检测,分别对通电电位、断电电位和二者之差进行分析,将三者的第3层小波概貌之积和小波细节之积为二次信息,所得信息突出了缺陷点的位置.建立恒电流瞬态响应小波神经网络对防护层状态进行识别,结合了小波多分辨分析和Kohonen神经网络的特点,不需对含噪声的恒电流瞬态响应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直接将信号输入小波神经网络,实现对防护层剥离、完好和破损状态的判断.

    纳米TiO2-Pt修饰电极的制备、性能及应用

    王凤武;魏亦军;褚道葆
    CIESC Journal. 2004, 55(5):  757-763. 
    摘要 ( 652 )   PDF (1161KB) ( 2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电化学合成法和电沉积法制备高活性钛基纳米TiO2-Pt(Ti/nano-TiO2-Pt)修饰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并比较了钛基纳米TiO2膜电极、纯Pt电极、Ti/nano-TiO2-Pt电极在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以及Ti/nano-TiO2-Pt电极对Mn2+氧化为Mn3+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纳米TiO2-Pt修饰电极对Mn2+的电氧化有高催化活性.Mn2+氧化峰电位为1.28 V(vs SCE),比纯Pt电极负移0.12 V;析氧电位为1.40 V,比纯Pt电极高0.08 V.Ti/nano-TiO2-Pt修饰电极催化性能优于纯Pt电极和纳米TiO2膜电极,非均相电解氧化效率可达90%以上.电解得到的Mn3+可一步氧化甘油为甘油醛,收率为96%.
    生物化学工程、制药、食品和天然产物加工

    海因酶法制备D-苯丙氨酸的酶催化过程动力学

    韦萍;姚忠;李家璜;欧阳平凯
    CIESC Journal. 2004, 55(5):  764-769. 
    摘要 ( 683 )   PDF (857KB) ( 2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自行筛选的兼有海因酶和N-氨甲酰氨基酸水解酶活性的Burkholderia cepecia 1003菌种,利用海因酶法大规模制备D-苯丙氨酸,对其中涉及的各过程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L-苄基海因的消旋速率常数为3.975×10-3min-1;海因酶的米氏常数为16.7894 mmol•L-1,最大反应速率为0.6127 mmol•L-1•min-1N-氨甲酰氨基酸水解酶的米氏常数为0.82688 mmol•L-1,最大反应速率为4.828×10-4 mmol•L-1•min-1.对DL-5-苄基海因的溶解、L-苄基海因的消旋、D-海因的水解开环及其中间产物(N-氨甲酰苯丙氨酸)的水解脱酰氨过程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动力学参数显著性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对于这一级联酶转化反应,D-海因酶的水解反应是快速反应,而N-氨甲酰氨基酸脱氨甲酰的反应速率极小,是该过程的控制步骤.提高氨甲酰水解酶的活力将有助于提高总体的转化速率,而L-海因的消旋速率则是影响外消旋苄基海因转化率的主要因素.
    重组人γ-干扰素包涵体稀释复性
    靳挺, 关怡新, 费峥峥, 姚善泾
    化工学报. 2004, 55(5):  770-774. 
    摘要 ( 811 )   PDF (521KB) ( 6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稀释法研究了重组人γ-干扰素包涵体复性条件,如温度、pH值、蛋白浓度、复性液中脲浓度,同时对加样操作方式进行了考察,得到了较为适宜的复性条件.结果表明,脲能有效地抑制复性过程中蛋白质的聚集,合适的脲浓度随复性蛋白浓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大,在4℃、pH值8.0、脲浓度1.0mol•L-1、蛋白浓度0.1mg•ml-1及脉冲加样操作方式等条件下,复性后重组人γ-干扰素的活性为2.39×105 IU•ml-1,比活达2.21×107 IU•mg-1.
    能源和环境工程

    不同水煤浆添加剂与煤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Ⅱ)复合煤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对CWM表观黏度的影响

    邹立壮;朱书全
    CIESC Journal. 2004, 55(5):  775-782. 
    摘要 ( 858 )   PDF (950KB) ( 4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1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与12种分散剂成浆,测定168个CWM的表观黏度.结果表明,对同种煤,不同分散剂产生不同的分散降黏效果;对不同煤,同种分散剂的分散降黏效果也不同.通过研究CWM相对表观黏度与煤体积浓度的关系,发现Frankel方程中的k不仅与颗粒的几何分布有关,而且与煤质特性紧密相关,建立了k与煤质关系的经验方程,分析了复合煤粒间的相互作用对CWM表观黏度的影响.

    超细煤粉NOx和SO2排放特性与燃烧特性

    姜秀民;刘辉;闫澈;韩向新;郑楚光;刘德昌
    CIESC Journal. 2004, 55(5):  783-787. 
    摘要 ( 633 )   PDF (1363KB) ( 1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合山煤分别制成常规粒度的煤粉与超细化煤粉.在单只水平直流燃烧器燃烧室内进行了常规煤粉与超细化煤粉的燃烧特性、空气分级燃烧NOx排放特性、炉内喷钙对超细化煤粉与常规煤粉燃烧SO2排放特性的影响的燃烧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超细化煤粉与常规煤粉比较,着火提前,着火稳定性好,燃尽效果好;分级燃烧对超细煤粉的NOx排放量的降低效果更显著;在Ca/S摩尔比相同的条件下,超细化煤粉的固硫特性明显优于常规煤粉.
    油烟废气高效降解菌的选育与降解特性
    郑连英, 缪建玉, 郭晓芬
    化工学报. 2004, 55(5):  788-793. 
    摘要 ( 696 )   PDF (1058KB) ( 2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受油烟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4株菜油降解菌株.试验表明,4株菌株能够不同程度地降解菜油.菌株Z1表现出较强的降解能力,该菌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0℃,pH=7,摇床转速210r•min-1,接种量1%.在空塔气速0.2~1.2cm•s-1、停留时间10~40s的试验范围内,选取木块为滤料,研究生物滤塔油烟废气的降解性能,分析了浓度、流量、湿度对降解能力的影响.试验运行结果表明,滤料微生物菌株Z1活性较强,对油烟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和抗负荷冲击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
    离心渗铸充型过程中伴随有瞬态固化与再熔现象的流场变化规律
    胡国新, 杨丽辉, 田芩蔚
    化工学报. 2004, 55(5):  794-799. 
    摘要 ( 562 )   PDF (546KB) ( 2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离心渗铸工艺中熔体浇注温度太高会带来铸件冶金质量下降问题,在充型过程中一般会发生金属熔液的瞬态固化与再熔现象,建立了旋转多孔介质内伴随有瞬态固化与再熔现象的渗流传热理论模型.通过理论分析获得了离心渗铸充型过程中瞬态压力分布计算公式,建立了不同区域界面的移动速率与温度间的耦合关系,分析了流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渗透前沿界面推移速度主要受离心渗透压力即渗透动力学因素的影响,而再熔界面推移速度主要受热导率和金属相变特性即材料热力学因素的影响,多孔预型体内发生的瞬态固化与再熔是决定充形过程中渗铸复合层能达到的最大厚度的重要因素.

    聚乙烯亚胺表面改性SiC粉体的流动特性

    郭兴忠;杨辉;曹明;王建武
    CIESC Journal. 2004, 55(5):  800-804. 
    摘要 ( 661 )   PDF (612KB) ( 5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聚乙烯亚胺(PEI)作为表面活性剂对工业用SiC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了改性前后SiC粉体的流动特性以及PEI加入量和pH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EI加入量为3%(质量分数)、pH值为6.5时,改性后的SiC粉体取得较好的流动特性和较高的饱和吸附量,颗粒分散较好,颗粒尺寸和形状较为均匀.
    热力学
    聚苯乙烯在超临界丙烷中的溶解度测定
    王靖岱, 吕淼华, 陈纪忠, 阳永荣
    化工学报. 2004, 55(5):  805-809. 
    摘要 ( 579 )   PDF (441KB) ( 2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传递现象
    从浓度分布评价填料塔性能
    唐忠利, 刘春江, 陈江波, 王广全, 袁希钢, 余国琮
    化工学报. 2004, 55(5):  810-814. 
    摘要 ( 645 )   PDF (462KB) ( 3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滴流床反应器中发泡流体的流型转变
    刘国柱, 王莅, 王亚权, 米镇涛
    化工学报. 2004, 55(5):  815-818. 
    摘要 ( 544 )   PDF (389KB) ( 4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相流

    非牛顿型流体雾化时气体射流动能利用率

    贺文智;索全伶;姜兆华
    CIESC Journal. 2004, 55(5):  819-823. 
    摘要 ( 652 )   PDF (429KB) ( 2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含相变颗粒流体的Rayleigh-Benard对流热启动
    戴传山, 司士荣
    化工学报. 2004, 55(5):  824-827. 
    摘要 ( 655 )   PDF (382KB) ( 2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过程系统工程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天然气负荷预测
    刘涵, 刘丁, 郑岗, 梁炎明, 宋念龙
    化工学报. 2004, 55(5):  828-832. 
    摘要 ( 782 )   PDF (429KB) ( 3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能源和环境工程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马紫峰, 袁晓姿, 和庆钢
    化工学报. 2004, 55(5):  833-836. 
    摘要 ( 682 )   PDF (380KB) ( 2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直通道流场PEMFC电流密度分布测定实验
    吴金锋, 衣宝廉, 侯明, 胡军, 刘浩, 张华民
    化工学报. 2004, 55(5):  837-841. 
    摘要 ( 603 )   PDF (1071KB) ( 1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有机硅单体生产中副产物的转化和利用
    卜志扬, 范宏, 李伯耿, 任不凡, 邵月刚, 陈为新
    化工学报. 2004, 55(5):  842-845. 
    摘要 ( 584 )   PDF (459KB) ( 5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热法合成云母氧化铁结晶条件
    刘跃进, 李振民, 李功军, 熊双喜, 黄伯清
    化工学报. 2004, 55(5):  846-849. 
    摘要 ( 826 )   PDF (797KB) ( 3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量水条件下环硅氧烷开环聚合中端羟基浓度随反应全程变化规律
    周安安, 翁志学, 单国荣, 黄志明, 潘祖仁
    化工学报. 2004, 55(5):  850-853. 
    摘要 ( 819 )   PDF (390KB) ( 3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
    REACTION RATE OF SULFITE OXIDATION WITHOUT CATALYST
    李彦, 金刚善, 张龙, 史建, 陈昌和
    化工学报. 2004, 55(5):  854-857. 
    摘要 ( 569 )   PDF (338KB) ( 1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