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3年 第5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3-01-25
    综述与专论
    直接催化氧化法合成环氧丙烷研究进展
    王瑞璞, 郭新闻, 王祥生
    化工学报. 2003, 54(1):  2-8. 
    摘要 ( 583 )   PDF (297KB) ( 1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环氧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在直接催化氧化法的制备过程中,除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影响外,载体的选择和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等也对催化剂性能起着关键作用.主要对近年来有关影响催化剂性能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评述,以期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热力学
    Athabasca油砂沥青中重组分的分子模拟
    高金森, 徐春明, Luba S. KOTLYAR, Keng H. CHUNG
    化工学报. 2003, 54(1):  9-17. 
    摘要 ( 703 )   PDF (316KB) ( 4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分子模拟技术对加拿大Athabasca油砂沥青超临界萃取分馏残渣组分的化学分子结构进行了研究,首先选用长度不同的桥链构建了其三维平均结构,然后采用分子力学(MM)和分子动力学(MD)方法得到能量最低也即最稳定的构象.研究发现,即使分子的二维结构相同,其三维结构差别也很大,由此可见仅用二维模型来表征重质油大分子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远远不够.另外,分子模拟还可以预测沥青质残渣中最有可能存在的桥链长度.Athabasca沥青残渣组分中长度为C5到C7的桥链存在的可能性最大,而C1和C2桥链则由于其总能量相对较高,存在的可能性较小.
    应用重整化群理论计算超临界水的性质
    段黎萍, 陆九芳, 陈健, 李以圭
    化工学报. 2003, 54(1):  18-23. 
    摘要 ( 615 )   PDF (219KB) ( 3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重整化群理论计算了超临界水的性质.计算中考虑了密度涨落影响,水分子之间的势能采用Stockmayer函数.由临界温度回归得到的分子参数用来预测水在超临界和近临界区的热力学性质,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预测水的超临界和近临界的热力学性质.
    含氢气体水合物生成条件的测定和计算
    张世喜, 陈光进, 杨兰英, 马昌峰, 郭天民
    化工学报. 2003, 54(1):  24-28. 
    摘要 ( 525 )   PDF (175KB) ( 2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全透明蓝宝石水合物静力学实验装置测定了12组含氢气体混合物(包括5个二元系、4个三元系和3个四元系)在纯水中的水合物生成条件.将Chen-Guo水合物模型应用于含氢体系水合物生成条件的计算,计算中选用PR状态方程以及刘昆元和汪文川提出的混合规则计算含氢气体混合物的组分逸度系数,并对混合规则中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进行了重新回归.实验测定的12组含氢气体混合物水合物生成条件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传递现象
    塔板上流型变化对板效率影响的计算传质学
    刘春江, 袁希钢, 余国琮
    化工学报. 2003, 54(1):  29-34. 
    摘要 ( 596 )   PDF (216KB) ( 1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能够描述塔板上气液两相错流过程的流体力学模型,建立了同时模拟气液两相流动与传质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气液两相传质方程和流体力学模型方程的联立求解,计算得到了塔板上液相速度分布和气液两相浓度分布的数值解,考察了气相完全混合和气相部分混合两种条件下塔板上的气液两相浓度分布,同时考察了气相完全混合时流型变化对塔板效率的影响.
    陶瓷过滤器脉冲反吹全过程的瞬变流场计算
    姬忠礼, 彭书, 陈鸿海, 时铭显
    化工学报. 2003, 54(1):  35-41. 
    摘要 ( 745 )   PDF (253KB) ( 2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二维轴对称非稳态流动模型对陶瓷过滤器脉冲反吹全过程中滤管内外的瞬变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所计算的滤管外径向速度波形与实验测定结果基本吻合,给出了从正常过滤过程到脉冲反吹结束的全过程中引射区域和滤管内速度场及温度场的变化, 分析了反吹气体温度对滤管内温度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过滤器的操作温度与反吹气体温度差提高,会加剧滤管轴向方向脉冲清灰不均匀性.
    纳米流体热导率的测量
    李强, 宣益民
    化工学报. 2003, 54(1):  42-46. 
    摘要 ( 684 )   PDF (191KB) ( 5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瞬态热线法测定了不同种类、不同体积份额配比的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分析了纳米粒子属性、份额、尺度等因素对纳米流体热导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液体中添加纳米粒子显著增加了液体的热导率.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计算纳米流体热导率的关联式.
    多相流
    垂直同心环形管内上升气液两相环状流含气率与压降预测
    张军, 陈听宽, 闻建龙, 罗惕乾
    化工学报. 2003, 54(1):  47-51. 
    摘要 ( 683 )   PDF (165KB) ( 2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垂直同心环形管内上升气液环状流的截面含气率及压降预测进行了研究.根据Kelessidis有关团状流向环状流转换的思路以及Wallis有关圆管内环状流积分分析的方法,考虑环形管的结构特征及环状流的流型特征,通过两相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新的预测截面含气率及总压降的模型.将新模型及现有模型与实验数据的分析比较表明新模型对于总压降的预测效果较好.
    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
    寻甸褐煤的催化多段加氢热解过程
    李文, 王娜, 李保庆
    化工学报. 2003, 54(1):  52-58. 
    摘要 ( 708 )   PDF (195KB) ( 3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热重技术对寻甸褐煤的催化多段加氢热解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的催化剂制备方式对该过程的影响,并在固定床上研究了产物的分布和焦油组成.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存在明显增加了自由基的生成及其被氢化饱和的速率,从而导致了总转化率的提高;与不加催化剂相比,当Mo负载量为0.2%时, 350 ℃的停留过程使转化率从26%激增到50%;不同Mo负载量下的停留对加氢热解过程中的低温峰和高温峰的影响不同;经超声处理催化剂制备的煤样,其加氢热解在任何温度下的转化率均高于用电磁搅拌制备的结果,而且热解温度越高其效果越明显;超声负载催化剂的多段催化加氢热解的总转化率远远高于通过电磁搅拌制备的煤样;催化条件下的多段加氢热解过程改变了产物的分布,并明显提高了焦油中轻质组分的含量,苯类、酚类和萘类收率分别增加了42%、37.8%和115.4%.
    H2对CO气相催化偶联制草酸二乙酯反应的失活机理
    李振花, 许根慧, 王保伟, 马新宾, 杜葩
    化工学报. 2003, 54(1):  59-63. 
    摘要 ( 736 )   PDF (188KB) ( 4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重点研究了氢气(H2)对一氧化碳(CO)催化偶联反应制草酸二乙酯的影响,分别考察了不同H2浓度、不同温度和不同空时条件下加入H2对CO偶联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H2的加入使反应过程中CO转化率、草酸二乙酯选择性和空时收率明显下降,且在实验条件范围内,通入H2浓度越高、反应温度越高,催化剂活性下降越快.研究得出,H2气氛下CO偶联反应失活动力学方程为:-da/dt=kdc0.65H2.进一步分析失活动力学方程可知,加氢反应过程中,H2和CO吸附在同一个活性中心上,H2在活性中心上的吸附抑制了CO在催化剂上的吸附,从而使得CO催化偶联反应生成草酸二乙酯的速率下降,导致加氢后CO转化率、草酸二乙酯选择性和空时收率降低.
    PVA-Zr(Ⅳ)膜催化乙酸和丁醇酯化反应的性能
    刘庆林, 肖剑, 张志炳
    化工学报. 2003, 54(1):  64-67. 
    摘要 ( 591 )   PDF (154KB) ( 2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考察了PVA-Zr(Ⅳ)膜催化乙酸和丁醇酯化反应的宏观反应动力学,认为膜催化酯化反应为扩散-反应联合控制,膜溶胀实验表明反应液各组分浓度不同于膜中各组分平均浓度.假设膜催化反应分为:膜溶胀前及溶胀后两个阶段,分别求出了此两个阶段反应动力学常数.比较了PVA-Zr(Ⅳ)催化膜和无催化活性层的PVA膜渗透性能.
    合成直链烷基苯用循环移动床反应器的模拟
    徐聪, 韩明汉, 王金福, 金涌
    化工学报. 2003, 54(1):  68-73. 
    摘要 ( 566 )   PDF (150KB) ( 1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循环移动床是一种新型的耦合式反应器,用于合成直链烷基苯.通过试验研究了操作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并通过微元物料平衡建立了反应器热态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催化剂失活对反应的影响,同时对反应过程的稳态操作情况和非稳态阶跃操作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
    喷流-移动床RDF热解燃烧温度和气体分布
    王志奇, 李海滨, 吴创之, 陈勇, 李保庆
    化工学报. 2003, 54(1):  74-79. 
    摘要 ( 650 )   PDF (218KB) ( 2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RDF(Refuse Derived Fuel)先部分燃烧部分热解然后再气相燃烧的设想,设计了下部为喷流-移动床热解室、上部为气相燃烧室的两段反应器,对实验室中制备的RDF在该反应器中进行部分燃烧部分热解然后气相燃烧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RDF颗粒连续加入到热解室中,实现了在少量空气作用下部分燃烧并在较低温度下部分热解,热解气体与二次空气在上部燃烧室中高温燃烧.主要考察了喷动气量,水平辅助气量和二次气量对反应器温度分布以及气体产物分布的影响.
    含乙醇废水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
    向波涛, 王涛, 沈忠耀
    化工学报. 2003, 54(1):  80-85. 
    摘要 ( 759 )   PDF (206KB) ( 5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等温平推流反应器中乙醇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SCWO),反应温度475~550 ℃、压力22~30 MPa、停留时间0.6~63.7 s、氧气与乙醇摩尔浓度比4.56~9.09.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别是反应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随停留时间增大、温度升高,乙醇去除率增大,压力和氧气浓度变化对过程无显著影响.以幂指数方程描述乙醇SCWO动力学,乙醇和氧气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和0,计算值和实验值相差基本在10%以内.超临界条件下分别以过氧化氢和氧气为氧化剂时乙醇的氧化反应无明显差别,亚临界条件下过氧化氢氧化速率大于氧气.基于对此现象的分析,作者推测:无论以过氧化氢或氧气作为氧化剂,在超临界水中,它们之间可以通过一系列自由基反应迅速达到平衡,且各物种的平衡分布与初始分布无关,体系的主要氧化过程在平衡分布下进行.
    中温条件下氧化铁对氧化钙脱硫的活化作用
    杨立寨, 祁海鹰, 由长福, 徐旭常
    化工学报. 2003, 54(1):  86-90. 
    摘要 ( 619 )   PDF (216KB) ( 3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热重分析仪对石灰与氧化铁混合物的固硫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氧化铁在200~700 ℃和二氧化硫不发生反应.石灰的固硫效果随温度的提高而有所改善:500 ℃以下基本不能固硫,600 ℃、700 ℃有一定的硫化效果.加入氧化铁后,石灰固硫特性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没有改变,但石灰的钙利用率不仅大大提高,而且随氧化铁的混合配比单调递增.氧化铁对石灰中温烟气脱硫反应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催化作用.氧化铁所起的是改变石灰颗粒表层产物生成方式的活化作用,使反应生成物不会形成一个致密的外壳,而以氧化铁为活性中心进行硫化反应,形成了分散的硫酸钙产物堆积,改善了硫化过程中的表面孔隙结构,减少了石灰颗粒表面硫化产物层对反应气体向石灰颗粒内部扩散的阻力.
    表面与界面工程
    有机硅酸酯薄膜SO2气体传感器
    王道, 李丽, 武少华, 孟声, 陈霭璠
    化工学报. 2003, 54(1):  91-94. 
    摘要 ( 697 )   PDF (145KB) ( 2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自旋涂覆技术在二氧化硅为基材的梳状电极电容器(IDC)上形成有机硅酸酯的气敏涂层.在室温和0.1 kHz、1 kHz、10 kHz频率下测定了该电容器的电容,实验表明其电容的改变值和气氛中二氧化硫(SO2)浓度的变化呈线性关系,亦与测量时使用的频率和气敏涂层的厚度密切相关.在本实验条件下,经有机改性的N,N-二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比同类的硅酸酯对SO2有更高的灵敏度.
    生物化学工程、制药、食品和天然产物加工
    酶法合成头孢氨苄的反应-双水相萃取耦合过程
    朱建航, 魏东芝, 曹学君, 袁中一
    化工学报. 2003, 54(1):  95-99. 
    摘要 ( 698 )   PDF (210KB) ( 4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聚乙二醇(PEG)/硫酸镁双水相体系(ATPS)进行了酶法合成头孢氨苄的反应-双水相萃取的耦合过程研究.通过考察头孢氨苄、苯甘氨酸甲酯和7-氨基脱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ADCA)在ATPS中的分配行为建立了一个含20%(质量)PEG 400和12%(质量)硫酸镁的ATPS,在此体系中头孢氨苄的分配系数为6.7,苯甘氨酸甲酯的分配系数为1.5,7-ADCA的分配系数为1.2,且青霉素酰化酶的分配系数小于0.01.底物、产物以及催化剂的分配特性有利于构建双水相体系应用于酶法合成头孢氨苄的反应-双水相萃取的耦合过程.对此双水相体系中青霉素酰化酶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催化剂亦适合此体系的构建.进而将此体系应用于头孢氨苄酶法合成,产率为60%左右,相对水相体系20%左右的产率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能源和环境工程
    矿物质对煤焦燃烧过程中NO释放规律的影响
    赵宗彬, 李文, 李保庆
    化工学报. 2003, 54(1):  100-106. 
    摘要 ( 529 )   PDF (252KB) ( 3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石英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煤焦燃烧过程中矿物质在不同燃烧条件下对NO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煤中的矿物质对燃料氮转化为NO有显著的影响,其影响与矿物质的组成和燃烧条件有关,碱金属Na、K催化半焦氮的氧化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并降低半焦氮对于NO的转化率,而Ca、Fe在低温燃烧条件下增加NO的排放,高温时使NO的排放降低;矿物质惰质组分的存在使NO的排放增加;随着煤阶的升高,半焦的反应性降低,燃料氮对于NO的转化率增大;燃料氮的转化率随燃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达到极大值后又趋于降低;矿物质对于NO排放量的影响决定于矿物质对于半焦氮的氧化以及半焦还原NO反应催化作用的相对大小.
    淮南煤焦颗粒内部孔隙结构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
    胡松, 孙学信, 向军, 李培生, 金峰, 李敏, 马新灵
    化工学报. 2003, 54(1):  107-111. 
    摘要 ( 646 )   PDF (200KB) ( 2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氮气等温吸附/脱附(77 K)方法测量了淮南低变质煤及其在850℃条件下燃烧得到半焦的内部孔隙结构.通过分析得到有关煤焦颗粒内部孔隙结构的参数及其与燃尽率之间的关系.由吸附/脱附曲线判断煤焦孔洞的形状呈多样性.结合吸附理论,认为分形BET和分形Freundlich方程回归得到的分形维数分别表征颗粒内部大中孔表面分形维数和微孔体积分形维数.发现在燃烧过程中煤焦的表面分形维数及体积分形维数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
    热力学
    烃类临界性质估算的基团向量空间方法
    许文, 杨强
    化工学报. 2003, 54(1):  112-114. 
    摘要 ( 688 )   PDF (96KB) ( 2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传递现象
    水煤浆气化炉激冷室下降管内流动与传热数学模拟
    赵永志, 顾兆林, 李云, 冯霄
    化工学报. 2003, 54(1):  115-118. 
    摘要 ( 564 )   PDF (137KB) ( 3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相流
    提升管中气固相的局部滑移速度
    李松庚, 林伟刚, 姚建中
    化工学报. 2003, 54(1):  119-123. 
    摘要 ( 681 )   PDF (159KB) ( 3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
    丙烯腈/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结构和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
    陈厚, 王成国, 蔡华甦, 崔传生
    化工学报. 2003, 54(1):  124-127. 
    摘要 ( 622 )   PDF (146KB) ( 2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过程系统工程
    化工过程系统集成建模的面向智能体方法
    程华农, 钱宇, 李秀喜, 李荷华, 江燕斌
    化工学报. 2003, 54(1):  128-130. 
    摘要 ( 536 )   PDF (129KB) ( 2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尺度作用的D4/APAEDMS本体共聚过程仿真
    罗正鸿, 詹晓力, 陈丰秋, 阳永荣
    化工学报. 2003, 54(1):  131-134. 
    摘要 ( 523 )   PDF (145KB) ( 2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其他
    硝酸铜氧化安息香制备苯偶酰
    文瑞明, 丁亮中, 罗新湘, 俞善信
    化工学报. 2003, 54(1):  135-136. 
    摘要 ( 725 )   PDF (76KB) ( 14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