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1994年 第4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1994-10-25
    化工学报
    蛋白质-磷酸钾-聚乙二醇双水相体系热力学研究
    彭钦华,李总成,李以圭
    CIESC Journal. 1994, 45(5):  515-522. 
    摘要 ( 542 )   PDF (370KB) ( 1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由蛋白质、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聚乙二醇所组成的双水相体系的平衡浓度分析测定方法,实验测定了6种蛋白质分子在25℃下的液液平衡分配数据,共23组.将Baskir等的吸附晶格模型和Pitzer的长程静电项相结合,扩展用于含电解质-高聚物双水相体系的热力学计算,仅用7组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得到2个吸附能参数,预测了其它16组蛋白质分配系数,结果满意。并提出了蛋白质分配系数与双水相成相物质在两相间浓度差的经验关系式。
    高密度循环流化床中气固两相流动结构的一维成像分析
    魏飞,杨国强,金涌,俞芷青
    CIESC Journal. 1994, 45(5):  523-530. 
    摘要 ( 566 )   PDF (463KB) ( 1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利用新的测试方法即一维成像系统在较宽的操作条件下对高密度循环流化床中气固两相流动的瞬态结构进行了研究,得到大视场下快速床内两相流瞬时结构图像,并通过对图像进行统计和相关分析,得到了颗粒团在床内的特性参数:出现概率、径向大小,轴向渡越时间沿径向的分布及这些分布随床内操作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颗粒团特性参数的主要因素是局部时均颗粒浓度和操作气速。
    催化重整集总动力学模型(Ⅱ)——实验设计和动力学参数估计
    翁惠新,江洪波,陈志
    CIESC Journal. 1994, 45(5):  531-537. 
    摘要 ( 635 )   PDF (318KB) ( 2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本文(Ⅰ)报建立的十六集总催化重整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对Pt-Sn/Al_2O_3和Pt-Re/Al_2O_3两种催化剂上重整反应进行了动力学参数实验测定和参数估计,经不同操作条件和不同原料组成的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动力学参数分层测定实验方法和参数估计方法是正确的、可靠的。
    催化重整集总动力学模型(Ⅲ)——工业应用软件的编制和验证
    江洪波,欧阳福生,翁惠新
    CIESC Journal. 1994, 45(5):  538-544. 
    摘要 ( 554 )   PDF (310KB) ( 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将十六集总催化重整动力学模型用于工业实际,本文分析了重整反应器的特征,建立于移动床和固定床2种反应器的模型,设置了装置因数,并编制了工业应用软件。通过对3套工业催化重整装置操作数据的验证计算,表明模型可靠,拟合性能较好,工业应用软件简明有效。
    链式交联聚合的凝胶/溶胶分配理论模型
    罗英武,翁志学,黄志明,潘祖仁
    CIESC Journal. 1994, 45(5):  545-550. 
    摘要 ( 522 )   PDF (256KB) ( 1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间歇法链式交联聚合体系中交联的不均匀性,推导出适于该体系的凝胶含量模型,并应用于氯乙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基酯悬浮共聚体系,由实验数据回归求得模型参数K。结果表明,模型可很好地描述聚合条件与聚合产物凝胶分率的关系。
    釜式再沸器管束中循环流动换热的预报模型
    朱长新,陈学俊,张鸣远,周芳德,温志敏
    CIESC Journal. 1994, 45(5):  551-559. 
    摘要 ( 579 )   PDF (353KB) ( 1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釜式再沸器管束中循环流动换热的分相预报新模型,考虑了管束下部的过冷沸腾及循环液体的侧面引入。与以往的模型相比,本文模型与现有实验数据符合更好。
    液态金属在环管进口段的传热以及轴向导热的影响
    张贵勤,向明忠,单建强
    CIESC Journal. 1994, 45(5):  560-566. 
    摘要 ( 539 )   PDF (268KB) ( 1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一般控制方程出发,根据环管热进口段传热特点,结合优化选择影响传热的诸如速度分布、湍流热量扩散率和动量扩散率等半经验关系式,建立能借助计算机理论求解的计算模型,并在进一步简化条件下计算、分析了轴向导热对进口段传热的影响。
    用动态响应曲线法研究脉冲筛板萃取柱的传质特性
    骆广生,费维扬,汪家鼎
    CIESC Journal. 1994, 45(5):  567-572. 
    摘要 ( 656 )   PDF (282KB) ( 1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动态响应曲线法研究了内径150mm脉冲筛板萃取柱的传质特性,并考虑了轴向混合。实验体系采用30%TBP(煤油)-硝酸-水,操作条件:脉冲频率:1.0~2.5s~(-1),脉冲振幅=0.0067~0.030m,有机相/水相=1/1~3.3/1.实验结果表明,本法与稳态浓度剖面法同样可靠,且省时、省料,可在更宽流比范围内用于大柱径萃取设备的研究。
    一种新的BP神经网络培训方法
    何小荣,陈丙珍,胡山鹰,朱振伟
    CIESC Journal. 1994, 45(5):  573-579. 
    摘要 ( 582 )   PDF (291KB) ( 1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针对BP神经网络培训过程中的局部最优解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培训方法——GDR-SA法,分别对1个具有13个决策变量的网络和1个具有108个决策变量的催化裂化分馏塔优化操作建模网络进行了培训。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克服局部最优解给网络培训所带来的困扰。
    新的液相扩散系数模型
    杨晓宁,马沛生,陈洪钫
    CIESC Journal. 1994, 45(5):  580-588. 
    摘要 ( 693 )   PDF (391KB) ( 1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统计力学理论与Eyring绝对速率理论,建立了描述液相扩散系数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反映了温度、压力及组成对液相扩散系数的影响。基于此模型,建立了关联高压液相自扩散系数与密度关系的模型方程;导出了二元溶液相互扩散系数与浓度关系的计算方程;建立了计算无限稀释扩散系数的方程。通过对实际物系的验证计算,本文所导出的各方程均能很好地关联计算液相扩散系数,并优于文献方程。
    用空隙率波动信号确定磁流化床的临界转换点
    归柯庭,王荣年
    CIESC Journal. 1994, 45(5):  589-594. 
    摘要 ( 795 )   PDF (293KB) ( 1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磁流化床由聚式流化向散式流化转化的实验判据,可以从磁流化床局部空隙率波动信号的主频率F_d随磁场强度H变化的曲线得到。该曲线的极值点就对应了从聚式流化转变为散式流化的临界转换点。由此确定的稳定流化区域与Rosensweig用微扰准则划定的稳定流化区域基本一致。
    Ni镀液有机添加剂结构与整平性能的关系
    罗明道,陈永言,颜肖慈,王曼文,王尔中
    CIESC Journal. 1994, 45(5):  595-600. 
    摘要 ( 623 )   PDF (250KB) ( 1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CNDO/2方法计算了二醇类、芳香类添加剂分子的轨道能级等量子化学数据,发现这些添加剂的整平性能与其前线轨道能级有很好的相关规律。对吸附模型和整平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根据轨道对称性讨论了它们在金属表面的吸附键型。通过对2个化合物的计算和实验,进一步证明所得相关规律的正确性。
    大型液相色谱分离过程参数辨识新方法
    李忠,叶振华
    CIESC Journal. 1994, 45(5):  601-610. 
    摘要 ( 656 )   PDF (474KB) ( 1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提出大型液相色谱分离过程流体轴向扩散系数、吸附相平衡常数和总传质系数参数辨识模型,用惰性物为示踪剂扰动应答实验技术和色谱测量技术测定参数。结果表明:在轴向扩散中,涡流扩散占主导地位;轴向扩散系数随流体流速以及装填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平衡常数比总传质系数有较高灵敏度;葡萄糖果糖的相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总传质系数随流体流速和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得到理论流出曲线与实验流出曲线一致的结果。
    筛型塔板在喷射及混合状态操作下三相传质性能
    史季芬,陈金芳,杨腾,傅举孚
    CIESC Journal. 1994, 45(5):  611-617. 
    摘要 ( 548 )   PDF (351KB) ( 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空气-水-油(煤油及白油)为介质在600mm×150mm矩形冷模塔内测试了筛型塔板气液液三相传质性能。研究喷射及混合状态下,气速、液流强度、油水比等操作条件和塔板结构参数(孔径、开孔率)对塔板效率的影响。气膜和液膜控制的2种物系的实验表明,三相传质的板效率在喷射状态下明显高于混合状态。对测试数据进行关联,获得适用于喷射及混合状态下三相传质板效率的估算式。
    二元非共沸混合蒸气竖板表面的凝结换热
    郭新川,魏杰,魏保太
    CIESC Journal. 1994, 45(5):  618-621. 
    摘要 ( 696 )   PDF (162KB) ( 1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 1 引言 化工工艺中经常遇到多元混合蒸气凝结的问题,自1937年Colburn等开创研究以来,这方面研究最普遍的做法是将动量、能量方程转换为Prandtl边界层方程,使问题简化.对大多数蒸气凝结问题,可对边界层方程进行相似变换,使描述规律的偏微分方程化为常微分方程,求得相似解.这无疑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
    超临界条件下甲苯歧化反应催化剂活性的研究
    王涛,李成岳
    CIESC Journal. 1994, 45(5):  622-625. 
    摘要 ( 681 )   PDF (175KB) ( 1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 1 引言 超临界流体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超临界流体中进行化学反应可以原位维持非均相催化剂的活性,这方面的工作只见简单模型反应的实验报道,缺乏对有关机理的探索。目前工业上甲苯歧化为临氢操作以改善催化剂的稳定性,延长寿命。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特点,探索不临氢超临界条件下,改善催化剂稳定性,延长寿命,开发甲苯歧化新工艺的可能性。为此,本文对超临界甲苯(T_c=597.1K,P_c=4.23MPa)在ZSM-5和丁-Al_2O_3上歧化反应的催化剂活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有关机理进行了讨论。
    旋流分料器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周勇敏,彭新战,吴石福,胡道和
    CIESC Journal. 1994, 45(5):  626-630. 
    摘要 ( 486 )   PDF (231KB) ( 1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 1 引言 随着循环流化床技术的日益发展,许多生产工艺均采用外部循环的方式来提高粉料成品的合格率,在这些生产工艺中(如水泥生产),一部分固体粉料要循环返回反应器,另一部分则作为成品排出循环系统.分料器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设备.在水泥生产中,使用较多的分料装置有:安装在窑尾的溅料扬撒分料装置、溜管分料装置及输送分料装置.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靠机械部件的运动来调节所分配的两路物料量之比.由于水泥生产具有高温的特点,降低了使用机械运动部件的可靠性和寿命.为此,彭新战、周勇敏等开发了气动分料器,达到了高温下无机械运动部件分料的目的,但各路调节风受到初始流化速度限制,故调节范围小,灵活性较差.本文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研究既能适应高温操作要求,又能在较大调节范围内较灵活可靠地调节分料的旋流分料器。
    1,4-二氧六环在IBVE/Cl_2/TiCl_4聚合体系中的作用机理
    郭文莉,徐瑞清,杨京伟,武冠英
    CIESC Journal. 1994, 45(5):  631-635. 
    摘要 ( 592 )   PDF (203KB) ( 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 1 引言 控制高分子结构、合成和制备嵌段、序列共聚物是目前聚合物合成的重要课题.在各种方法中,活性聚合是简单、经济和较通用的方法.作者曾在低于-70℃的Cl_2/TiCl_4/IBVE(异丁基乙烯基醚)/CH_2Cl_2体系中实现了活性阳离子聚合,温度高于-70℃或用其它溶剂则不能得到活性聚合物.本实验目的是研究在IBVE/Cl_2/TiCl_4体系中加入给电子添加剂DOX(1,4-二氧六环),通过DOX与增长活性链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碳阳离子稳定,探索在较高温度下或其它溶剂中的活性聚合的可能性。
    多组分相际传质近界面浓度场的测定
    马友光,余国琮,何明霞
    CIESC Journal. 1994, 45(5):  636-641. 
    摘要 ( 530 )   PDF (292KB) ( 1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 1 引言 多组分相际传质的理论研究进展缓慢,由于实验技术的限制,现有的传质理论尚未得到验证,其微观机理尚不清楚,而深入研究多组分相际传质的关键问题是选择合适的浓度测量方法.目前,激光测温已普遍应用于各学科研究领域,但浓度场的测定尚限于浓度变化大且变化区域大的体系,文献报道最多的是扩散系数的测定.苗容生等利用显微激光全息干涉技术,成功地测出了湍流场中二元气液传质液相侧边界层内的浓度场变化.对于三元系统的测量,迄今未见文献报道,本文利用双波长激光显微全息干涉技术,对三元气液传质液相侧边界层内的浓度分布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