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1992年 第4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2-08-25
    化工学报
    滴流床中持液量及流型转变的一维流体力学模型
    王蓉,毛在砂,陈家镛
    CIESC Journal. 1992, 43(4):  385-394. 
    摘要 ( 687 )   PDF (461KB) ( 1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滴流床中均匀球形填料,在颗粒尺度上分析气液两相在颗粒空隙中的流动.从基本的流体力学方程出发,建立了微观流动模型,求得滴流区液相在填料表面上的分布,进而计算液相总持液量,并通过对液膜波的稳定性分析,提出了滴流区向脉动区转变的判据.模型与实验结果及文献值作了比较,符合程度较好.
    由纤维素制取单细胞蛋白的反应机理模型
    周怡,杨守志,薛茂杰,查金荣,李佐虎
    CIESC Journal. 1992, 43(4):  395-400. 
    摘要 ( 649 )   PDF (285KB) ( 1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灰黄链霉菌№.107利用纤维素制取单细胞蛋白的生化过程,提出了一个简化的机理模型、并建立了一个含4个状态变量的状态方程组的数学模型,其中包含9个待优化的参数.根据现有的实验数据,借助VAX-ll/780计算机的STYR/OPT库的优化程序,确定了这9个参数,并对模型内多组分不同的动力学表达式进行了比较.对实验模拟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活性点数对煤焦气化速率的评价
    朱子彬,张成芳,古泽健彦,阿尻雅文
    CIESC Journal. 1992, 43(4):  401-408. 
    摘要 ( 559 )   PDF (380KB) ( 1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煤焦与二氧化碳气化条件之下,测得了高温时9种煤焦的活性点数.实验研究发现,气化速率与转化率呈火山型曲线关系以及不同煤焦之间气化速率数10倍的差别,都可由煤焦具有活性点数的差异解释.由6种煤焦研究表明,所有煤焦单位活性点数的气化速率遵从如下关系(dx/dt)_(x=0.5)=407exp[-125/(RT)]可统一估价多种煤焦与二氧化碳的气化速率.
    计算液体及其混合物的C_p-C_v的方法
    刘国杰,史济斌,鲍卫群
    CIESC Journal. 1992, 43(4):  409-416. 
    摘要 ( 790 )   PDF (369KB) ( 1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一个能够计算各种温度下液体恒压热容与恒容热容之差的关系式C_p-C_v=RTV~2a/(V~2-AV+B)A和B是两个相关的特性常数,它们的值可由基团贡献法和分子的拓外指数确定.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一致.倘若应用A和B的简单混合规则,上述关系式亦适用于液体混合物.
    利用微扰理论推算实际气体的定容比热和定压比热
    赵冠春,宋小明
    CIESC Journal. 1992, 43(4):  417-423. 
    摘要 ( 827 )   PDF (325KB) ( 2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统计热力学中的微扰理论应用于推算实际气体的定容比热和定压比热,并通过改进,提高了计算精度.从对部分普通气体和低碳烃类气体的定容比热和定压比热的计算来看,其计算结果与文献值符合良好.应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只需知道实际气体的几个参数,就能推算出其在给定状态下的定容比热和定压比热,因而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较好的实用价值.
    五元体系NaOH-Na_2CO_3-Na_2SO_4-NaCl-H_2O 150℃下的相平衡研究
    刘进荣,张晨鼎,张通,王红旺,李管社
    CIESC Journal. 1992, 43(4):  424-431. 
    摘要 ( 810 )   PDF (360KB) ( 2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本文提出的高温水盐体系相平衡研究试验装置,测定了150℃下NaOH-Na_2SO_3-Na_2sO_4-NaCl-H_2O五元体系的相平衡数据,结合文献数据绘制了完整的150℃下该五元体系的相图,并进行了以内蒙古天然碱为原料采用苛化法生产烧碱蒸发过程的相图计算.
    基于系统输出分布的建模和控制方法及应用
    胡泽新,蒋慰孙
    CIESC Journal. 1992, 43(4):  432-440. 
    摘要 ( 522 )   PDF (432KB) ( 1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依据系统输出分布的特征变量选取方法,并提出了依据该项信息的建模和控制方法.仿真结果令人满意.在一个实验性二元精馏塔上用IBM-PC机进行试验亦获成功.简化模型能较好地近似精馏塔的逐板模型,控制策略优于常规PI控制策略.
    轻柴油裂解急冷锅炉的结焦机理及模型
    邹仁鋆,娄强昆,朱廷哲
    CIESC Journal. 1992, 43(4):  441-446. 
    摘要 ( 682 )   PDF (317KB) ( 2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设计和安装了一套研究轻柴油裂解时急冷锅炉结焦的实验装置.实验表明,轻柴油裂解时,TLE结焦机理为传质、冷凝-表面缩聚反应机理.首次证实了在TLE结焦过程中存在着特定的转折温度.当壁面温度高于转折温度时,传质、冷凝过程为结焦过程的控制步骤;反之,表面缩聚反应过程为控制步骤.根据上述TLE结焦机理,建立了TLE结焦模型.并对工业TLE装置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工业实测数据吻合较好.
    有限元方法求解化学气相淀积反应器模型(Ⅰ)——冷壁反应器模型及有限元解
    丁平,袁渭康
    CIESC Journal. 1992, 43(4):  447-454. 
    摘要 ( 557 )   PDF (389KB) ( 1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冷壁化学气相淀积反应器的数学模型,用Galerkin有限元方法对模型予以求解.计算中考虑了温度对物性参数的影响及自然对流因素,计算值和实验结果基本上一致.
    有限元方法求解化学气相淀积反应器模型(Ⅱ)——热壁反应器模型及反应器中流动及传递过程的分析
    丁平,袁渭康
    CIESC Journal. 1992, 43(4):  455-460. 
    摘要 ( 656 )   PDF (301KB) ( 1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热壁化学气相淀积反应器在流型、温度和浓度分布以及淀积速率等方面与冷壁反应器的异同,探讨了流动特性、传递过程和反应器几何尺寸对淀积过程的影响,为淀积不同薄膜时反应器的选型及设计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列管式废热锅炉火管管间液体流速场和温度场的试验研究
    郭烈锦,张鸣远,陈学俊,王普勋,朱琳
    CIESC Journal. 1992, 43(4):  461-468. 
    摘要 ( 487 )   PDF (338KB) ( 1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列管式废热锅炉火管管间液体流速场和温度场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W1269型水热膜探头和1050型热膜风速仪测定了流场速度分布,用铠装热电偶测量了工质温度分布,并就出水口位置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对流场进行了分析,解释了实际应用中上管板经常变形和泄漏等事故的起因.
    螺杆-导流筒搅拌器的混合时间估算
    朱秀林,宋秋安,王凯,潘祖仁
    CIESC Journal. 1992, 43(4):  469-474. 
    摘要 ( 619 )   PDF (274KB) ( 2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单个悬浮粒子法测定了多种不同几何尺寸的螺杆-导流简搅拌器的循环时间分布.实验发现,该分布曲线一般呈单峰分布,基本上与Re数无关,可以用指数衰减函数表示成P(θ)=aexp[-a(θ-θ_0)]在层流区,衰减系放a_c与搅拌转速成正比a_c/N=c_5(常数)C_6是表征循环性能的一个参数(同频度).由回归分析得到c_5=1.62A_c~(0.260)(p/d_r)~(0.297)(d/d_r)~(4.460)/c_3可以由下式来估算搅拌器的混合时间c_1=-12.91nJ/(c_3c_5)
    快速流化床床层与内浸表面间的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白丁荣,金涌,俞芷青,曹春社
    CIESC Journal. 1992, 43(4):  475-481. 
    摘要 ( 664 )   PDF (403KB) ( 1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内径186mm、高8m的快速流化床内,采用特殊设计的组合式传热探头,考察了局部传热系数沿换热表面长度方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只要传热表面积足够大,设置于床层径向的任何位置,都可能诱导颗粒聚集,并在传热表面形成从上向下运动的絮状物层,从而使局部传热系数沿换热表面向下逐渐降低.实验结果预示,对具有较大尺寸的换热表面,影响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是局部颗粒密度及颗粒在表面的更新颇率.气体对传热的贡献主要是通过改变颗粒在传热表面的更新频率,影响颗粒非稳态导热过程而实现的.相比之下,气体对流传热的贡献可以忽略.
    一种改进的多元精馏塔动态模型
    黄克谨,钱积新,孙优贤,周春晖
    CIESC Journal. 1992, 43(4):  482-488. 
    摘要 ( 934 )   PDF (329KB) ( 1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合了精馏塔的物料及能量平衡、塔板水力学方程、塔板效率及再沸器动态特性,给出一种改进的非理想多元物系精馏塔通用动态数学模型.增加了汽液平衡计算,从而弥补了文献[1]所提出的动态模型的缺陷,提高了其精度和通用性.模型仿真算法采用Gear积分方法,稳定性好,对解刚性比很高的精馏塔微分方程组十分有效.通过对某丙烯腈萃取精馏塔的仿真表明,该动态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对象的动态形为.
    线型聚乙烯-丙烷体系在超临界条件下临界点的计算
    谭立扬
    CIESC Journal. 1992, 43(4):  489-495. 
    摘要 ( 553 )   PDF (300KB) ( 1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Koningsveld等人推广的Flory-Huggins关于高聚物溶液理论,提出了用聚乙烯-丙烷体系标样的超临界流体相平衡浊点线实验值来模拟计算临界点的方法.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简便,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相符.
    粒子成像测速法测定沉降槽内颗粒群的速度场
    李鑫钢,杜英生,余国琮,周革
    CIESC Journal. 1992, 43(4):  496-500. 
    摘要 ( 643 )   PDF (316KB) ( 1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1引言在化工、环保、选矿等领域中,经常遇到大量的颗粒沉降问题。颗粒的沉降速度是两相流动中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测量羊颗粒的沉降速度很容易,但对颗粒群很难测出其中每个粒子的速皮,而实际过程大都涉及颗粒群。 对于沉降槽内的颗粒运动,一般按理想槽处理,不考虑流动不均匀及颗粒群的真实沉降速度,以及它们对夹带的影响”‘;或者用间歇沉降试验数据设计沉降设备’‘,’‘。本文的目的就是测量沉降槽内分区域颗粒群的统计平均速度,以期对沉降过程的研究和设计提供帮助。
    吸附床内气体浓度分布的测定
    周明,王志祥,王璐,余国琮
    CIESC Journal. 1992, 43(4):  501-505. 
    摘要 ( 552 )   PDF (226KB) ( 2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1引言固定床内流体的轴向与径向混合作用对床层内的传质、传热和反应过程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固定床内流体的混合特性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固定床中流体与固体颗粒间的传质与流体的混合作用是相互影响的。一些学者对吸附床中气体澎合特性进行了研究。l-3。,但他们所使用的固定床实验装置内径比较小(100mm以下),一般都采用改变床层高度,在床层出口端收集气体样品进行分析,测定不同床层截面上气体浓度分布。这一检测气体浓度的方法对气、固间有较大传质速率的吸附床会产生较大的误差。为准确测定床层内气体浓度及变化,建立了气体浓度微机检测系统和内径为267nlm的气相吸附装置,催化燃烧式气体浓度传感器置于床层内,可连续检测和记录床层内历点浓度。应用该装置测定了甲烷-空气-SA分子筛物系在床层内不同横截面上甲烷浓度分布及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热塑性弹性体SBS的接枝改性研究
    张权,施用晞,王洪澎,李洋,黎渝
    CIESC Journal. 1992, 43(4):  506-509. 
    摘要 ( 841 )   PDF (315KB) ( 2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1引言由于SBS化学组成及其结构的待点,将它作为粘合剂,比一般合成橡胶粘合剂更具独特之处.然而由于SBS大分子内缺少极性基团,使得SBS粘合剂与聚氯乙烯、聚氨酯和金属等材料的粘接效果不够理想,为改善其粘接性,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接枝改性的研究.
    Graetz和Leveque问题的前进边界理论修正的近似解
    张国亮,王绍亭
    CIESC Journal. 1992, 43(4):  510-514. 
    摘要 ( 736 )   PDF (209KB) ( 1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1引言 氧合器的开发设计,需要计算血液中O2的传质速率。一般地,由于趴在血液中溶解度的非线性特点,使得趴传质的数学模型为一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但在体外氧合装置中,血液的流道远大于单一红细胞尺寸,故可认为O南血红蛋自(Hb)的反应是瞬时的,据此可用可逆反应理论和前进边界理论“-“两种方法近似描述o。的溶解度曲线,进而求出方程的分析解。对于传质界面固定的膜式氧合器,宜应用前进边界理论,但其解仍为较复杂的级数形式。为简化数学处理,Stfoeve等”’提出了1个求解该模型的近似方法。但与精确解比较,其偏差较大(约15%)。本文对Stroeve的近似解法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结果与精确解的偏差可减小到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