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1990年 第4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0-06-25
    化工学报
    分子的结构与液体的溶解度参数
    刘国杰,胡英
    CIESC Journal. 1990, 41(3):  257-264. 
    摘要 ( 620 )   PDF (379KB) ( 1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根据Bagley的溶解度参数定义,由修正的Van der Waals模型建立了一个能计算各种温度下液体溶解度参数的公式δ=(RTρm/1-Aρm+Bρm~2)~(1/2)式中ρm是液体的摩尔密度.A和B是两个相关的特性常数,对于一般小分子液体B=0.2610A~2它们都仅与分子的大小有关.本文发展了一种能从分子的结构式准确获得各种液体的特性常数A的基团贡献法,对60种液体的溶解度参数预测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8%.
    不互溶混合工质R-113和水在水平管内冷凝及强化传热研究
    朱冬生,谭盈科
    CIESC Journal. 1990, 41(3):  265-272. 
    摘要 ( 539 )   PDF (394KB) ( 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R-113和水为混合工质,在水平光滑管和七种管型的内螺旋翅片管内进行不互溶混合工质蒸汽的冷凝传热研究.根据光管实验,发现冷凝液相的流动结构是影响传热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凝液两相流动的三个流动模型;并据此获得提高管内传热膜系数之途径.
    气-固并流下行快速流态化的研究(I)
    祁春鸣,俞芷青,金涌,白丁荣,姚文虎
    CIESC Journal. 1990, 41(3):  273-280. 
    摘要 ( 627 )   PDF (335KB) ( 2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气-固并流顺重力场运动中气-固两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依此将气-固运动过程分为第Ⅰ、Ⅱ加速段及恒速段.在直径为φ140mm,高为5.8m的下行快床中,测定了不同操作条件下(μ_g=1.3-10m/s,G_a=30-180kg/m~2·s)床层压力梯度轴向分布及第Ⅰ加速段长度的变化规律,同时考察了颗粒特性对上述过程的影响.
    气-固并流下行快速流态化的研究(Ⅱ)
    祁春鸣,金涌,俞芷青,白丁荣,钟孝湘
    CIESC Journal. 1990, 41(3):  281-290. 
    摘要 ( 456 )   PDF (348KB) ( 1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气—固两相流动的流体力学分析,建立了下行快速流化床气—固流动行为的数学模型.对四种颗粒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床层压力及压力梯度的实验测定,回归得到了模型参数C_d的关联式:C_d=AK·C_dAK=(l+2.78/m)×14.1/Fr由模型及C_d关联式,预测了描述气固并流向下运动的诸物理量,并与实测值比较,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气—固并流向下运动的流体力学规律.
    饱和NaCl溶液中钌-钛阳极失效机理研究
    沈曼丽,陈延禧,柯丽,洪榕
    CIESC Journal. 1990, 41(3):  291-297. 
    摘要 ( 636 )   PDF (499KB) ( 1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电化学方法和表面物理方法研究了饱和NaCl溶液中RuO_2-TiO_2阳极(DSA)失去活性的机理.在不同的电解阶段所进行的研究表明:DSA电极的失活是一渐变过程.在此过程中,电极的RuO_2-TiO_2涂层的组成与结构不断变化.而组分Ru的溶解则是导致电极失效的主要原因.研究还表明:Ti组份溶解产生的水化物覆盖在阳极表面以及涂层的裂纹腐蚀也加速了电极的失效.研究中未发现明显的结果足以证实DSA电极发生了钝化.
    高普朗特数液体的流动沸腾传热
    刘国维,黄鸿鼎
    CIESC Journal. 1990, 41(3):  298-305. 
    摘要 ( 541 )   PDF (355KB) ( 2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不同几何结构的热虹吸沸腾装置中对高Pr准数液体的流动沸腾传热进行实验研究.实验介质为乙醇、丙酮、异丁醇.Pr准数从3.81变化到26.3.将实验结果与文献数据进行比较.从机理上分析Pr 准数对两相流传热的影响,并探讨两相流因子F_(tp)的几个关联式的适用范围.
    链转移剂存在下PVC分子量的调节规律
    詹晓力,翁志学,黄志明,潘祖仁
    CIESC Journal. 1990, 41(3):  306-311. 
    摘要 ( 585 )   PDF (269KB) ( 2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考察了转化率、聚合温度和链转移剂对聚氯乙烯平均分子量的影响,并建立了分子量调节模型,定义了一拟链转移常数.这一模型可用于预测加有链转移剂时的聚氯乙烯平均分子量.
    粘弹性流体层流自然对流传质的研究
    姚晓春,褚家瑛,江体乾
    CIESC Journal. 1990, 41(3):  312-319. 
    摘要 ( 452 )   PDF (275KB) ( 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求解微分方程组为手段,得到了此问题的近似解,其中选用Oldroyd三参数模型作为流体的本构方程.其理论结果已经电化学实验数据验证,经拟合发现两者较好地吻合,并且发现粘弹性流体的弹性对传质过程肯定有影响.
    搅拌槽中W/O和(W/O)/W体系分散性质的研究
    王子镐,傅举孚
    CIESC Journal. 1990, 41(3):  320-326. 
    摘要 ( 537 )   PDF (346KB) ( 1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除传统的界面张力影响之外,经分析分别引入界面粘度和分散相粘度的影响,推导建立了预测内相分散水滴和乳状液分散液滴体积表面积平均直径的数学模型.建立的两个模型和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表面活性剂液膜体系流体力学稳定性的研究
    王子镐,傅举孚
    CIESC Journal. 1990, 41(3):  327-333. 
    摘要 ( 567 )   PDF (335KB) ( 1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液膜的破裂问题,首次提出双重膜破裂机理.根据概率和流体力学有关理论,并在液膜稳定性研究中引入界面粘度的影响,推导了破裂率的数学模型.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计算值和实验值能很好吻合.
    动态法进行等温和等压汽液平衡的测定和控制研究
    周星风,倪良,李浩然,兰贵全,韩世钧
    CIESC Journal. 1990, 41(3):  334-339. 
    摘要 ( 609 )   PDF (360KB) ( 1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提出了用沸点控制来实现汽液平衡(VLE)测定中的等温或等压条件以及用沸点测定代替总压测定的基本原理,并建立了相应的仪器装置.实验表明,该测控装置在常、减压范围内的沸点控制精度和压力控制精度分别为±0.002℃和±0.003kPa.本文用此套自控装置并结合新型VLE测定仪,成功地测定了甲醇(1)-1,2二氯乙烷(2)在50.00℃和60.00℃下的等温VLE数据,并通过了逐点热力学一致性检验.实验表明,该套测控装置原理可靠,测定过程简便快速.
    双轴表面更新型搅拌釜中高粘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的功耗
    潘勤敏,王凯,宋秋安,潘祖仁
    CIESC Journal. 1990, 41(3):  340-345. 
    摘要 ( 552 )   PDF (242KB) ( 2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测定了双轴表面更新型卧式釜中采用三种不同形式的搅拌桨、多种桨间距、广泛的粘度范围内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的功率特性;统一关联了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的搅拌功耗,得到:N_PRe=C(l/D_f)~(-1)(V_L/V~*)~D式中的C、D是搅拌桨的结构参数.实验结果还表明,该装置的Metzner常数是转速的函数.
    液态金属钠在环管热进口段的紊流换热实验研究
    张贵勤,向明忠,周学智
    CIESC Journal. 1990, 41(3):  346-352. 
    摘要 ( 513 )   PDF (300KB) ( 2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液态金属钠在环管热进口段部分的紊流换热做了试验研究.实验的主要特性参数如下:环管通道之直径比d_2/d_1=1.54;热流密度q=50W/cm~2;雷诺数Re=2×10~4-1.5×10~5;贝克来数Pe=122-1078.分析表明,实验值与理论值吻合良好.最后,分别给出稳定段和热进口段的努塞尔数以及热进口段长度的计算式:Nu(∞)=(4.6+0.015Pe~(0.78))(d_2/d_1)~(0.3) Nu(z)=0.46Nu(∞)(PeDe/z)~(0.25)L/De=0.1197Pe/1+0.00092PrRe~(1.092)
    智能法合成最优换热网络
    高维平,于为人,韩方煜
    CIESC Journal. 1990, 41(3):  353-363. 
    摘要 ( 502 )   PDF (524KB) ( 2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给出了合成最优换热网络时物流匹配换热的规则,结合设计实践和生产经验制定出物流匹配换热的人工智能图表,给出了合成步骤.依此,不必反复迭代调优,而用解析的方法一次就可以合成最优或接近最优的换热网络.经过大量实例考核,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计算机辅助蒸馏过程模拟及控制(Ⅰ)——多组分复杂蒸馏控制的相对增益矩阵计算研究
    张跃敏,许志宏,周家驹
    CIESC Journal. 1990, 41(3):  364-371. 
    摘要 ( 497 )   PDF (345KB) ( 3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应用Bristol的相对增益概念,对具有非线性多变量和相关多回路的复杂蒸馏过程,建立起5×5调节和被调参数对的相对增益计算方法,以研究它在设计中的控制策略问题.该方法改进了2×2相对增益子集分析方法的不足,达到了比通常应用的方法更准确和全面地反映出控制回路间存在的相关作用的目的,从而找到在全局意义下的控制策略.
    含盐二元系等温汽液平衡的研究
    刘文彬,朱建军,卢锦梭
    CIESC Journal. 1990, 41(3):  372-377. 
    摘要 ( 489 )   PDF (227KB) ( 2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对含盐二元系汽液平衡的研究国内外曾不少,其研究手段也各异.在等温汽液平衡实验中,压力是唯一可观测的物理量.若能找出压力与盐量间的关系并揭示其与Furter方程的联系将是很有意义的.本文将依据实验建立这种联系,从而给出在等温情况下盐对二元系压力影响的一般规律.
    W/O/W乳液的渗透溶胀
    严年喜,施亚钧,苏元复
    CIESC Journal. 1990, 41(3):  378-381. 
    摘要 ( 556 )   PDF (185KB) ( 1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W/O/W或/O/W/O多重乳状液是一种复分散体系.早在1925年它就被人们所发现.直到最近,由上人们发现它可广泛用于液膜分离技术、固定化酶、体内解毒以及控制释放等领域,因而对多重乳状液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乳液溶胀,至今尚未有过系统的研究报道.根据分析及实验结果,溶胀是由渗透与夹带两个因素引起的.本文建立了W/O/W乳液的渗透溶胀模型,并通过实验研究了影响溶胀的因素.
    含盐异丙醇溶液饱和蒸汽压的测定和关联
    鲍祁,崔志娱,高大泉,李竞庆,吕成章,项婷
    CIESC Journal. 1990, 41(3):  382-385. 
    摘要 ( 878 )   PDF (220KB) ( 3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为了考察电解质-盐类对汽液平衡的影响,研究挥发性溶剂在不同盐浓度下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对于理论上了解盐效应的机理,实践中用于恒沸混合物的加盐精馏、有机生物物料的制取分离等都是很有意义的.由丙烯水合制异丙醇的传统过程是得到异丙醇和水的恒沸物,而后再加入第三组分进行特殊精馏,便可得到无水异丙醇.近年来人们试探改革这一传统过程,运用加盐萃取精馏.这是因为盐效应可较大地改变各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以致消除恒沸.由于氯化锌较其他盐(如CaCl_2)在异丙醇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并有较大的溶解速率,因此研究ZnCl_2-异丙醇溶液的饱和蒸汽压是有现实意义的.
    《化工学报》征稿简则
    CIESC Journal. 1990, 41(3):  387-387. 
    摘要 ( 385 )   PDF (144KB) ( 1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一、《化工学报》是由中国化工学会主办、化工出版社出版的学术刊物,它反映我国化工领域中具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以保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