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1988年 第3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8-04-25
    化工学报
    氨合成回路的模拟分析与多目标优化的探讨
    俞裕国,王长英
    CIESC Journal. 1988, 39(2):  129-136. 
    摘要 ( 601 )   PDF (382KB) ( 1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中建立了Kellogg型氨厂合成气压缩机特性曲线的多项式模型及氨分离过程汽液平衡与回路压力降回归模型.对分离氨所需冷量也进行了估算.用序贯模块法与联立方程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稳态模拟.基准工况的实例分析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符合良好.在53种工况下,进行了各主要操作变量对生产影响的模拟分析.以压缩机吨氨功耗最小而氨产量又最大为目标,合成塔最佳操作条件为约束,进行了多目标多层次优化问题的探讨.
    采用床层塌落技术测量气-固流化床浓相空隙率
    金涌,俞芷青,P.N.Rowe D.J.Cheesman
    CIESC Journal. 1988, 39(2):  137-143. 
    摘要 ( 538 )   PDF (326KB) ( 2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切断流化床气源,并跟踪测量床面塌落速度的方法,可以测得浓相空隙率.当分布板下方气体预分布空间(简称风箱)中,多余的气体必须通过床层排放时,往往就做不到骤然切断气流,本文对这一问题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检验.
    多孔催化剂效率因子的多组分扩散模型(Ⅲ)——加压下WB-2中温变换催化剂的效率因子
    黄俐滨,朱炳辰,徐懋生,孙启文,丁百全
    CIESC Journal. 1988, 39(2):  144-152. 
    摘要 ( 529 )   PDF (421KB) ( 2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中研究37×10~5Pa(表)及13×10~5Pa(表)压力下工业粒度ф9×7mm.WB-2中温变换催化剂的宏观反应速率,测试了催化剂的孔径分布和曲节因子.本报应用常压下测得的本征动力学方程,对于十七组宏观实验速率,按照前报(Ⅱ)提出的简化多组分扩散模型,求取了效率因子的数值解,并与实验观察值作了比较.比较的结果令人满意.本报由此认为,对于中温变换这类压力不高的反应,研究其加压宏观动力学行为,不必进行加压宏观速率的实验测定.加压下的效率因子及宏观反应速率可在常压测得的本征动力学基础上借助本文提出的模型计算求得.
    大直径三相流化床相含率与缝隙液速的研究
    胡宗定,于宝田
    CIESC Journal. 1988, 39(2):  153-161. 
    摘要 ( 507 )   PDF (406KB) ( 2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大直径三相流化床的局部气含率(?)固含率及液体缝隙速度进行了测定,并结合小直径床的数据作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局部气含率基本符合抛物线分布;局部固含率可以由方程式(7)来表示;利用本文修正的液体循环流模型能够合理地描述液速分布.
    用随机过程模拟填料塔液体的流动分布
    张泽廷,余国琮
    CIESC Journal. 1988, 39(2):  162-169. 
    摘要 ( 542 )   PDF (347KB) ( 1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用状态离散(?)时间离散的马尔可夫过程来模拟颗粒填料塔液体的流动分布.结果表明,用随机过程的理论来阐明填料塔液体的随机流动和转移过程,更能准确地反映过程的本质.
    锚式搅拌槽中高粘牛顿流体的流速分布及其粘性耗散
    朱秀林,王凯,潘祖仁
    CIESC Journal. 1988, 39(2):  170-179. 
    摘要 ( 569 )   PDF (428KB) ( 1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用照相法测定了锚式搅拌槽中高粘度流体的流型和速度分布.利用最小二乘法获得速度分布拟合方程以及槽中剪切率γ和耗散能Φ分布方程.比较了槽壁区域剪切率和全槽平均剪切率、Metzner常数k_S和搅拌器特性参数C_3,指出k_S是表征槽中高剪切区域剪切率大小的特征量,C_3表征了全槽平均剪切率的大小.对于均匀剪切场,两者是一致的.可以用单位体积剪切率分布系数φ_V来描述槽中剪切率分布的均匀程度.本文还研究了Re数对速度分布流型的影响,发现在低Re数下,流型是对称的.高Re数下,流型则不对称.
    SO_2在钒催化剂上的氧化反应动力学
    江礼科,邱礼有,梁斌
    CIESC Journal. 1988, 39(2):  180-189. 
    摘要 ( 600 )   PDF (438KB) ( 2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通过SO_2在钒催化剂熔融液相中反应特性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液相反应机理及液相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再将液相传质与液相本征动力学模型结合得到“微观”动力学模型,避开了液相有效因子的复杂求解.认为不同温度范围必需建立不同的模型.在推导S_(101)型工业催化剂原粒的宏观动力学模型中,采用了简化的孔扩散模型.根据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得到两温度段的宏观动力学模型如下:r_1=k_1po(_2)~318pso(_2)~112[(1-3/2β)~112/(1+k_1(pso_3/pso_2)~(1/2)]~112(高温段)r_2=k_2po(_2)~114pso(_2)~112[(1-3/2β)~112/(1+k_1(pso_3/pso_2)~(1/2)]~112 (低温段)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平衡溶解度
    龙军,王仁安,范耀华
    CIESC Journal. 1988, 39(2):  190-197. 
    摘要 ( 554 )   PDF (332KB) ( 1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溶剂化缔合观点,推导出了计算难挥发物质在超临界流体(SCF)中平衡溶解度的缔合模型.利用文献数据对缔合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考察,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以缔合模型为基础,对SCF的溶解能力及其随诸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由此得出的一些推论均能和实验现象一致.
    中国几种油页岩超临界萃取研究
    郭树才,韩威,黄光伟,胡浩权,王锐,Kurt Hedden,Achim Wilhelm
    CIESC Journal. 1988, 39(2):  198-205. 
    摘要 ( 532 )   PDF (410KB) ( 1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甲苯为溶剂对八种中国油页岩样进行了非等温的超临界萃取实验.进行了不同萃取压力、终温、样品粒度、溶剂速率和溶剂中供氢组分含量等参数的系统实验.结果表明,甲苯溶剂超临界萃取油类产物产率是一般干馏方法的二倍.溶剂中加入供氢组分,能使油页岩中有机质回收完全.由不同温度下萃取溶液中萃取物浓度的变化得出,油页岩的超临界萃取动力学可用一级反应描述,过程分两段,活化能分别为120和180kJ·mol~(-1)左右.
    钒酸盐催化热钾碱富液解吸二氧化碳的速率模型
    张平,路琼华,李盘生,杨炳贤
    CIESC Journal. 1988, 39(2):  206-213. 
    摘要 ( 450 )   PDF (364KB) ( 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以双膜论为基础,经合理简化,推导出在催化热钾碱富液中存在两个平行反应(一个为可逆反应,一个为不可逆瞬间反应)这一解吸过程的扩散一反应方程.并求出其解析解,得到解吸速率表达式为:用这一模型很好地解释了钒酸盐催化热钾碱富液在本实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并讨论了催化剂用量,液相搅拌转速及温度变化对解吸速率的影响.催化机理和模型与实验结果能够吻合一致.
    约束射流中环流现象的研究
    张至英,戴干策,陈建新
    CIESC Journal. 1988, 39(2):  214-223. 
    摘要 ( 482 )   PDF (388KB) ( 2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在一定条件下,约束射流内会出现大规模环流,如将约束射流用于管式反应器,环流的产生不但造成物料返混而且改变了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及混和状况,从而影响反应器性能.作者对约束射流中环流现象进行观测研究,测定了环流起始与终止位置,同时分析了影响产生环流的因素,并应用自由湍流园射流模型导出了计算约束射流中环流起始位置的关联式.x_b/d_l=2.93(1+Q_(ao)/Q_(fo)
    线性VLE模型对C_5烃-乙腈体系实用性的实验验证
    云志,史美仁,时钧
    CIESC Journal. 1988, 39(2):  224-231. 
    摘要 ( 540 )   PDF (417KB) ( 1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曾报道过下列最简单的线性汽液平衡模型可以适用于C_5-DMF体系. 本文按文献数据回归了一套适合于C_5-乙腈(包括含水乙腈)体系的模型参数M、B值.同时,在小型筛板塔上进行了以乙腈为溶剂全循环全回流萃取精馏碳五馏份的试验,并用上述关系式和M、B值进行了试验塔沿塔身浓度、温度分布的逐板计算.结果证明所用计算模型及参数值是适用的,可供设计乙腈萃取精馏碳五馏份工业塔时选用.浓度计算值与实测值平均偏差为0.45%(mol),温度平均偏差为3.6℃,校正后为0.7℃.提出了一个利用试验塔的实测数据和计算模型,例算部分组分模型参数的方法,用此方法求取了反式-2-戊烯的参数.
    填料塔设计通用关联图
    金祖源
    CIESC Journal. 1988, 39(2):  232-238. 
    摘要 ( 527 )   PDF (304KB) ( 1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河北工学院
    丁二烯萃取精馏过程的模式识别分析
    张未名,徐灿,陈念贻,邱孝痒,胡大俊,李再琮
    CIESC Journal. 1988, 39(2):  239-242. 
    摘要 ( 541 )   PDF (187KB) ( 3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用模式识别方法分析丁二烯萃取精馏过程,获得了两个控制目标的公共优化条件,并在生产过程的数据中得到证实.
    多组分精馏计算的新方法
    李鑫钢,杜英生,余国琮
    CIESC Journal. 1988, 39(2):  243-248. 
    摘要 ( 811 )   PDF (223KB) ( 2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应用Newton-Raphson技术求解精馏计算的三对角线物料平衡方程组.提出了一种新的块状三对角线矩阵法.本方法具有程序简单,对初值的选择要求不高,占用计算机内存少,计算偏导数少和快速稳定收敛等特点.
    由图论计算过量焓
    金克新,姚允斌,魏东炜
    CIESC Journal. 1988, 39(2):  249-253. 
    摘要 ( 491 )   PDF (231KB) ( 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提出修正的信息指标T_D,以及由T_D计算二元系过量焓的关系式.利用该关系式,计算了60种不同二元体系的过量焓.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证明该式不仅可用于一般烃类体系,而且也可用于含有杂原子的体系.南开大学化学系
    多孔电极中氧的阴极还原制备过氧化氢
    陆兆锷,李衡,赵英明
    CIESC Journal. 1988, 39(2):  254-256. 
    摘要 ( 541 )   PDF (152KB) ( 1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把炭黑与PTFE乳液混和制成多孔电极.在用阳离子膜分隔两电极的电解池中,当KOH的浓度大于0.3mol/1时,20℃下产生HO-_2的电流效率超过90%.每公斤过氧化氢耗电2.2k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