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1966年 第1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66-06-25
    化工学报
    若干芳烴溶剂的萃取平衡
    张桂兰,丁淑荣,胡慧明,彭少逸
    CIESC Journal. 1966, 17(2):  91-98. 
    摘要 ( 598 )   PDF (257KB) ( 1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腈乙基化合物和亚砜化合物均对芳烃有较好的溶解性能。考查了氧二丙腈与硫二丙腈和烷、环烷、烯、环烯与单环芳烃、双环芳烃等不同三元体系的萃取平衡。也考查二甲亚砜的一些溶剂性能。 在液液萃取中,溶剂对某组份的选择性与其溶解度常有矛盾。提出了一个综合判断溶剂效能的方法。从处理数据结果可以看出二甲亚砜有很好的效能,氧二丙腈次之,硫二丙腈较差。
    用固定床吸附方法脫去液体蜡中的芳香烴
    李荣模 ,殷行知 ,赵秀凤 ,袁亚英 ,吴惠锦
    CIESC Journal. 1966, 17(2):  99-106. 
    摘要 ( 622 )   PDF (485KB) ( 1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尿素脱蜡方法生产出来的液体蜡,一般都含有3~10%的芳香烃。欲将此蜡用来作为合成洗滌剂、石油酯增塑剂等轻化工产品的原料,就必须设法降低其中的芳香烃含量到允许范围。前阶段的工作表明,采用固定床循环吸附方法,脱除直馏煤油及其液体蜡中芳香烃是有工业化前途的。本工作就是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工艺条件和产品质量之间的初步规律,为中间放大试验提供了操作依据。 试验用原料油有两种:一种是成球法尿素脱蜡中型试验装置生产的液体蜡,馏程210~260℃,芳香烃含量3~5%;另一种是异丙醇尿素脱蜡工业试验装置生产的液体蜡,馏程210~260℃,芳香烃含量8~10%。吸附剂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的粗孔硅胶。隔带剂是90~120℃馏分的溶剂汽汕。脱附剂是工业苯。 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芳香烃含量为3~10%的液体蜡,采用固定床循环吸附方法脱去其中芳香烃的最惠工艺操作条件为:加料比(克原科/克硅胶)K=2.68~0.172C_0(C_0表示进料中的芳烃重量百分比);隔带剂和脱附剂用量,当以体积表示时,均为硅胶在床层中孔隙率的0.7~1.0倍,即1.0~1.5毫升/克硅胶。在最惠操作条件下,当控制去芳烃液体蜡产品中芳香烃含量小于1%时,回收率可达93~95%;副产品芳烃浓缩物纯度较高,折光率(n_D~(20))可控制在1.5000以上。
    从分子量分布探討均相及非均相丁二烯顺式-1,4聚合的机理
    谢洪泉,汪月生
    CIESC Journal. 1966, 17(2):  107-114. 
    摘要 ( 786 )   PDF (401KB) ( 1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工作以逐步沉淀法测定了在均相(Et_2AlCl-CoCl_2·4C_5H_5N)及非均相(i-Bu_3Al-TiI_4)Ziegler型催化剂的作用下,丁二烯在各种条件下进行顺式-1,4聚合的分子量分布。结果指出,不论均相或非均相催化聚合得到的分子量分布都比较窄。对于均相体系,升高聚合温度、降低单体浓度、添加链转移剂(如乙硫醚、N-苯基-β-萘胺、庚烷)、减少催化剂钴的浓度和增加Al/Co比,均能使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变窄;而对于非均相体系,则降低聚合温度和减少Al/Ti比均能增加分子量的均一性;单体浓度和催化剂老化对分子量分布无显著影响。 非均相聚合的分子量分布比均相聚合的更窄,前者的微分分布曲线的高峰偏于高分子量部分,而后者的偏于低分子量部分。这可能是由于非均相聚合的链终止速度依赖于链长,而均相聚合的链终止速度与链长无关。
    固体颗粒通过孔口的流动
    秦霽光,陈洪生,屠之龙,崔秀云
    CIESC Journal. 1966, 17(2):  115-123. 
    摘要 ( 688 )   PDF (454KB) ( 2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提出了固体颗粒通过孔口流动的模型,并导出在有压差和无压差条件下颗粒物料通过孔口的流率方程 W=0.58C_0C_g(D_0-d_p)~2γ_s(g(D_0-d_p)/(2μ)(1+ΔP/(Lγs)))~(1/2) 上式关联了五组作者的206个实验数据,平均偏差为18%。
    管道网系的系統分析
    唐志廉
    CIESC Journal. 1966, 17(2):  124-133. 
    摘要 ( 582 )   PDF (412KB) ( 1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于不可压縮流体在一条串联管路上流动的計算,伯努利方程的应用是十分广泛而有效的。但对于具有支路网絡管道体系中流体輸送的問題,还比較缺少一套系統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在本文中,将一般导管阻力的計算公式: 改写成对体积流量线性元件的形式:幷且引入了“全路”的槪念,即得到一組线性方程式,可以用来描写复杂管路体系的一般流动問题。把此方程組用矩陣形式表达出来,不但使列写方程組的过程中有一套明确而简便的规则可循,不易出错,而且还能便于运用电子计算机解方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