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1991年 第4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1991-12-25
    化工学报
    富氮膜分离过程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陈燕淑,曹义鸣,金圣德,蒋国梁,朱葆琳
    CIESC Journal. 1991, 42(6):  647-652. 
    摘要 ( 455 )   PDF (276KB) ( 1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用中空纤维膜从空气中富集氮气的过程进行研究,较好地揭示了过程中各参数及膜性能与分离结果的关系.改变实验条件可得到浓度为85%~99.6%的富氮气体,回收率为78%~23%.实验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采用柱塞流逆流模型和全混柱塞流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模型可以满足工业模拟和设计要求.
    精馏过程数学模拟的新方法——三维非平衡混合池模型
    余国琮,宋海华,黄洁
    CIESC Journal. 1991, 42(6):  653-659. 
    摘要 ( 492 )   PDF (344KB) ( 1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作者以前提出的二维、定数混合池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对实际的工业精馏过程进行数学模拟的新方法——三维非平衡混合池模型.利用此模型对丙烯-丙烷气体分馏塔的计算证明,其对实际的工业精馏塔能够进行准确的数学模拟.从而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型及在化工中的应用
    陈守煜,陈晓冰
    CIESC Journal. 1991, 42(6):  660-668. 
    摘要 ( 496 )   PDF (408KB) ( 1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提出模糊模式识别与模糊分类理论模型.模型由于引入指标权向量,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以适用于化工系统中.文中还给出一个应用实例.
    用PT立方型状态方程关联电解质水溶液的渗透系数
    左有祥,郭天民
    CIESC Journal. 1991, 42(6):  669-674. 
    摘要 ( 431 )   PDF (246KB) ( 1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将Debye-Huckel静电作用项增加至Patel-Teja立方型状态方程中,建立了适用于电解质体系的新模型.该模型仍然保持了密度立方型的优点.仅用一个可调参数将该模型用于单盐水溶液的渗透系数关联,取得了与实验数据一致的结果.
    高分子稀溶液中溶剂对分子特性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林贻清,游在安
    CIESC Journal. 1991, 42(6):  675-682. 
    摘要 ( 487 )   PDF (378KB) ( 1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不同溶剂对离子性和非离子性高分子稀溶液的分子构型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在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中加入无机盐,测量并计算了分子扩张因数,特征粘度与盐浓度、盐离子价数、溶液pH值的关系.同时使用不同的有机溶剂测量聚丁烯溶液的Maxwell模型松弛时间和分子扩张因数.研究表明,高分子稀溶液可藉调整溶剂性质的方法以达到期望的流变特性.
    核壳型复合聚合物乳液合成工艺研究
    许涌深,曹同玉,龙复,韩伟平
    CIESC Journal. 1991, 42(6):  683-689. 
    摘要 ( 449 )   PDF (603KB) ( 1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乳化单体加料的种子聚合技术,合成了聚丙烯酸乙酯/聚苯乙烯核壳型复合聚合物乳液.确定了种子聚合过程中乳化剂补加量与聚合单体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和合理的单体加料速率.该体系所得聚台物乳液的乳胶粒是“翻转型”的核壳结构.
    二维颗粒反应的分数维模型
    马兴华,黄滔,尉俐
    CIESC Journal. 1991, 42(6):  690-696. 
    摘要 ( 508 )   PDF (274KB) ( 1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将分数维理论引入颗粒与流体的非均相反应系统,提出不规则颗粒二维反应的分数维模型.在假稳态条件下,对不规则颗粒的核收缩反应方程求得解析解.结果表明,当反应受膜扩散控制、灰层扩散控制和化学反应控制时,颗粒的分数维越高,反应总速率越快;而在膜扩散控制阶段,分数维对相对反应时间没有影响.
    垂直气固两相流动系统中颗粒群与气流之间的相互作用
    白丁荣,金涌
    CIESC Journal. 1991, 42(6):  697-703. 
    摘要 ( 472 )   PDF (363KB) ( 1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垂直气固两相流动系统中,从初始流态化到气力输送的整个区域内气固两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气体与颗粒群之间的曳力系数可以定量表征两者之间的能量交换过程.文章并讨论了不同操作条件下气固曳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并由此可见两相流系统中出现的不均匀状态(低气速时产生气泡,高气速时颗粒趋于聚集)均可用体系为使气流对颗粒群做功最小而采取的运动形态来解释.
    筛型精馏塔板喷射工况下三相流体力学性能的研究
    王可安,史季芬,傅举孚
    CIESC Journal. 1991, 42(6):  704-709. 
    摘要 ( 485 )   PDF (291KB) ( 1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600×150mm矩形冷模塔内,进行了汽液液三相精馏塔板流体力学性能的研究.实验采用了两种物系和两种筛型板.提出了计算流体力学参数的关联式.针对三相精馏的特点,提出了作者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流体在粗糙管管内及管隙间湍流流动阻力与传热的数据关联
    邓先和,邓颂九
    CIESC Journal. 1991, 42(6):  710-718. 
    摘要 ( 550 )   PDF (381KB) ( 1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分析了流体在规整型粗糙强化管束的管内和管隙间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讨论了湍流流体在规整型粗糙壁面上和在光滑壁面上动量与热量传递的差别,推导出光滑管和粗糙管管内及管隙间湍流流动的流体摩擦阻力系数和传热准数方程的关联式,并能较好地关联螺旋槽管、螺旋低翅片管和缩放管管内与管隙间的流体阻力和传热的实验数据.
    液滴撞击热板面时的Leidenfrost现象和转变温度的试验研究
    潘永康,刘相东,A.S.Mujumdar,T.Kudra
    CIESC Journal. 1991, 42(6):  719-725. 
    摘要 ( 527 )   PDF (373KB) ( 2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结果显示,液滴撞击温度超过转变温度的金属板面时具有很高的传热速率.本文介绍了液滴撞击热板面时几种液-固系统的转变温度LFT及TSF的测试结果.TSF是本文作者首次提出的.根据对试验数据的归纳,本文指出了估算纯液体撞击热金属板时转变温度LFT的无因次关联式.对传热现象的诸因素,如液体初温、成分、浓度等对转变温度的影响也作了研究.试验中采用的液体有纯液体、溶液、二元混合液、悬浮液、乳浊液及数种复杂组分液体,采用的板材有不锈钢等四种金属材料和瓷板等四种非金属材料.
    用硫酸铝作絮凝剂从发酵滤液中萃取青霉素时破乳效果的研究
    杨智发,于淑秋,陈家镛,刘守信,王建新
    CIESC Journal. 1991, 42(6):  726-731. 
    摘要 ( 535 )   PDF (324KB) ( 2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应用铝离子水溶液的化学特点及蛋白质在溶液中结构变化的特征,研究了用硫酸铝作为青霉素萃取工艺中的破乳剂的作用规律及操作条件.中、小试结果表明,先将硫酸铝溶液与滤液混合30秒,并使混合液的pH值>4.5,萃取平衡的pH值>3.0,0.1~0.3%(mass/v)的硫酸铝即可有较好的破乳效果,但需严格控制溶液的pH值.
    C301铜基催化剂甲醇合成反应动力学(Ⅳ)——圆柱状催化剂平行反应效率因子二维模型的正交配置解
    孙启文,房鼎业,朱炳辰
    CIESC Journal. 1991, 42(6):  732-737. 
    摘要 ( 540 )   PDF (301KB) ( 1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平行加氢反应作为铜基催化剂上甲醇含成的关键反应,按二维模型计算了圆柱状C301铜基催化剂上这两个反应的效率因子.将效率因子的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测定值进行比较,表明正交配置法中计算平行反应效率因子的有效、准确的方法.
    用差热分析技术研究煤/煤焦的加压气化动力学
    吴帆,朱素渝,谢克昌,凌大琦
    CIESC Journal. 1991, 42(6):  738-745. 
    摘要 ( 454 )   PDF (359KB) ( 1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多种气体使用的高温高压差热分析装置,并用其考察了四种典型的不同煤化程度煤或煤焦,分别将它们在CO_2和水蒸气中进行加压气化.结果表明,试样的气化反应性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降低;气化剂压力对反应性的影响分别为g(p_(co_2))=p_(co_2)/(1+k_(co_2)p_(co_2)和g(p_(H_2O)=p_(H_2O)/(k_(H_2O)+p_(H_2O)).在建立了近似的差热分析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得到用不同参数值描述不同煤种在不同气体中的加压气化动力学通用方程.与热重分析等传统方法相比,差热分析技术用于煤/煤焦气化动力学的研究不但减少了实验工作量,而且可以得到较准确的结果.
    吸附势理论推算混合气在载铜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
    祝立群,涂晋林,施亚钧
    CIESC Journal. 1991, 42(6):  746-749. 
    摘要 ( 464 )   PDF (195KB) ( 1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根据吸附势理论,预测了CO/CO_2和CO/N_2两种二元混合气在载铜活性炭(C/Cu)上的吸附平衡数据,该数据与实测结果的比较表明,上述理论误差较小,并且适用于CO/CO_2这类共沸体系,从而推广了这一理论的应用范围.相应的比较结果还表明,Flory-Huggins空穴溶液模型和负荷比夫联方程均不能描述CO/CO_2的共沸行为.
    改性铜酞菁颜料的性质研究
    吴星,周建兵,黄明昌,诸洵治
    CIESC Journal. 1991, 42(6):  750-756. 
    摘要 ( 520 )   PDF (343KB) ( 2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带有部分基团取代的α型铜酞菁颜料的合成方法,采用红外光谱、X衍射、电镜扫描对其晶相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测试了其着色力、比表面积和抗絮凝性能.结果表明:掺入部分—SO_3NR′R、—Br取代及部分聚合铜酞菁,均能使α型铜酞菁在芳香烃溶剂中具有抗晶型转变和抗絮凝的优点.
    用拟组分模型关联恒温二元汽液平衡
    陈福明,周定
    CIESC Journal. 1991, 42(6):  757-764. 
    摘要 ( 463 )   PDF (330KB) ( 1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提出了一个描述汽液平衡的拟组分模型.作者选取38个恒温二元汽液平衡体系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在中、低压力范围内,用拟组分模型能够精确地关联二元体系的汽液平衡.其关联精度明显优于UNIQUAC模型.2.拟组分模型适用于各种非理想体系(包括具有恒沸点及存在缔合的体系).
    不可逆吸附的存在对ZSM-5分子筛中扩散的影响
    梁五更,陈诵英,彭少逸
    CIESC Journal. 1991, 42(6):  765-769. 
    摘要 ( 502 )   PDF (203KB) ( 1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不可逆吸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长时间抽空或吹扫脱附仍脱不出去的那部分吸附质,它们在催化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沸石分子筛中,由于存在特殊的孔道结构,而使不可逆吸附的作用更大;且可设想,不可逆吸附对其中的扩散将有很大的影响.
    泡沫分离技术的实验研究——回收废液中的金
    陈树晖,褚家瑛,江体乾
    CIESC Journal. 1991, 42(6):  770-774. 
    摘要 ( 553 )   PDF (229KB) ( 2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泡沫分离是一种新的分离技术,在国外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不少成果.Jorne和Rubin在研究金属离子泡沫分离的基础上,提出的Goug chapman扩散双电层理论,阐述了利用相反电荷的金属离子与表面活性剂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达到金属离子的泡沫分离.Rubin和Lapp、Charewicz和Grives等人通过对泡沫分离金属离子的研究表明:pH值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离子强度可以改变表面活性剂的选择性.Bruner和Stephan采用泡沫分离方法脱除洗涤剂厂排放的一级及二级污水中的表面活性剂,试验结果表明:塔式泡沫分离装置比槽式装置有更高的脱除率.
    化工学报一九九一年第42卷总目录
    CIESC Journal. 1991, 42(6):  775-777. 
    摘要 ( 375 )   PDF (195KB) ( 1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化工学报》征稿简则
    CIESC Journal. 1991, 42(6):  784-784. 
    摘要 ( 403 )   PDF (122KB) ( 1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一、《化工学报》是由中国化工学会主办、化工出版社出版的学术刊物,它反映我国化工领域中具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本刊刊登化学工艺、化学工程、化工设备、过程开发以及与化工学科有关的化工冶金、环境工程、生化工程等边缘、交叉学科方面具有创造性的、代表我国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设“化工数据”栏报道有应用价值的化工数据;设“研究简报”栏扼要报道阶段性科研成果;并设“读者来信”栏开展学术讨论;本刊还特约撰写指导学科发展方向的综述论文.三、本刊设中文版和英文版.作者可单独投中文版或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