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1年 第3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1-12-05
    特约评述
    金催化在化工过程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李金金1,2,胡江林1,李光兴1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575. 
    摘要 ( 10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世纪末以来,人们发现金在CO低温氧化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由此拉开了金催化研究的序幕。金催化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及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在简述了金催化的研究开发意义、商业价值及机理研究基础上,评述了近几年来金催化在一些有工业应用前景的化学反应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对CO氧化反应、水煤气变换反应、烯烃加氢、醇和醛氧化反应、双氧水合成、碳氢键活化反应等进行了评述。还特别结合作者课题组在金催化羰化反应中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讨论。若金催化剂能够大规模用于或部分替代其它贵金属所涉及的催化领域,将会产生一场历史性的变革。

    化工过程与装备
    吸附法海水提铀材料研究进展
    沈江南1,林 龙1,陈卫军1,周 勇2,金可勇2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586. 
    摘要 ( 11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吸附法是海水提铀的最适宜方法之一,选择性好且吸附效率高的吸附材料是从海水中提取铀的最佳材料。本文回顾了到目前为止吸附法海水提铀的无机、有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吸附性能和铀吸附机理,介绍了不同海水提铀装置的结构和吸附性能。由于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高机械强度、高铀吸附量、低共存离子干扰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海水提铀材料;而且膜式吸附装置由于操作流程简单、可连续化等优点,是一种较佳的吸附方式。开展高铀吸附量、高选择性的吸附剂和处理量大的吸附方式是今后吸附法海水提铀的重要研究方向。

    硫酸盐生物还原中电子供体的选择
    姬玉欣,马 春,金仁村,周 萍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593. 
    摘要 ( 13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硫酸盐生物还原在含硫酸盐废水的处理中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富含硫酸盐的废水通常缺乏电子供体,因此电子供体的选择及添加就成了该工艺推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综述了用于硫酸盐生物还原的各种电子供体,包括氢、甲酸、甲醇、乙醇、乳酸、挥发性脂肪酸、糖类、烃类和有机废物,讨论了适宜电子供体的选择标准。

    多晶硅生产中三氯氢硅精馏节能工艺
    黄国强1,石秋玲1,王红星2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601. 
    摘要 ( 13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述了多晶硅行业概况和差压耦合蒸馏节能技术。详述了一种高纯三氯氢硅差压耦合精馏工艺,利用高压塔塔顶蒸汽作为低压塔塔釜再沸器热源,实现了能量的集成与过程优化。运用化工模拟软件PRO/8.1模拟了两塔高纯三氯氢硅差压耦合精馏工艺和三塔高纯三氯氢硅差压耦合精馏工艺的设计参数。结果显示,两塔耦合三氯氢硅一次收率为92.0%,理论节能50.1%;三塔耦合三氯氢硅一次收率为92.0%,理论节能66.7%,效果更好。该技术已成功实现工业化,可使精馏单元实际能耗平均降低40%60%同时大幅减少了设备投资。

    膜分离法精制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
    杨 柳1,马卫华1,戚 莉2,钟 秦1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606. 
    摘要 ( 11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聚醚砜超滤膜对ZSN-330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进行精制,粗聚醚多元醇由正己烷11体积比稀释,精制效果很好,大部分检测时间下锌、钴离子截留率高达90%以上,含量低于1 mg/g。采用红外分析并验证了截留物中含有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DMC)成分。考察了膜截留分子量、料液黏度、操作压力、料液流速等对膜通量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超滤条件为膜截留分子量为150 kDa、由正己烷11稀释、操作压力0.5 MPa、料液流速40 L/h。分别采用去离子水、2‰氢氧化钠溶液、正己烷溶剂超声清洗污染的膜,2‰氢氧化钠溶液的清洗效果较好,膜通量恢复率达66.4%

    离子液体对乙腈-水共沸物系汽液平衡的影响
    李春利,李聚魁,刘艳稳,方 静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611. 
    摘要 ( 11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n[Cl])作为分离乙腈-水共沸物系的溶剂。在0.101MPa下测定了在离子液体Bmin[Cl]含量为10%20%30%时乙腈-水物系的汽液平衡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液体Bmin[Cl] 可以提高乙腈对水的相对挥发度,离子液体Bmin[Cl]含量在20%以上时可以消除乙腈-水物系的共沸点。离子液体Bmin[Cl]可以用作分离乙腈-水物系的萃取剂。用改进的Furter方程对数据进行了关联,得到了离子液体Bmin[Cl]对乙腈-水物系的盐效应参数。

    乙烯利重排器的模拟分析与设计优化
    张新平,王敏华,赵海泉,廖本仁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615. 
    摘要 ( 11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重排是乙烯利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本文建立了重排反应器数学模型,模拟表明重排器中物料停留时间不足,三(2-氯乙基)亚磷酸酯转化率低;预热和反应的高度耦合导致重排器操作范围窄、装置稳定性差。模拟结果与装置实际情况一致。因此,对重排器进行了优化设计,将其分解为预热器和重排反应器。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设计,重排过程的操作稳定性大大加强,控制了反应器飞温,提高了亚酯转化率,减少了副反应的发生;并且新的重排工艺可以利用反应热预热原料,过程能耗降低。

    工业催化
    基于上转换发光的可见/近红外光催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刘恩周1,樊 君1,胡晓云2,侯文倩1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621. 
    摘要 ( 16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上转换发光材料可将低能光子转换为高能光子,对于太阳能的转化利用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以TiO2为例,介绍了上转换发光在可见/近红外光催化领域的研究背景,说明了光能吸收、光能转换、光能转移、表面反应的光能利用机制,总结了上转换发光的研究进展。同时重点分析了稀土上转换发光在可见/近红外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现状,阐述了上转换发光与其它改性方法协同提高TiO2光催化效率的基本原理。最后提出了基于复合上转换发光的光催化研究思路,展望了上转换发光在光催化中的应用前景。

    Ziegler-Natta型丙烯聚合催化剂内给电子体复配的研究进展
    谭 忠1,徐秀东1,2,严立安1,周奇龙1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628. 
    摘要 ( 15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述了Ziegler-Natta催化剂内给电子体的作用,指出通过内给电子体复配可以使其优势互补,得到综合性能更优的催化剂。深入调研了国内外相关单位的研究动向,以LyondellBasell公司、DOW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等多个研究单位为着眼点,阐述了复配内给电子体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内给电子体复配的广阔前景。

    Ga改性的HZSM-5分子筛甲醇芳构化催化反应性能
    刘维桥1,雷卫宁1,尚通明1,陈旭红1,戴文娟1,王恒强2,任 杰2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637. 
    摘要 ( 12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浸渍法和水热合成法向ZSM-5分子筛中引入Ga助剂对其进行改性。采用XRDXPSNH3-TPDSEM等技术对改性前后的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两种不同引入方式引入Ga助剂对分子筛的晶体结构、孔径及形貌影响均很小,而对分子筛酸性的影响与Ga的引入方式有关。其中,浸渍法引入Ga对分子筛的酸性影响不明显,只是其中的强酸位略有减少。而水热合成法引入Ga会显著增加分子筛的弱酸及强酸的酸量。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Ga的引入对HZSM-5催化剂甲醇芳构化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合成法引入Ga较浸渍法引入Ga更能提高甲醇芳构化反应的活性和芳烃选择性。此外,Ga改性HZSM-5分子筛对其甲醇芳构化反应中积炭反应的抑制起到积极作用。

    新型固载离子液体在碳酸丙烯酯水解反应中的应用
    唐斌艳,郭建平,陈 林,胡 强,毛丽秋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642. 
    摘要 ( 11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L-丙氨酸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以SiO2为载体的固载化离子液体催化剂IL-Ala/SiO2。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TG)、13C NMR1H NMRXRDTEM等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在碳酸丙烯酯(PC)水解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常压下能有效催化碳酸丙烯酯水解生成1,2-丙二醇(PG)。在催化剂含量为9%(质量分数)、温度140 、反应时间3.5 h的条件下,PC的转化率大于99%PG的选择性大于99%。经简单分离后催化剂可重复使用5次而活性变化不大。

    材料科学与技术
    埃洛石纳米管在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展
    伍 巍,吴鹏君,何 丁,曹贤武,周南桥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647. 
    摘要 ( 12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埃洛石纳米管(HNTs)的结构和性质,着重说明了相比碳纳米管HNTs具有的优势。详述了利用有机试剂对埃洛石进行改性的方法和取得的效果。综述了HNTs在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情况,重点阐述了HNTs/聚烯烃、HNTs/聚酰胺、HNTs/天然橡胶等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性能对比效果;探讨了HNTs在泡沫塑料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指出了HNTs在改性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领域的发展方向,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提高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倍率性能的研究进展
    王 琦,邓思旭,刘晶冰,汪 浩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652. 
    摘要 ( 11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LiFePO4)被认为是潜力巨大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具有理论比容量高、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和原料来源广泛等优点。但是,由于其本身结构的缺陷,导致其倍率性能低下。本文阐述了近年来改善LiFePO4的倍率性能的研究,重点介绍了包覆碳导电层、掺杂金属离子、合成纳米材料、制备多孔材料等方法,其中以纳米颗粒为基本结构单元的多孔LiFePO4微米球材料倍率性能优异、体积能量密度高,具备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水性聚氨酯的改性研究进展
    颜财彬,傅和青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658. 
    摘要 ( 14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水性聚氨酯的改性,包括交联改性、丙烯酸酯改性、环氧树脂改性、有机硅改性、有机氟改性、纳米改性、超支化预聚体改性和复合改性。比较了不同改性技术的方法和优势,展望了水性聚氨酯的改性发展趋势。

    γ-Al2O3/TiO2混合纳米粒子改性PVDF超滤膜
    闫 勇1,2,赵长伟1,曾楚怡2,栾兆坤1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665. 
    摘要 ( 17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亲水性和强度,将纳米二氧化钛(TiO2)溶胶和纳米氧化铝(γ-Al2O3)按不同比例与聚偏氟乙烯共混,采用相转化法制得共混超滤膜。考察了不同比例的混合纳米粒子对PVDF超滤膜的纯水通量、截留率、力学性能等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膜的表面和内部微观结构,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考察纳米粒子在PVDF基体中的存在状态,通过对复合膜进行拉力测试研究混合纳米粒子对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使用接触角测量仪测定膜表面和水之间的接触角来定量分析比较膜表面的亲水性。结果表明,γ-Al2O3/TiO2混合比为12时,膜的性能达到最优,孔隙率为74%,水通量为120 L/(m2·h),截留率为93%,拉力最大负荷为35 N,拉伸应变为22%

    O-季铵化-N,N-双烷基壳聚糖的单分子膜性质研究
    关品燊,辛梅华,李明春,詹光耀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671. 
    摘要 ( 13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自制的季铵化试剂环氧丙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醚,制备3个不同烷基化长度O-季铵化-NN-双烷基壳聚糖(QADCS),用FTIREA1H NMR对产物进行表征,并试验其单分子膜性质。结果表明,所制得的QADCS可以形成稳定的单分子膜,并且QADCS单分子膜的崩溃压、极限分子面积及最大压缩模量随着侧链长度的增长而增大,其中O-季铵化-N,N-双十二烷基壳聚糖单分子膜的凝聚力最强。为进一步研究QADCS的自组装性质及载药性能提供依据。

    石蜡微胶囊型相变储能材料制备及表征
    孙 凯,张步宁,晏凤梅,尹国强,崔英德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676. 
    摘要 ( 10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30#石蜡为芯材、密胺树脂(MF)为囊材,制备了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微胶囊,并将所制得微胶囊添加到石膏板中。采用SEMFTIRDSCTG等手段对微胶囊外观形貌、化学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石膏板储能性能。结果表明:制得微胶囊中石蜡平均含量约为50.4%,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分别30 108.7 J/g;微胶囊表面光滑有突起,粒径在1020 μm;具有较好的外观结构和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增强石膏板的保温性能

    ABn型α-环糊精单体及其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王 宁,火跃芳,卞庆亚,仇 凡,蒋立英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679. 
    摘要 ( 10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得到结构确定的α-环糊精(α-CD)单体并用于聚合,通过对由单取代十一烯酸酯化的α-CD上羟基的酯化,得到ABn型功能化α-CD类单体,并利Hoveyda-Grubbs第二代催化剂引发单体在水/有机溶剂[D2O/(CD3)2CO]中的非环二烯烃易位聚合,一步法得到新型超支化聚(α-CD)。采用1H NMRFTIR、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元素分析对ABnα-CD单体及其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与所设计的分子结构相符合。多角度激光光散射/凝胶渗透色谱(MALLSGPC)联用仪测得超支化聚(α-CD)的数均分子量为1320056300,分子量分布在2.782.63。利用1H NMR图谱计算出该聚合物支化度在0.410.52

    PC/PETG共混物熔体的流变性能
    张 雨,丁雪佳,郭甜甜,周克斌,韩海军,张丽娟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685. 
    摘要 ( 15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共混物,测试了PC/PETG共混物的熔融指数,研究了共混物的复数黏度与剪切频率、温度以及物料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PETG的引入改善了PC的成型加工流变性能;PC/PETG共混物呈现出假塑性流体特性,表现出切力变稀的现象;共混物随着温度的升高,复数黏度下降,随着PETG含量的增加,共混物黏度呈现下降的趋势。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的氨基化改性及电化学行为
    朱 虹,芶 立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688. 
    摘要 ( 14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重氮盐电化学还原的方法对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进行氨基化改性,光电子能谱(XPS)证明表面N元素的存在,同时可以通过406 eV400 eV峰强度的变化,证明硝基还原为氨基。以Fe(CN)63/4氧化还原电对为探针,进一步证明了氨基层的存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改性后电极的电化学行为。通过分别检测多巴胺和抗坏血酸以及它们的混合溶液,表明选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氨基化改性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能够有效分离检测两者的氧化峰,分离后两峰电势差约为0.3 V。电极表面吸附血浆蛋白后,阻碍了Fe(CN)63/4氧化还原对的电子传递,但是并不妨碍多巴胺的检测。

    棒状碳酸钙的鼓泡法制备及表征
    赵丽娜1,2,孔治国1,2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694. 
    摘要 ( 12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鼓泡法,以聚乙二醇(PEG)为有机质,制备出粒度分布较均匀、由立方状纳米粒子聚集而成的棒状方解石型碳酸钙。实验结果表明,PEG在反应中控制了产物的形貌和粒径。通过改变反应温度、PEG用量等考察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同时通过FESEMTEMXRDFTIR和粒度等测试手段对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生物化工
    玉米浆干粉在葡萄糖和木糖混合丙酮丁醇发酵中的应用
    潘 微2,熊 莲1,2,彭万峰2,陈新德1,2,陈 勇3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699. 
    摘要 ( 10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降低丙酮丁醇梭菌发酵生产丁醇的成本,研究了以玉米浆干粉为氮、磷源等营养因子的单糖培养基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只需添加适量的玉米浆干粉,无需添加其它营养物质,以葡萄糖或葡萄糖与木糖混合糖为原料的培养基可以满足丙酮丁醇梭菌的生长及溶剂产生所需要的营养元素,50 g/L葡萄糖-2.5 g/L玉米浆干粉培养基溶剂转化率可以达到35.14%,总溶剂产量17.57 g/L,丁醇产量11.21 g/L30 g/L葡萄糖+20 g/L木糖-2.5 g/L玉米浆干粉溶剂转化率可以达到33.66%,总溶剂16.83 g/L,丁醇11.10 g/L,为进一步研究木质纤维素原料水解液生产丁醇提供理论指导。

    化学-酶法耦合制备拆分β-萘乙醇
    陈永军,徐 刚,程咏梅,吴坚平,杨立荣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704. 
    摘要 ( 10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化学-酶相耦合的方法,成功制备出e.e.>99%S-β-萘乙醇,使其光学纯度达到了制备R-2-萘乙胺的要求。研究中以β-萘乙酮为原料,经硼氢化钠还原得到外消旋的β-萘乙醇。经过酶催化动力学拆分,β-萘乙醇中R型底物100%全转化为酯,S构型底物型被保留,这样体系中S构型底物的e.e.值达到近100%。本文还考察了若干因素对酶催化动力学拆分过程的影响,并最终确定了酶催化动力学拆分β-萘乙醇制备S-β-萘乙醇的最适条件:反应温度45 ,溶液为甲苯,底物浓度为100 mmol/L

    固定化HRP/H2O2/ACAC酶促体系引发下降解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闫小亮,吕生华,侯明明,弓 瑞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708. 
    摘要 ( 10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固定化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采用固定化HRP/H2O2/乙酰丙酮(ACAC)酶促体系制备降解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St-g-PAM),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和电镜扫描等手段对接枝共聚产物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丙烯酰胺成功接枝在降解淀粉上。共聚物用做皮革复鞣剂进行了应用实验,应用结果表明复鞣后的革柔软、纤维分散好和选择填充性强。

    一株烟腈水解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催化特性初步研究
    何玉财,周 琼,张 跃,王龙耀,王利群,高大舟,郑 明,赵希岳,卢 彬,丁 亮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714. 
    摘要 ( 12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富集培养技术筛选获得一株高活性烟腈水解菌株Rhodococcus sp. CCZU10-1。经研究,最适产酶培养条件和催化反应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10 g/L),氮源为酵母蛋白胨(10 g/L)与酵母膏(5 g/L),诱导剂ε-己内酰胺(2.0 mmol/L),培养温度为30 ,初始培养pH值为7.0,最适催化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30 7.0。分批补料烟腈10批,烟酸的累计浓度为927 mmol/L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木质纤维素酶解的促进作用
    孙付保,娄秀平,洪嘉鹏,顾琴琴,陈晓旭,蔡宇杰,廖祥儒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719. 
    摘要 ( 15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纤维素酶单位酶活力较低、酶用量较高及酶自身易失活等因素依然是木质纤维素工业生产能源和生物基产品的瓶颈性问题。本文尝试在木质纤维素基质水解时添加一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减少纤维素酶用量,并对这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促进酶解效率提高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添加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能提高木质纤维素的酶解,添加浓度为0.05 g/g底物,常压甘油自催化预处理麦草经过添加两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PEG 6000后葡萄糖产量分别可提高20%左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不含木质素的原料酶解产糖也有较大的提高,以滤纸为底物时葡萄糖产量提高近90%,以微晶纤维素为底物时分别提高70%以上;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得酶解体系中扩散系数k升高,异相反应效率提高,酶促反应动力学Km值明显减小,显著提高底物对纤维素酶的亲和力。

    精细化工
    壳聚糖复合物在水果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陈彰旭1,2,姜 伟2,陈志彬2,王春梅2,李先学2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724. 
    摘要 ( 12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壳聚糖用作食品的保鲜剂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强的抗菌保鲜防腐能力,再加上其来源广泛、天然、无毒副作用及涂膜保鲜简单易行等诸多优点,因而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以壳聚糖为主要原料的壳聚糖复合物,如壳聚糖-有机酸复合物、壳聚糖-维生素C复合物、碘化复合物、壳聚糖-纳米材料复合物、壳聚糖-CaCl2-乳清蛋白-柠檬酸复合物、钙复合巯基化壳聚糖复合物、壳聚糖稀土复合物在水果防腐保鲜方面的应用,并对壳聚糖复合物的保鲜前景进行了展望。

    油酸基三聚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宋冰蕾,宋湛谦,商士斌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728. 
    摘要 ( 12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油酸为主要原料,采用微波辅助的方法合成了具有顺式-9-十八烯链和短联接链的三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18:1-2-18:1-2-18:1。该表面活性剂具有极强的聚集能力,临界胶束浓度为3.34 μmol/L。胶束的离子解离度为0.2618:1-2-18:1-2-18:1达到5.2%时即可使溶液凝胶化,表现出良好的黏弹性。

    微波辐射下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乳液的性能
    成西涛1,2,李稳宏1,唐 璇3,张存社2,吴素芳2,白 燕2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732. 
    摘要 ( 12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含氢硅油与封端聚醚为原料,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合成出了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均匀设计法对合成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条件为:微波功率为650 W,封端聚醚与含氢硅油的摩尔比取1.11,添加质量比为15 mg/kg的氯铂酸催化剂,于100 反应30 min,在该条件下,平均转化率为96.8%。以合成的聚醚聚硅氧烷为主要活性单体制备出了消泡剂乳液,并考察了温度、pH值对制备的消泡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消泡剂在常温到98 ,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的消泡及抑泡性能良好。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O,O-二甲基硫代磷酰胺含量
    朱 伟 军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736. 
    摘要 ( 11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以苯甲酸乙酯为内标物,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测定O,O-二甲基硫代磷酰胺含量的新方法。线性回归方程y=0.6837x+0.0186,相关系数r0.9994,加标回收率达到96.28%,相对标准偏差为1.09%。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O,O-二甲基硫代磷酰胺的质量检验。

    SO42-/TiO2-Al2O3催化合成双季戊四醇六脂肪酸酯
    万庆梅,金一丰,王胜利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739. 
    摘要 ( 17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自制SO42-/TiO2-Al2O3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进行双季戊四醇和脂肪酸的酯化反应,合成了双季戊四醇六脂肪酸酯,考察了酸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较优的合成条件:n(脂肪酸)n(双季戊四醇)=6.51催化剂用量为总反应物质量的0.060%210 回流反应6 h。用红外光谱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O42/TiO2-Al2O3固体超强酸在双季戊四醇六脂肪酸酯合成反应中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高的反应选择性,酯化率达98%以上,且催化剂重复使用8次仍保持较高活性。双季戊四醇六脂肪酸酯产品结构经FTIR表征确认。

    左旋甲状腺素钠合成工艺的改进
    张文雯1,罗 放2,陈绘如1,王炳恒1,吉 民2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743. 
    摘要 ( 20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L-酪氨酸为原料,六步法合成左旋甲状腺素钠。对左旋甲状腺素钠合成的关键步骤——偶联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改进,考察了偶联反应催化剂用量、溶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工艺经改进后,偶联收率达60.5%,比文献报道提高了18.5%6步反应总收率为22.5%,比文献值提高了11.1%

    资源与环境工程
    纳米铁的改性及其去除氯代有机物研究进展
    祝敏平,王向宇,李 芳,高 袖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747. 
    摘要 ( 13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回顾了氯代有机物的污染现状及其传统治理技术,简要介绍了纳米铁的制备方法,重点总结了采用物理辅助法、化学添加剂法以及载体固定法对纳米铁改性的新进展,分析了改性纳米铁的脱氯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纳米铁环境修复技术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影响光催化降解VOCs可操作因素的研究进展
    耿启金,王林同,任海波,李 丹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755. 
    摘要 ( 14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光催化处理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技术发展迅速,影响该过程的可操作因素较多,本文系统总结了影响光催化降解VOCs的因素和研究方法,围绕光催化反应过程和动力学规律分析,阐明了光传递、目标物的浓度和气速、系统湿度、反应器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的作用机理,揭示了光催化反应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活性碳纤维脱除燃煤烟气中硫碳硝的研究进展
    周 璇,易红宏,唐晓龙,邓 华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764. 
    摘要 ( 10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活性碳纤维作为新型高效的吸附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改性活性碳纤维在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活性碳纤维在脱碳与同时脱硫脱硝方面的研究现状,可以为硫碳硝共吸附与改性吸附提供参考。同时展望了活性碳纤维在燃煤烟气中硫碳硝脱除方面未来的研究方向。

    改性蜂窝煤渣对Cr(Ⅵ)的吸附性能
    余美琼,杨金杯,王智超,陈文韬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769. 
    摘要 ( 10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氢氧化钙对蜂窝煤渣进行改性,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光谱(XRD)对改性前后蜂窝煤渣的物质组成进行表征,研究了改性蜂窝煤渣对模拟含铬废水中Cr()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pH值、振荡速率、温度以及Cr()初始浓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改性蜂窝煤渣吸附处理Cr()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吸附剂用量40 g/L,室温下以150 r/min振荡速率吸附处理40 min,当Cr()初始浓度为30 mg/L时,Cr()的去除率能达到98.84%。改性蜂窝煤渣对Cr()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并且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来描述。改性蜂窝煤渣对模拟废水中Cr()的吸附是煤渣组分和新生分子筛组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无排泥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混合液可滤性分析
    张海丰1,2,张再兴1,张兰河1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775. 
    摘要 ( 15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膜生物反应器(MBR)在无排泥条件下运行100 d,定期对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SMP分子量分布、胞外聚合物(EPS)中的蛋白质和多糖进行监测,应用修正的污染指数(MFI)考察污泥混合液可滤性的变化。实验表明:长时间无排泥运行模式下将导致污泥混合液可滤性的恶化;污泥混合液上清液中分子量(Mw)大于10 kDa SMP浓度对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污泥浓度(MLSS)与混合液可滤性之间关系复杂,MLSS对污泥可滤性的影响存在一个临界值;EPS中的蛋白质60 d后发现可被微生物迅速降解,多糖类物质对污泥混合液可滤性有较强的负面影响

    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选择及其性能
    张秀霞,秦丽姣,黄聪聪,孔甜甜,白雪晶,刘永博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781. 
    摘要 ( 16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YJ-5YJ-6YJ-7YJ-8WJ-1WJ-4WJ-5等共13种天然材料(8种有机载体、5种无机载体)作为固定化载体,采用吸附法制备固定化微生物,以胜利油田原油为反应底物,考察各组材料制备的固化微生物对原油的降解性能,并对优选出的材料进行性能表征。实验结果表明:YJ-5为最佳固定化材料,YJ-7次之,无机载体中WJ-3效果最好;结合吸菌量和原油降解率确定YJ-5固定化微生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载体量10 mL、接菌量20%、固定化时间15 h、温度30 、转速160 r/min,此条件下YJ-5固定化微生物对原油7d的降解率高达61%,比游离菌提高40%左右;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BET)结果表明YJ-7YJ-5WJ-1都只有简单的介孔结构;电镜扫描(SEM)结果表明YJ-5主要为柱状孔,通过表面吸附来实现对菌的固定,降解之后的材料结构会变的疏松,菌易脱落。

    脱碳MEA/叔胺的性能
    杜云贵,刘 涛,辜 敏,卢义玉,鲜学福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787. 
    摘要 ( 14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于工业烟气的CO2吸收剂以一乙醇胺(MEA)为主,改进MEA使其成为更高效的吸收剂是吸收脱CO2的关键之一。本文对相同浓度的MEA3种不同结构的叔胺:即N,N-二乙基乙醇胺(DEAE)、N,N-二甲基乙醇胺(DMAE)和N-甲基二乙醇胺(MDEA)水溶液,以及MEA与这3种叔胺的混胺水溶液(MEA/叔胺)对CO2的吸收和再生性能开展了实验研究,以期达到改进MEA性能的目的。结果表明,叔胺与MEA的吸收行为完全不同;MEA吸收性能好,叔胺再生性能强。MEA/多胺的吸收初期速率下降,但是再生量和再生率都较MEA高。叔胺与MEA在吸收和再生过程中都存在交互作用,交互作用与叔胺种类及吸收时间有关,其中MDEAMEA之间的协同作用最强。

    应用技术
    草甘膦反应过滤一体机的设计
    陈崇炯1,陈金富2,宋志骥2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793. 
    摘要 ( 12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草甘膦合成反应和过滤两个主要工艺过程连续生产的需要,开发了一种集搅拌混合、反应、过滤、滤饼吹干、洗涤、鼓泡输送(排滤饼)等步骤一次性在一个密闭空间内完成的设备。提出了该设备的关键实现技术,包括设计技术指标、设备结构设计、工作流程设计、主要技术特征、技术经济指标。该设备具有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过滤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及环境污染少等特点。

    多功能脱硫塔在氨法烟气脱硫中的应用
    蒋丽芬1,娄爱娟2
    CIESC Journal. 2011, 30(12):  2804. 
    摘要 ( 13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氨法烟气脱硫技术具有脱硫效率高、无二次污染、副产品资源化程度高等优势,而存在的氨损耗和亚铵氧化等问题却长期制约其推广应用。针对这一问题开发的多功能脱硫塔,从设备和工艺两方面综合考虑,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以此为核心的脱硫系统在26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脱硫工程运行三年多表明,该系统脱硫效率达95%99%,尾气中SO2含量在50190 mg/m3;副产硫铵满足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