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1年 第62卷 第S1期 刊出日期:2011-07-03
    综述与专论
    表面改性金属双极板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杨春, 王金海, 谢晓峰, 尚玉明, 王树博, 毛宗强
    化工学报. 2011, 62(S1):  1-12. 
    摘要 ( 1286 )   PDF (1831KB) ( 4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墨双极板由于制作成本高、易碎等不利因素严重制约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发展。表面改性后的金属材料由于具备接触电阻低,加工强度高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迄今为止,国内少见改性金属双极板在DMFC中的研究报道。本文分别对金属及其氧化物、导电高分子、碳膜及金属碳化物、金属氮化物作为金属材料表面改性膜层进行了详述。基于改性金属双极板在模拟DMFC运行环境中的腐蚀原理,重点分析了表面改性前后金属双极板的抗腐蚀性能、接触电阻、表面涂层的成分及形态等关键参数,分析比较了改性涂层金属双极板对燃料电池运行中的电化学行为和寿命的影响。展望了表面改性金属双极板在DMFC中应用的研究趋势,为实现DMFC便携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粉化问题研究进展
    李存璞, 王要武, 谢晓峰, 邓长生, 尚玉明, 杨裕生
    化工学报. 2011, 62(S1):  13-18. 
    摘要 ( 1385 )   PDF (417KB) ( 9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硅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由于其很高的理论比容量(4212 mA·h·g-1)而备受关注。硅材料的研究集中在解决充放电中体积胀缩所引起的粉化问题。通过调研近年来硅负极材料粉化问题研究进展,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劣和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评述。

    流体力学与传递现象
    PEMFC气体通道表面润湿特性对气体扩散层中水分布的影响
    陈黎, 栾辉宝, 陶文铨
    化工学报. 2011, 62(S1):  19-25. 
    摘要 ( 1146 )   PDF (1281KB) ( 2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LBM)数值模拟研究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中气体通道(GC)表面润湿特性对气体扩散层(GDL)中液态水分布和含量的影响,从微观层次详细分析了液态水在GDL-肋板(land)交界面处的传输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与亲水GC相比,疏水GC增加了GDL中的液态水含量。由于GDL

    紫铜纤维毡水平表面的池沸腾换热性能
    黄金印, 屈治国, 李定国, 徐治国, 陶文铨
    化工学报. 2011, 62(S1):  26-30. 
    摘要 ( 981 )   PDF (2227KB) ( 2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浸没在去离子水中不同孔隙率和不同纤维直径的烧结紫铜纤维毡水平表面的池沸腾换热性能,采用高速摄像机对试件表面气泡的生长和脱离过程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直径相同时,沸腾表面气泡的脱离直径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降低;对于不同直径的纤维毡试件,沸腾传热系数随孔隙率的变化规律不同,孔隙率对沸腾换热的影响是汽化核心密度和中流量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

    板翅式换热器两相流分配器
    袁培, 姜国宝, 张菲妮, 何雅玲, 谭民邦, 陶文铨
    化工学报. 2011, 62(S1):  31-36. 
    摘要 ( 1354 )   PDF (966KB) ( 6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两相流体分配不均匀是造成低温换热器传热性能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板翅式换热器两相流入口设置分配器是一种广为采用的改善分配特性的工程方法。本文以空气-水实验模拟系统研究了一种两相流分配器的分配特性。研究表明:所研究的气液分配器能够提高气液在板翅式换热器层间翅片通道分配的均匀性。

    套管式相变储能单元的强化换热
    夏莉, 张鹏, 王如竹
    化工学报. 2011, 62(S1):  37-41. 
    摘要 ( 833 )   PDF (1349KB) ( 8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四种相变储能单元的放热性能。储能单元包括:光管中填充石蜡、翅片管中填充石蜡、光管中填充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翅片管中填充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结果表明添加5%(质量分数)膨胀石墨的强化效果与设计翅片的强化效果相当,而强化效果最好的是同时采用上述两种强化换热措施。换热流体流量越大,强化换热措施对储能单元的放热性能影响越大。在换热流体流量为0.02 m·s-1时,第四种储能单元的放热时间比第一种减少50%,同时有效温区内的温度最多可提高5 K。储能单元进口水温与相变储能材料熔点间温差越大,强化换热的作用越明显。强化换热的措施在换热流体流量大及换热温差大的储能单元中作用显著。

    3ω法测量纳米流体热导率
    王建立, 朱建军, 宋辰兴, 张兴
    化工学报. 2011, 62(S1):  42-47. 
    摘要 ( 1499 )   PDF (519KB) ( 4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加工了可用于3ω法测量导电流体热导率的实验装置,推导了衬底/绝缘层/流体系统中加热器温度振荡量的表达式,进而研究了绝缘层对流体热导率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热器宽度远小于热渗透厚度时,加热器温度振荡量的实部随对数频率增加而线性减小,通过拟合对应的斜率可得流体和衬底材料的热导率之和;当绝缘层热无限薄时,绝缘层对流体热导率测量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纳米流体有效热导率随多壁碳纳米管浓度的变化关系与Hamilton-Crosser模型的理论预测结果吻合较好。

    多晶金薄膜电子-声子耦合的实验研究
    马维刚, 王海东, 张兴, 王玮
    化工学报. 2011, 62(S1):  48-53. 
    摘要 ( 973 )   PDF (912KB) ( 3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电子器件和高频雷达等的尺寸减小、工作频率提高及飞秒激光超快加工的广泛应用,金属中的电子-声子耦合都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尺寸效应会不会增强多晶金属薄膜的电子-声子耦合仍然存在争议。本文采用飞秒激光背面泵浦-表面探测热反射方法,对不同厚度金薄膜中的电子-声子耦合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薄膜中的电子-声子耦合和体材料基本相同,并且不随薄膜厚度及晶粒尺寸发生变化。通过对表面和晶界对电子-声子耦合的机理分析发现,在多晶薄膜中电子弛豫通过电子-声子、电子-晶界及电子-表面耦合实现,但是电子与晶界及表面的耦合作用远比和声子的耦合弱,因此多晶薄膜的电子-声子耦合过程和体材料相近,且不随薄膜厚度发生变化。

    基于浓度扩散的风力机尾流模型
    陈凯, 宋梦譞, 张兴, 王峻
    化工学报. 2011, 62(S1):  54-59. 
    摘要 ( 1260 )   PDF (575KB) ( 3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湍流扩散与浓度扩散进行类比,提出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风电场微观选址的风力机尾流模型。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和浓度扩散方程,得到风电场中的流场信息,建立尾流速度、湍动能与浓度之间多项式变换关系并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变换中的系数。研究表明,基于浓度扩散的风力机尾流模型通过边界条件将地形信息与浓度方程相耦合,所得尾流物理量能随着地形起伏而发生变化,且计算量适中,可用于预测复杂地形风电场的流场分布。

    有压腔式吸热器内辐射传播过程的Monte Carlo模拟
    崔福庆, 何雅玲, 程泽东, 李东, 陶于兵
    化工学报. 2011, 62(S1):  60-65. 
    摘要 ( 901 )   PDF (1155KB) ( 1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有压腔式吸热器的光学模型,采用Monte Carlo光线追迹法(MCRT)对吸热器中太阳辐射传播、吸收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在光线追迹计算中,将非连续多孔结构吸热体中的光线传播过程近似为各向同性均匀连续浑浊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并对多孔结构吸热体区域内网格做了局部加密处理,采用非均匀网格统计各个网格吸收的光子能量权值之和,从而在较低计算资源消耗的前提下实现了大尺度非规则多孔结构吸热体内的热流分布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给定工况条件下多孔结构吸热体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流集中于吸热体的顶部区域,局部热通量极值达到了2.87×109W·m-3,而在吸热体的两侧,热通量迅速减小,整个吸热体内的太阳辐射热流分布呈现出极不均匀的特征,从而影响吸热器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空气自呼吸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传输特性数值研究
    苗政, 邹金强, 何雅玲, 刘增
    化工学报. 2011, 62(S1):  66-71. 
    摘要 ( 1066 )   PDF (768KB) ( 3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空气自呼吸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建立了二维两相非等温的传质模型,通过自编程序模拟了电池内的传热、传质和电化学反应过程。并基于此模型研究了主要的操作参数,包括甲醇进口温度、环境中空气的温度、甲醇进口浓度,及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甲醇溶液的进口温度和环境温度上升都会使电池的性能得到提高,其中甲醇溶液的进口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更大;当甲醇进口浓度提高后,在大电流密度下电池的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FCT方法用于热声对流数值模拟
    冯亮, 韩伟 , 周志杰 , 刘继平
    化工学报. 2011, 62(S1):  72-76. 
    摘要 ( 692 )   PDF (760KB) ( 2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传统方法处理大梯度的热声对流问题时易产生数值振荡,故而采用将FCT方法和时间分裂技术用于大梯度的热声对流的数值模拟的思路,提出了通量校正和时间分裂的方法,并对算法进行了考核;对阶跃加热产生热声对流过程进行了模拟,获得了与实验结果一致的压力波,证明该方法完全可以用于热声对流过程的数值模拟。

    高温及超高温热管的相容性和传热性能
    曲伟, 王焕光
    化工学报. 2011, 62(S1):  77-81. 
    摘要 ( 1321 )   PDF (1099KB) ( 8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高温热管及超高温热管的相容性和实验件的传热性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微电池腐蚀的机理,说明了材料、工质的选择匹配要求等相容性要求。设计、加工了钠高温热管及锂超高温热管,并对热管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高温及超高温热管工作时应注意要远离声速传热极限;超高温热管的传热极限结果表明,超高温热管应工作在更高的温度和更大的热通量。

    错排双级黏性泵的动力学性能
    陆建峰, 丁静, 杨建平
    化工学报. 2011, 62(S1):  82-85. 
    摘要 ( 691 )   PDF (777KB) ( 2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二维层流模型研究错排双级黏性泵的流场和动力学性能。研究发现错排双级黏性泵流场分为3个区域,上游区域没有明显漩涡,下游区域漩涡作用比较显著,而转子间区域的流场随着转子间距增大不断发展,间距较大时出现明显漩涡。黏性泵的量纲1流量随Reynolds数增大而显著降低,但低Reynolds数时趋于定值。转子偏心距增大时,转子两侧流动不平衡性加剧,量纲1流量近似线性增加,而量纲1驱动功率的增幅相对较小。随着转子间距增大,错排双级黏性泵的量纲1流量降低,而量纲1驱动功率则先增后减。

    对流换热条件下内外翅片管应力分析
    吉彦鹏, 马挺, 曾敏, 王秋旺
    化工学报. 2011, 62(S1):  86-91. 
    摘要 ( 982 )   PDF (2392KB) ( 2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内外翅片管在不同工况下的高温应力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载荷所产生的热应力是应力的主要部分,最大应力发生在内翅片与换热管焊接处;内侧压力载荷对热应力具有增强作用,而外侧压力载荷对热应力具有削弱作用;温度载荷是引起热变形的主要因素。

    气液两相流在微小T型三通中的相分配特性
    何奎, 汪双凤, 黄间珍
    化工学报. 2011, 62(S1):  92-96. 
    摘要 ( 996 )   PDF (604KB) ( 3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实验,研究了入口流型为弹状流和环状流时,在内径为0.5mm的水平微小T型三通中的相分配特性。结果发现:弹状流相分配曲线主要位于气相富集区,随着入口液体表观速度的增加,在低气体抽出比时,液相抽出率减小,但在高气体抽出比时,液相抽出率增大;入口气体表观速度增加对弹状流相分配的影响较小。对于环状流,相分配曲线主要位于液相富集区,随着液体表观速度增加,液相抽出率减小;而气体表观速度增加,导致液相抽出率增加。

    湿空气超音速凝结特性
    蒋文明, 刘中良, 刘晓丽, 李国森, 刘吉东
    化工学报. 2011, 62(S1):  97-102. 
    摘要 ( 888 )   PDF (624KB) ( 3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实验室内搭建了湿空气超音速凝结实验系统,首先进行了稳定性实验,发现实验系统至少需要运行10 h后才能达到稳定状态。随后利用实验系统对湿空气在Laval喷管内的超音速凝结过程进行了实验测试,发现当喷管入口为0.46 MPa时,液滴粒径沿轴向位置变化很小,约为0.85 μm;液滴数量和液相质量分数基本维持在3.0×1012 个·kg-18.0×10-4左右,并稍有上升趋势。最后建立了湿空气超音速均相和非均相凝结数学模型,并在实验条件下进行了模拟计算,发现湿空气在Laval

    管肋式空间辐射器设计
    刘绩伟, 吴玉庭, 马重芳
    化工学报. 2011, 62(S1):  103-107. 
    摘要 ( 919 )   PDF (393KB) ( 2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热泵排热系统是未来航天热控的发展方向之一,系统中冷凝器是散热的重要部件,其冷凝性能对热控系统仪器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热泵排热系统设计了一双面管道肋片式冷凝器,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肋片几何尺寸对辐射器排热特性的影响,并以辐射器单位面积排热量和辐射器的质量为优化目标,最终得到了肋片最佳的宽度。

    大型浮顶油罐温度场数值模拟
    李旺, 王情愿, 李瑞龙, 李超, 宇波, 张劲军, 代鹏飞
    化工学报. 2011, 62(S1):  108-112. 
    摘要 ( 1077 )   PDF (537KB) ( 2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型浮顶油罐温度场的准确预测对于原油的战略和商业储备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油罐中温度场受大气温度、罐壁保温层厚度与热导率、太阳辐射强度、罐底土壤物性、油品物性等因素的影响。本文考虑以上众多因素的影响,建立了二维大型浮顶油罐温度场预测模型,开发了将浮舱区、油品区、土壤区及罐壁和保温层耦合求解的SIMPLE算法程序。研究了太阳辐射、保温层厚度等因素对油品温度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本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脉动热管气液塞振荡运动模型
    胡朝发, 贾力
    化工学报. 2011, 62(S1):  113-117. 
    摘要 ( 915 )   PDF (404KB) ( 3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汽液塞受力分析,建立了脉动热管内工质振荡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了迭代求解,重点观察了液塞振荡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以及一些影响因素对液塞振荡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塞在振荡过程中呈现出平衡位置不断变化的往复振荡,单向运动的趋势比较明显。初始压力、管径等因素对液塞的振荡有很大的影响。在初始压力低、管径小的情况下,液塞呈现无规律性的振荡。提高初始压力,增大管径有利于提高液塞振荡的幅度。

    微通道内低沸点工质流动沸腾压降特性
    鲍伟, 马虎根, 白健美, 谢荣建
    化工学报. 2011, 62(S1):  118-122. 
    摘要 ( 1153 )   PDF (530KB) ( 2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压力为0.51.7 MPa,质量流量为3812291 kg·m-2·s-1,干度为01.0的工况范围内试验研究微尺度通道内低沸点混合工质R32/R134a的流动沸腾压降性能,同时对两相流流型进行可视化观察。微尺度通道内径为1.92 mm,0.86 mm0.5 mm

    窗口材料热力耦合模拟
    刘元春, 何玉荣, 彭稳根, 朱嘉琦, 韩杰才
    化工学报. 2011, 62(S1):  123-129. 
    摘要 ( 803 )   PDF (2173KB) ( 2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飞行器以超声速在大气中飞行时,飞行器表面将受到强烈的气动力和气动热的影响,从而使飞行器表面温度升高,外部边界层厚度增加,这对窗口材料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了给窗口材料的气动力和气动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三种窗口材料在超声速飞行时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通过计算和对比,结果表明,在恒定热通量为1×106 W·m-2时,多光谱ZnS和蓝宝石窗口材料的最大应力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满足设计要求。

    超声空化对换热器协同场的影响
    张艾萍, 谢立强, 徐志明
    化工学报. 2011, 62(S1):  130-133. 
    摘要 ( 969 )   PDF (511KB) ( 2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超声波在防除垢对场协同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中的两相流模型、空化模型和标准的Κ-ε湍流模型,获得流场压强随时间步长的变化规律,即流场波动呈类似正弦波波动。引入空化数的概念,并利用π定理推导Reynolds数和空化数的函数关系,即Reynolds数与空化数呈幂函数关系,Reynolds数随着空化数的增加而减小,再根据场协同原理,表示出空化数和场协同数的关系,得到场协同数随着空化数的增大而增大,从而强化了换热器与外界的热交换。

    建井冻结低温溶液优化配比特性
    黄炜, 蒋传波, 岳丰田, 纪河, 桂宏
    化工学报. 2011, 62(S1):  134-139. 
    摘要 ( 1072 )   PDF (542KB) ( 5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矿井建井冻结系统中,低温氯化钙水溶液作为载冷剂,参与土壤冻结的热量交换,为了提高其热力性能和冻结效率,进行了低温盐水添加有机溶剂的优化配比实验研究,获得了更具优越性能的混合溶液载冷剂。实验结果显示,经过优化配比实验研究生成的混合载冷剂具有密度低、凝结温度更低(-35-45℃),且低温状态下的流动性能好,载冷量大的性能,是建井冻结系统中更理想的载冷剂。

    增压强化烟气对流传热机理及其计算方法
    雷雨, 孙宝芝, 李彦军, 宋福元
    化工学报. 2011, 62(S1):  140-145. 
    摘要 ( 1171 )   PDF (417KB) ( 3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增压锅炉装置因其容积热负荷高、体积小、质量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大中型船舶主动力装置。利用分子动力学原理及流体分子微观理论与性质,分析了增压对烟气导热与热对流的影响机理,并利用Illes教授与前苏联的两种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不同增压比下增压锅炉对流受热面烟气流速、密度以及传热系数等参数并进行了对比。经分析可知烟气压力的提高使分子碰撞频率增加、平均自由程减小、烟气密度增大,从而对流传热得到强化。同时计算结果表明烟气压力较低时两方法计算结果相差不大,但在压力接近0.3 MPa时,Illes教授推荐的热力计算方法所得传热系数可达到前苏联方法的1.3倍。

    分离工程
    填料塔中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传质性能
    曾庆, 郭印诚, 牛振祺, 林文漪
    化工学报. 2011, 62(S1):  146-150. 
    摘要 ( 1155 )   PDF (404KB) ( 6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填料塔中对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传质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填料塔单位体积的有效传质面积aV,气相传质系数kG和体积总传质系数KGaV等,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流量增加,aV值略有上升,kGaVkG值明显增大;体积总传质系数KGaV值也随着气体流量和氨水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总传质阻力中,气膜阻力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主要受液膜阻力的控制。

    基于电化学技术检测微生物吸附
    曹生现, 欧佳, 张艳辉, 杨善让, 徐志明
    化工学报. 2011, 62(S1):  151-156. 
    摘要 ( 971 )   PDF (815KB) ( 4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微生物在固体表面吸附的过程,探索微生物黏膜的形成机理,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铜电极表面黏液形成菌吸附形成的生物黏膜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由实验数据拟合出的等效电路与根据理论分析而设计出的等效电路基本吻合,通过测量生物膜电容计算出的生物黏膜厚度为1.8 μm,与用SEM观测显示的黏膜厚度基本一致,由此说明了用交流阻抗表征生物膜的可行性和微生物在固体表面吸附传质成膜过程分析的正确性,该方法为探索微生物黏膜的形成机理提供了有力的检测手段,并对静态下实时监测生物黏膜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过程系统工程
    利用组合B样条神经网络实现对间歇反应过程的动态建模
    褚燕彬, 曹柳林, 王晶
    化工学报. 2011, 62(S1):  157-162. 
    摘要 ( 877 )   PDF (442KB) ( 1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间歇反应过程具有强非线性、非稳态和反应时间固定等特点。利用间歇反应操作时间可预先确定的性质,提出一种新的组合B样条神经网络的建模方法。被控对象输出fut)往往是操纵变量和时间的函数,新方法把这两类函数关系的模拟分别交由两个神经网络承担,以确定变化区域的时间变量作为B样条神经网络的输入,让其分担描述对象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性部分,而输出变量与操作变量间的关系则由另一B样条神经网络表示,两个神经网络的组合输出建立间歇反应器的非线性动态模型。它不仅能够简化每个网络的结构,减少权值参数和训练时间,更重要的是可以方便控制策略的求解。本文介绍了建模方法的设计过程,并应用于苯乙烯悬浮聚合间歇反应建模中,仿真实验研究了方法的有效性。还推导了基于该模型的优化控制策略的算法。

    表面与界面工程
    丙三醇对钒液流电池电解液影响的交流阻抗研究
    杨春, 王金海, 谢晓峰, 尚玉明, 王树博, 毛宗强
    化工学报. 2011, 62(S1):  163-167. 
    摘要 ( 1211 )   PDF (427KB) ( 4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添加剂丙三醇对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阳极电解液电极反应影响的内部作用机理。通过RS(Cd(RpW))形式的等效电路对其阻抗谱进行了较好的模拟解析,研究结果发现,随着丙三醇含量的依次增加,溶液电阻、双电层电容和极化电阻均出现最小值,浓差极化电阻出现最大值,此时添加量均为1%,说明含有一定量供电子基团结构的丙三醇能够有效结合钒离子,均匀分散于溶液中,使得溶液电阻降低,当钒离子结合丙三醇后体积增大,双电层电容距离增加,从而双电层电容降低,当钒离子结合丙三醇后更利于向电极表面吸附,提高阳极电解液的催化效率,加大了电极表面反应物浓度与本体溶液中的差值,使得浓差极化电阻增强,电极反应效率提高。

    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
    助溶剂促进的β-环糊精与肉桂醛的包结性能
    吴海波, 方岩雄, 纪红兵
    化工学报. 2011, 62(S1):  168-173. 
    摘要 ( 891 )   PDF (623KB) ( 4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单因素实验对饱和水溶液法制备β-环糊精(β-CD/肉桂醛包结物工艺中助溶剂与水的比例、包结时间、包结温度进行研究,以肉桂醛的包结率和包结物的收率为指标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为:n(β-CD)∶n(肉桂醛)=11V(无水乙醇)∶V(水)=1能源和环境工程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温度和电流分布同步测定
    曹涛锋, 林鸿, 陶文铨
    化工学报. 2011, 62(S1):  174-178. 
    摘要 ( 1026 )   PDF (512KB) ( 3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发展了一种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局部特性测试方法,该方法实现了在不改变PEMFC膜电极和电池结构的情况下对PEMFC电流密度和局部温度分布的同步测量。对一种PEMFC在自然冷却状态下,阳极流场板背面温度分布以及阴极电流密度分布进行了实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阳极流场板背面最大温差小于1℃;电流密度分布主要受电极内液态水分布影响;同时,水蒸气冷凝放热导致电池局部温度升高是造成电池温度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

    线性菲涅耳聚光镜场辐射量计算方法
    杜春旭, 王普, 吴玉庭, 马重芳
    化工学报. 2011, 62(S1):  179-184. 
    摘要 ( 1072 )   PDF (424KB) ( 3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聚光太阳能热利用设计时,有必要计算聚光装置倾斜镜面或孔径表面的太阳直接辐射。线性菲涅耳聚光反射装置是对连续抛物面聚光镜的一种离散化近似,该聚光装置中每一行反射镜面(简称镜元)均实时跟踪太阳,故每一镜元的太阳光入射角、跟踪倾角均时刻变化,这便使系统太阳辐射计算变得相对复杂。首先利用矢量分析,得到线性菲涅耳反射装置任一镜元的入射角计算公式,然后计算整个镜场的实时辐射通量,最后得到整个镜场在有效工作期间内的累积辐射量。通过对反射光在吸热器平面的偏移分析,得到线性菲涅耳聚光反射镜场的最佳塔高计算方法。

    槽式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的热损失测量
    张业强, 吴玉庭, 马重芳, 熊亚选
    化工学报. 2011, 62(S1):  185-189. 
    摘要 ( 791 )   PDF (381KB) ( 5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真空集热管是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聚光集热器的关键部件,其热损失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光-热效率。通过对由6根真空集热管组成的13 m管道的热损失分析,结果表明,在导热油温度105313℃的范围内,辐射散热损失占总的热损失的70%90%;准静态平衡法测得的热损失较稳态平衡法测得的热损失大,在高温时(290℃)测得的热损失是稳态平衡法的1.18倍;同SCHOTT

    中低温地热发电循环参数的优化
    刘继芬, 王景甫, 马重芳, 王伟, 张勇
    化工学报. 2011, 62(S1):  190-196. 
    摘要 ( 1018 )   PDF (459KB) ( 4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工程计算软件EES编制了计算程序,对循环主要状态点的热力参数和热力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确定了最佳蒸发温度,分析了地热流体干度、地热流体初温、冷凝温度和工质对最佳蒸发温度和系统净输出电功的影响。在同种工质的情况下,地热流体干度、温度升高,最佳蒸发温度和系统净输出电功随之升高;冷凝温度升高,最佳蒸发温度升高,但系统净输出电功降低。对于不同工质,地热流体温度为80120℃时,R601R134a最佳蒸发温度和系统净输出电功基本相同;地热流体温度大于120℃时,R134a不存在最佳蒸发温度,系统净输出电功R134a高于R601

    混合碳酸盐的DSC测量与比热容分析
    任楠, 王涛, 吴玉庭, 马重芳
    化工学报. 2011, 62(S1):  197-202. 
    摘要 ( 1289 )   PDF (508KB) ( 6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混合熔盐由于具备大热容量、低成本、低蒸气压、低黏度、宽使用温度范围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公认的颇具潜力的传热蓄热介质。为了满足太阳能高温传热蓄热的要求,本文按照不同混合比例配制了36种三元混合碳酸盐(碳酸钾-碳酸锂-碳酸钠)。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法测量了混合熔盐的熔点、分解温度和比热容,并拟合了比热容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式。实验结果表明,三元混合碳酸盐的熔点基本保持在400℃左右,分解温度在800850℃范围内,部分熔盐的分解温度高达900℃;测量时应注意熔盐在冷却过程中出现的部分组分偏析的现象;多数混合熔盐的比热容与温度的四次多项式拟合良好。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复合双极板制备与性能
    王文嫔, 王金海, 王树博, 谢晓峰, 吕亚非, 齐亮, 姚克俭
    化工学报. 2011, 62(S1):  203-207. 
    摘要 ( 1076 )   PDF (491KB) ( 7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溶液插层复合法成功地制备了以聚丙烯(PP)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g-PP)为基体材料、鳞片石墨(GP)为导电填料的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B)导电双极板。用四探针法、动电位、恒电位、循环伏安及交流阻抗考察了复合双极板的导电性、耐腐蚀性及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g-PP的加入可以使GP均匀地分散到高分子基体中,显著提高了导电填料与高分子基体之间的相容性,复合双极板的电导率为43.7 S·cm-11.2 V下的腐蚀电流为1.9×10-3  A

    隔板与保护层对球罐爆炸碎片连锁破坏概率的影响
    孙东亮, 蒋军成, 张明广, 王志荣
    化工学报. 2011, 62(S1):  208-214. 
    摘要 ( 627 )   PDF (411KB) ( 1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依据塑性理论分析了隔板与保护层存在的条件下碎片抛射与破坏目标的过程,建立了碎片穿透隔板后三维体系内的运动方程,并以球罐为例,应用Monte-Carlo法模拟了隔板与保护层对爆炸碎片连锁破坏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隔板仅在其尺寸范围内阻止碎片的飞行,降低部分碰撞概率值;而保护层可占有较大的破坏概率,显著减少目标破坏的可能性。偏差分析显示,保护层对连锁破坏概率的降低程度超过了90%,为隔板情况下的23倍。碎片连锁破坏概率随保护层厚度的变化呈现指数递减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球罐防护措施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为了降低多米诺效应出现的频率,应最大限度地避免罐体本身与碎片的接触。

    玻璃体形成机理与重金属固定效率
    张金龙, 李要建, 王贵全, 徐永香, 盛宏至
    化工学报. 2011, 62(S1):  215-218. 
    摘要 ( 1166 )   PDF (393KB) ( 4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引入氧硅比的概念,阐述等离子体熔融玻璃化技术中玻璃体的形成机理,并且用实验加以验证。使用30 kW直流等离子体电弧炉研究影响重金属固定效率的主要因素,按照正交实验表L16 (44×23)安排实验,考察氧硅比、碱基度、重金属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飞灰种类和物料形态共7种因素的影响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对重金属AsPbZn,处理温度和重金属浓度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随着温度升高固定效率下降,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升高,固定效率先升高再降低,并在重金属浓度6000mg·kg-1时出现极大值;对重金属Cr7

    基于最大熵原理的卧罐爆炸碎片数量概率分布
    孙东亮, 蒋军成, 张明广, 王志荣
    化工学报. 2011, 62(S1):  219-224. 
    摘要 ( 746 )   PDF (367KB) ( 2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储罐爆炸碎片数量与罐形、事故类型、破坏机理的关联性,通过卧罐爆炸事故数据的汇总研究,基于较多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获得了四类爆炸事故数量及碎片数量与分布比例。依据最大熵原理,并通过爆炸事故数据的分析获得可利用的已知信息为碎片数量均值及方差,由此建立四类爆炸事故产生的碎片数量的概率分布模型。结果表明,各爆炸类型生成的碎片数量区间大体上均为[1, 9],且各类事故中碎片数量14均占有较大比例,不同事故类型对应的碎片数量分布比例不同。利用建立的模型计算获得的碎片数量理论概率分布与实际数据的吻合性较好。碎片数量在统计区间[1, 9]内均服从离散指数分布。

    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
    磺化聚苯并咪唑/二氧化硅杂化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
    董文琦, 尚玉明, 谢晓峰, 王树博, 王要武, 吕亚非
    化工学报. 2011, 62(S1):  225-230. 
    摘要 ( 855 )   PDF (618KB) ( 4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改善磺化聚苯并咪唑的综合性能,用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作为偶联剂,正硅酸乙酯作为前驱体,在膜内生成有机-无机杂化交联网络,制备了燃料电池用高温质子交换膜。利用傅里叶转变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聚合物膜的化学结构。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聚合物膜的断面形貌。利用交流阻抗(EIS)测定了聚合物膜在磷酸掺杂后的质子传导率。研究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的加入使得界面相容性良好。由于存在有机-无机交联结构,在膜的溶胀增加不大的前提下,磷酸掺杂量得到了增加,相应地增加了聚合物膜的质子传导率。

    碳包覆LiFePO4正极材料的新型液相沉淀法制备
    汪敏, 王要武, 尚玉明, 谢晓峰, 戴思琦, 蒋金芝
    化工学报. 2011, 62(S1):  231-234. 
    摘要 ( 1262 )   PDF (548KB) ( 4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改善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同时适于低成本的工业化生产,分别采用新型液相沉淀法和高温固相法合成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其晶体结构和表观形貌进行表征,新型液相沉淀法合成的LiFePO4粒径在100nm左右,结晶度好,室温下以0.47C1.0C倍率放电,最高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67.91 mA·h·g-1

    期刊基本信息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0438-115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1946/TQ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编:李静海
      编辑:《化工学报》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邮编:100011
      电话:(010)64519489/9362/9485/
          9490/9451
      电子信箱:hgxb@cip.com.cn
      总发行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北京市报刊发行局
      国内发行:全国各地邮局
      国内邮发代号:2-370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国外发行代号:M6081
      广告发布登记号: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106号
    化工学报微信公众平台